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這里要為孫十萬說句公道話。
當曹操收拾了袁術、呂布、袁紹,統一北方后,大軍南下的目的就是要消滅流竄南方的劉備和割據江東的孫權。
此時曹老板財大氣粗,號稱帶甲百萬,劉備到處跑,也就區區兩萬人馬,惶惶如喪家之犬,孫權經營江東已歷三世,雖有點家底,但在曹操面前不過是蚍蜉、螳臂、卵而已。
赤壁之戰前,東吳集團主降派已經占了上風,要不是周瑜出來力主抗戰,三國早就被曹操一統。
孫權被周瑜畫的大餅說服,就想和曹操掰掰手腕,但自己一個人的實力畢竟有限,和劉備聯合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別看劉備被曹操追的到處跑,但劉備軍團身經百戰實力不俗,劉備和孫權現在剛好是一對被獵人堵在死胡同的餓狼、被追到走投無路的窮寇,既然無路可逃,那就干脆背水拼死一戰。
劉備和孫權聯合,是形勢使然,兩弱聯合抵一強,這種事情在戰國時代已經上演了很多次。
為了共同的利益——保命,孫權和劉備聯合在了一起,赤壁之戰他們精誠合作,大敗曹操,讓曹操南下一統天下的計劃泡湯,三國鼎立的基礎就是赤壁之戰。
等到趕跑了曹操后,孫劉兩人還有共同的利益,孫權要平定南方的士燮,劉備要西進取蜀,兩人還不能翻臉,孫權干脆把妹妹嫁給了劉備,算是一個鞏固同盟的手段。
等到孫權平定南方的士燮,劉備奪取了劉璋的益州后,兩人的利益就產生了沖突。
這個時候孫權就來管劉備要荊州,劉備荊州益州已經連在了一起,實力大增,大有北上擊曹操一統華夏的志向,怎么可能把荊州還給孫權。
劉備占著荊州自然不肯還給孫權,孫權只能干生氣,因為他沒有實力奪回荊州。鎮守荊州的是關羽,關二爺水戰陸戰兼修,根本不怕水戰占優的孫權。
三國鼎立初期,孫權也不好跟劉備撕破臉,畢竟蜀漢和東吳是三國中實力較弱的兩方,如果他們不聯合,鷸蚌相爭,必然曹魏得利。如果兩方在荊州大打出手,等兩敗俱傷的時候,曹操從北方率大軍南下,那就只有玉石俱焚了。
孫權和劉備為了共同防御曹魏,還是結合在一起,東吳和蜀漢結盟,與曹魏恰好形成了一個均勢。
但沒多久這個均勢就被打破。
打破這個均勢的是劉備集團,劉備北上攻漢中,關羽北上攻襄樊,蜀漢東西兩線發力北伐,打的曹操節節敗退。
當時的情形對蜀漢十分有利,劉備已經拿下漢中,并且斬殺了曹魏西線最高軍事主帥夏侯淵,讓曹魏震恐。關羽也非常給力,襄樊之戰打的曹仁幾近覆亡,連曹操派去支援的于禁龐德軍團都全軍覆沒。
劉備進位漢中王,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都想避其鋒芒,遷都鄴城。
就在劉備高奏凱歌之時,孫權覺出味兒來了,這好像不大妙啊,如果劉備一舉北伐成功,滅掉了曹魏統一了北方,那孫權該怎么辦?到時候向劉備稱臣?還是憑借長江之險拼死一搏?
可是哪還有什么長江之險,荊州還在劉備手里呢,到時劉備順江而下,從北從西兩個方向同時進攻,那孫權還不擎等著劉備來殺。
所以,為了自保,必須斷了蜀漢北伐的勢頭,之后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
雖然白衣渡江偷襲荊州殺關羽有背刺盟友的罵名,但東吳的利益高于一切,為了保證東吳的安全,即使采用下三濫手段也在所不惜。
從戰略角度看,孫權背刺盟友奪荊州沒有任何問題,如果他不下場攪局,曹操被滅了之后,下一個被滅的就是他。
我不相信劉備在滅了曹操后會善待孫權這個盟友,除非孫權跪地稱臣,舉家搬到洛陽居住。
孫權偷襲荊州后,劉備氣急敗壞的率大軍攻打東吳,就是兩方結盟脆弱的明證。
所以,孫權和劉備聯盟的破裂不能全部歸罪于孫權的不守信義,劉備的遠大理想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亂世爭雄,歷來就是利益至上,講友情可統一不了華夏。這個道理秦始皇、劉邦、劉秀已經反復驗證過,劉備和孫權作為后輩,豈有不知之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