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戰正酣的亞冬會結束了短道速滑項目的所有比賽。在全部9個項目中,中國隊最終收獲2金2銀4銅。
韓國隊則拿走6金4銀3銅。
從金牌數上說,我們肯定是輸了,但是從表述語言和語氣上來說,我們好像是贏了。
那就是韓國隊勝之不武,在比賽中不斷的出陰招出怪招,沒有做到費厄潑賴,等等。
這一點可以從轉播中,白巖松、楊洋的狂喜和對韓國隊的嘲諷上可以看出來。
9日的女子3000米接力,范可新、張楚桐、公俐和王欣然不懼強敵,戰勝了名將崔敏靜和金吉莉坐鎮的韓國隊。特別是公俐最后沖刺時刻的超越堅決而果斷,而韓國隊金吉莉則是摔出賽道。
韓國隊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是罪有應得,是咎由自取,等等。因為在沖刺階段,從視頻上可以看出來,韓國隊隊員有明顯的出腳,想用冰鞋阻擋中國隊隊員的意圖,只不過是沒有成功。
再聯想到9日的男子5000米接力,韓國選手樸智元用手臂阻擋正在沖刺的林孝埈,造成后者摔倒,韓國隊被判犯規,中國隊僅獲銅牌。
等等。
作為一個外行,我對短道速滑項目的一些規則不太理解,也不太了解。但是在接力比賽中,隊員可以助力,可以用力推接棒的隊員,以及在高速滑行過程中不斷發生碰撞現象等,使得我對這一項目的規則和韓國隊的做法有了一些看法和想法。
比賽就是你追我趕,是你爭我奪,甚至是你死我活,在這種狀況下,如果可以阻擋對方,或者是可以阻礙對方,也是有道理的。就像長跑比賽中使用輪流領跑等戰術一樣,也是為了拖垮對手。只不過應該控制一個度。
即在規則范圍內,或者是在規則的模糊地帶。比賽就是要斗智斗勇,甚至是斗狠。在這種狀況下, 使出一些計謀也未嘗不可。不要追求什么絕對的勝利,不可能在真空中比賽,抗干擾能力本身就是一種能力。足球比賽有合理沖撞啊!
在這方面,韓國隊的一些做法給我們提了一個醒,那就是我們追求速度,追求實力,但是有時候抗干擾能力,以及干擾對手的能力本身也是一種超能力。這一點,我們不容忽視,否則就總是精神勝利,也總是抱憾。
我們可以不齒盤外招,但是當盤外招是規則或者是比賽的一部分時,我們就沒有必要再清高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亞冬會短道速滑比韓國少拿4金是差距,但更大的差距或是對規則的理解和運用。觀念一變天地寬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