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至2月5日,新春期間南下避寒,選擇了廣州。上一次到廣州是2014年,記憶中與商業相關的行程,只有廣州太古匯和正佳廣場還留有印象。十年之后市場環境已有大變,也使得此次行程更為充實。由于對當地市場不如上海般有透徹了解,外加是“游玩+學習”心態,因此這篇掃街日記,我將以類游記的形式進行分享。???????????????????????????????????????
2月1日
下午到達廣州后,第一站也是當日唯一一站規劃,是離酒店不遠的東山口。這個近幾年發展成為國潮品牌孵化高地的區域,是我們此次廣州行最先列入行程的目的地之一。??????????????????????????
若以上海市場街區/社區商業及規劃做對比,東山口給我最大的感受是,小街區尺度對應的高密度氛圍,以及地勢的高低差所帶來的視覺豐滿度。
品類方面,香氛、獨立買手店及文化品類主要選址于擁有眾多歷史建筑、氛圍相對靜謐的恤孤院路區域(類似上海東湖路調性)。
以廟前西街為軸心的區域匯聚了眾多潮流時尚品牌,并且以“一方東山”單一項目立住定位(有點類似安福路的永樂匯園區位置所扮演的職能)。
一方東山沿街區域
一方東山內院區域
一方東山室內裝置
一方東山2層空間
餐飲則根據不同的品類風格穿插在對應的街區肌理。????????????????????????????????????
而騎樓等建筑風貌、社區人文景觀則又為游逛體驗增色。
由于近年國潮品牌已滲透至全國范圍,外加社交媒體能夠使我們零時差獲取異地的最新資訊,因此實際上并未有特別令人興奮的觀感。更多體驗來自例如看看風貌建筑,以及Badmarket這類已在全國范圍內進駐到眾多主流商場的品牌,其首家門店是怎樣的觀感調性。????????????????????????????
下圖這個BLACKHEAD和VITAL的統一楣頭做得是真帥,雖然這家聯合店鋪由VITAL主導,但整體的設計風格個人認為是在能夠在主流商業項目中得到更廣泛運用的。????????????????
2月2日
原本規劃是去佛山,但由于天公不作美早上飄了點小雨,因此臨時改為逛大商場,目標是把包括天環、K11等這些在近十年開業但沒實地探班過的項目都看完。????????????????????????????????
第一站,回爐廣州太古匯。
作為城市商業最高定位的代表作,十年前的夜間淺逛甚至都沒有拍下多少照片,但項目的十字動線、廊橋、挑空、屋頂空間等經典設計依舊記憶猶新,此次再探則完全體驗到什么叫頂級商業項目的歷久彌新。????????????????????
而更具活力的地下樓層則能看到項目結合近年美妝、戶外運動品牌先后發力等趨勢所做的與時俱進的調整工作。
據悉位于LG2的美食集合空間在前不久開啟過一輪調整,引入了不少具有網紅屬性的品牌,成為活力空間。
第二站,天環。路過正佳廣場,并在該項目吃了午飯。此前在分享天環圖集時,有網友評論說廣州商業中,他最喜歡正佳廣場,有一說一,對于大眾消費者而言,該項目的內容確實足夠豐富,甚至完全匹配“文旅”標簽。但問題也在于假期人多到頭皮發麻,若不是就餐需要,進門就想逃了,以至于高樓層一些有趣的場館也都沒有一探。
來到天環,我對于新鴻基的喜愛溢于言表,開發商駕馭各種定位和能級的能力值得稱贊。
廣州天環Parc Central 外立面圖集
而天環極為豐富的多元結構,以及因此而制定的各種企劃策略,則是我平時所未遇見的一面。??????????????????????????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項目為蘋果零售店在硬件層面的打造,內外場的一體感猶如一棟水晶盒子零售店鑲嵌在主結構中,再次遇見經典的玻璃樓梯,一秒閃回喬布斯時代。???????????????????????????????????????????????????????????
逛完以大型商場構成的核心商圈,來到毗鄰主流商業的街區/社區——六運小區。??????????????????????
雖然都是人頭攢動,但這里展現出了有別于很多城市的社區性。我們常city walk到野生的街區商業,但以前未見過幾乎整個社區底層被商業內容覆蓋的場景,甚至在社交媒體上有很多該片區的美食打卡地圖相關內容。???????????
很難想象這樣的“規劃”會出現在上海,如一位朋友所說,這可能只有整個城市有足夠多的生意人/經商人,才能彼此理解,共同“放任”商業內容以更為粗放或者說自然的方式生長。
當然這肯定牽涉到整個城市發展規劃的特定因素,我沒有研究過因此也無法多做評述。但確實是此次廣州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之一。??????????????????????????????????
臨近傍晚,來到當天最后一站,K11。我們先撇開內地K11在商業層面的發揮,如果你對“美”稍有嗅覺,理應會對各個K11在空間環境方面的設計造詣有所感慨,廣州K11同樣不例外。?????????????????
