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常常會陷入什么樣的關系困境?
當你不主動找對方的時候,你發現對方也不會主動找你;
于是,一旦你們之間超過一段時間沒有聯系,關系可能就走下坡路了。
為什么人會陷入這種困境?
-01
不主動的心理分析
第一:內在價值感低,低自尊的人才會“不主動”
這類人的典型特征是什么?
在關系里,常常會有很強烈的“不配得感”。
我配不上,我不值得這么好的愛和付出。
別人對他的熱情,會讓他不知所措;
在關系里不敢主動,因為主動會讓他有被拒絕的可能;
只要產生這種念頭,為了避免被拒絕,所以他選擇不主動。
“不主動”,就是TA保持自尊感的一種方式。
無論在社交還是感情里,這類人都是如此。
第二:不主動是一種默契
常見于社交關系。
你跟朋友幾個月不聊天,會產生什么念頭?
“他可能在忙,我這樣給他發消息如果他不回復,豈不是很尷尬?”
“或許他不想跟我聊天,如果他想起我,一定會主動找我的。”
其實,對方可能也是一樣的想法。
于是你們的關系就在這種“誤會的默契”中漸行漸遠,再次聯系,發現也變了味道。
但不排除有些朋友關系線上不聯系,線下約著見面,還是跟以往一樣。
第三:也是一種博弈的心態
博弈的目的是什么?
是放大自己的利益,增加自己的籌碼。
常見于兩性關系中。
有些人不主動,其實是為了測試伴侶的“服從度”;
我不主動,你就必須主動;
如果你不主動,可能就會遭到我對你的情感虐待。
這樣反復拉扯,如果對方的定力不如你,心態不如你,或者投入的感情不如你;
那你們的位置就變成了,你占據主動權,對方總是服從你的指令。
也會出現在曖昧關系中。
一些感情經驗豐富的男女,總會在培養備胎的路上,跟每個曖昧對象都用這個招數;
對方不主動,不熱情,他也絕對不主動。
始終保持后撤的姿態,是否熱情取決于對方投入多少。
-02
關系的本質,其實是“滿足彼此的價值”
也就是價值互換,利益滿足。
你想跟某個人搞好關系的前提是:優先滿足對方的需求。
如果你始終無法滿足對方的需求,那你就不符合對方的心理預期;
就像你買東西,做生意,對方給的價格不是你預期的,那你可能就會換另一個。
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會在哪些方面產生價值互換?
情緒價值:雙方能否建立有效,穩定的溝通,以及能否具備共情的能力。
物質價值:你們能為彼此創造“金錢或物質”的價值滿足。
認知價值:在知識,認識,想法創意等層面,和彼此有更深的交流。
性價值:雙方在親密關系上,是否具備更和諧的,穩定的關系。
如果你們無法為彼此提供穩定的價值,即使每天聊天,也很難推進關系;
如果你們能給對方提供強價值,即使很少聊天,也能得到尊重和長久的鏈接。
所以,關系的好壞,感情的深淺取決于什么?
取決于你們為彼此創造的利益和價值。
愛情也好,友情也好,親情也好,都建立在這個維度上。
對方不主動,或許是覺得你的價值不夠滿足他了;
站在你的角度,如果你壓根不想主動找某個人,可能對方在你這里價值也低了。
-03
人和人之間,存在一種“契約關系”
簡單來說:
你不能強求對方一直陪你走下去,對方也不能強求你一直陪在他身邊。
就算父母與子女,也有“生理和心理分離”的那一天。
你長大了,總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離開父母;
你心理成熟了,跟父母的關系總會變得疏遠,交流減少;
你擁有穩定的婚戀關系,擁有家庭,和父母就徹底完成了割裂;
父母年邁了,總有百年之后的那天,先你一步離開這個世界。
這樣的關系本身,其實可以稱之為“契約關系”。
只不過,如夫妻關系,是具備“一紙合約”的契約;
你跟別人的關系,如父母子女或朋友之間,都是不明說的契約。
有些人,未必能一直陪伴你走下去;
人來人往,交替更換,你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發生各種故事,這就構成了連貫完整的人生。
當有人不主動找你,而你想主動找對方的時候,該怎么做?
你只需要主動就夠了。
你主動了,關系的主動權就在你這里,對方是否回應就是對方的事兒了;
對方熱情回應,你們的關系還能維系下去;
對方不回應,你也算“給自己一個心理交代”,能接受關系的結束。
話題:
對方不主動,你會主動嗎?
作者何所歡:
專注兩性情感,婚姻家庭,性格成長,社交關系等分析,關注我,為你帶來更多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