一場鬧劇,終究以封號收場。
近日,抖音出手封禁了張蘭、汪小菲等賬號,引發全網熱議。而在此前,在大S離世后,張蘭和汪小菲被質疑還在蹭其流量、發布炒作視頻,一度引起眾怒。
隨著張蘭、汪小菲被封號,依賴其流量而發展的品牌“麻六記”也被卷入這場輿論風波之中。
對于麻六記而言,在失去直接的流量源泉之后,新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張蘭汪小菲被封號
張蘭和汪小菲的抖音賬號被封了。
2月8日,抖音發布公告稱,“張蘭·俏生活”、“汪小菲”、“張蘭之箖玥甄選”、“我是夏小健”等賬號利用逝者惡意炒作營銷,推薦不實視頻,以獲取商業利益,并屢次發布不實、侵權內容,進行違規炒作,處罰后未有改正,給出了無限期封號的處罰。
大S意外離世后,張蘭、汪小菲被質疑還在消費大S、攫取她最后的流量價值,因而引發了眾怒。
在抖音對張蘭進行封禁后,微博、視頻號等平臺也相繼公布處理措施,盡管并未封號,也采取了相關限制措施,如張蘭的微博賬號被暫停了直播功能。
據媒體報道,對于抖音的封號處罰,張蘭表示“不認同,不接受。”同時她承認,自己并未就相關視頻的真實性向“我是夏小健”和汪小菲進行核實。但也表示,“我是夏小健”并非網傳所言是自己的“干兒子”,也不是麻六記員工。
對于封禁一事,抖音集團副總裁李亮在微博上發文表示,事情緣起于“我是夏小健”在2月5日發布的“汪小菲為大S骨灰包機”視頻,張蘭點贊推薦了該視頻,相關話題登上熱搜,之后大S家屬及包機公司相繼出面辟謠。
張蘭汪小菲被封,這場流量鬧劇終于劃上句點。互聯網平臺上,不少網友稱“大快人心”,也有人表示“本來就是靠消費家事(大S)獲得的流量,如今被封也算是一種反噬”。
失去辛苦耕耘了兩年多、近千萬粉絲的賬號,對張蘭無疑是一記重擊。不過被封后,張蘭并未閑著,馬不停蹄換陣地開播。
據新榜,2月8日晚,張蘭轉戰視頻號直播間,在賬號“麻六美食”開播,短時間內觀看人次就突破了30萬,張蘭在直播間提到“麻六記”酸辣粉很快賣出了1萬份,但很快直播間就被關閉,無法查看,疑似被封;2月9日晚,據網傳視頻,張蘭在快手開播,并開啟了帶貨。
流量困局何解?
張蘭汪小菲被封號之后,另一個引發討論的話題就是“麻六記”何去何從。要知道,麻六記是伴隨流量而走紅的品牌。
2020年12月10日成立的麻六記,是由汪小菲與母親張蘭等人所創建,主打毛血旺、辣子雞、水煮魚等川菜產品。截至2023年底,麻六記的公開信息顯示其在國內擁有約17家線下門店,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成都等一線及新一線城市。
2022年11月,大S與汪小菲的離婚糾紛在網絡上再起波瀾,相關話題連續多日霸屏微博熱搜,引發“全民吃瓜”。這個時候,汪小菲的母親張蘭卻利用熱度在抖音開起了直播。表面上,她是想向網友傾訴自己的家事,但實際上卻是為了帶貨。數據顯示,僅11月23日一天,張蘭直播間的銷量超過25萬、銷售額超過1000萬,賣得最好的是麻六記酸辣粉。
吃到流量紅利之后,只要有大S的新聞,必然有張蘭的影子。
微博博主@有個艾小羊 發文表示:“張蘭的商業模式單一,汪小菲投啥都虧,讓他們過于急切地想保住直播帶貨的熱度。”屢次蹭到大S的流量,早早讓他們嘗到了甜頭,并成功轉化成了銷量。
據飛瓜數據顯示,2024年,“麻六記”在抖音的銷售額破億,其中帶貨最多的賬號是“麻六記官方旗艦店”,其次是張蘭和汪小菲的個人賬號;2025年至今,“麻六記”的銷售額達到了1000萬-2500萬,張蘭和汪小菲兩個賬號就貢獻了近一半。
在張蘭和汪小菲的賬號被封禁之前,麻六記的直播帶貨主要依賴于這兩位,以及其帶來的流量。
此番張蘭汪小菲被封號之后,“麻六記官方旗艦店”在這兩天的銷售額下滑十分明顯。2月7日,麻六記的銷售額為100萬-250萬;8日,銷售額為25萬-50萬,跌幅超過一半;9日,僅為2.5萬-5萬。
如今,對于麻六記而言,在失去直接的流量源泉之后,新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朱克力曾提到,麻六記的商業模式是線上線下融合的模式。線上通過直播間等社交媒體平臺積累粉絲,打造品牌影響力,同時實現產品銷售;線下則通過實體店提供消費者親身體驗,進一步鞏固品牌形象。
朱克力認為:“這種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直播間的流量,一旦直播間流量下滑,或消費者對線上購買的熱情減退,麻六記的銷售業績可能受到較大影響。”
所以,擺在麻六記面前的挑戰是需要迅速調整營銷策略,尋找替代的銷售渠道和宣傳方式,如加強與其他主播合作、加大推廣力度等,還需要重新評估與直播帶貨的依賴關系,分散風險,降低對單一營銷方式的依賴。
2月9日晚,麻六記旗下多個店鋪都開啟了抖音直播,進行“矩陣式”大批量的直播帶貨。新播場搜索“麻六記”相關的直播數據后,看到相關的賬號達到了48個,粉絲數多為幾千到一兩萬之間。
從整個品牌的銷售額來看,似乎目前并沒有收到太大的波及。數據顯示,在2月8日、9日兩天,“麻六記”的總銷售額還是達到了250萬-500萬。主要是帶貨直播間數量增加,而且來自商品卡的銷售額有所增加。
以2月9日為例,當天的“商品卡銷售額為100萬-250萬”,而7日是“25萬-50萬”。
可以說,當初麻六記依靠流量走紅時有多火,如今受到的爭議就有多大。而近兩年,我們也見到了其他為了追逐流量、不惜硬蹭熱度最終遭到翻車的品牌。
但潮水終會退去。對于品牌而言,“蹭流量”終究只是一時的,也容易遭到流量反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