近年,項目對外立面進行更新改造從而進行引入奢侈品的提檔策略引人關注。
我們前往時包括Dolce&Gabbana、Brunello Cucinelli等不少品牌已經開業,在品牌調整層面未來依舊值得關注。??????????????????????????
K11給人的整體感覺是,但凡項目在設計層面能夠自行操作的部分,皆延續了品牌一整套完善的設計語言,讓人能夠不看logo都辨識得出——這是K11出品。
???外場除了全新尺度的品牌立面外,偶遇“三件套”打卡視角也算是小樂趣(幾年前有網友和我說起過,但因為不在現場因此完全沒有感知)。??????????????????????????????????????????
內場方面,縱向空間的排布令人印象深刻,高層高(對應的是飛天梯也要比常規尺度更長)、位于4層的空中舞臺、高樓層的懸空廊橋、位于5、6層的都市農莊……各種具有視覺沖擊和體驗元素分布于整個縱向空間的各個維度,使得項目8個樓層的“登高”具有一步一景之感。
然而項目可能的問題也正在于此,即玻璃盒子所在的空間所占權重太高,而商業內容更集中、路徑更長的北側區域動線在被核心筒占據后顯得有點“悶”,產生了游逛體驗的反差感,該區域的招商內容甚至比視覺占主導的南側區域更為重要。?????????????????????????????????????????????????????????????????
反倒是沒有了縱向空間尺度差異為枷鎖的地下樓層,展現出了更強的易逛性,位于地下樓層的美食主題空間設計方面在我心目中是絕對排的上第一梯隊的作品。?????????????????????????????????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項目的無障礙設施也是相對而言做得比較醒目的案例之一。
2月3日
當日的任務是city walk,因此沒有逛到主流商業項目,以街區為主。?????????????????????
主要目的地是永慶坊,也是很早就有耳聞的城市更新項目,在到達項目前,先經過了一個名為“敬梓里文創社區”的項目。?????????
如果說六運小區讓我見識到了廣州能夠把商業做進社區,那這則案例則更進一步,以下介紹摘錄自Kimi:??????????????????
項目由上世紀60年代的舊廠房改造而成,后來在80年代改造成工人宿舍,2019年經過整體加固和翻新改造后成為文創社區。社區保留了原有的上下兩層復式結構,建筑面積約為600平方米。
一期:由23家員工宿舍(復式)改造成文創社區,入駐了各種有意思的文創藝術小店。這里有很多特別的小房間,每個都被改造成不同的工作室或小商店,別具風格。
二期:有四層半,由市集+店鋪+工作室+藝術展組成。目前定期每月舉行大型藝術市集,每周末舉行常規市集。
與其說“改造”,該項目給到我更大的感受是“原生態”,項目盡可能保留了原始建筑的外殼風貌,更多對內部的動線規劃進行了設計,劃分出了樓層區隔和功能性空間;而一期更像是直接踏進“尋常百姓家”(和我小時候住的房子有點像),似乎將內部撤空后就直接將商業內容“拎包入住”了。
可能由于正值假期,工作人員和客人都不多,很多攤位內容僅僅是擺在那兒,定位方面如同一個呈現于廠房和社區內部、以文創產品為主的“大型市集”,是很有意思的一次獵奇體驗。
個人認為這是一則有趣案例,但不能就因此得出“萬物皆可商業”等比較單層邏輯的結論,很難說這是一則適合或者值得復制的商業模式,其“原生態”的呈現方式更多理應具有地域特性且基于投入產出的權衡為之,是否有更好的城市更新及活化方案,值得更為深入的思考和探討,但我作為“外來者”,更多是體驗、學習,并以此獲取靈感。
剛看到這個文創社區時,我們全家的感受是“啊?就這?!”逛完后,大家都感覺真有意思。
???
相對于敬梓里不經意帶來的樂趣,永慶坊帶給我們的感受則有些“想逃”,與正佳廣場類似,人實在太多了。????????
對于項目而言,獲得大客流始終是好事。但我也相信調性和文旅屬性的權衡是困擾此類項目的難題。后有朋友在前往探班后和我說,前幾年的永慶坊并非如此,如今的文旅屬性愈發強烈。不僅游客多,商業內容也逐步景點化,這自然也是相互成就的結果。
在上海市場,類似豫園等項目也有同樣的甜蜜煩惱;同時我也感慨幾年前和蟠龍天地合作時,項目極力規避“文旅”標簽,而在這幾年的運營過程中,很好地既能吸引到客人帶有目的性前去游逛,同時保有瑞安旗下項目獨特的商業調性,這在此后嶺南天地的探訪中也有類似的感受。?????????????
當日的后一個行程,途徑了領展廣場,是個典型的區域型一站式綜合體,且擁有真·地鐵上蓋標簽——U形動線環繞地鐵層,頗有打浦橋日月光之感,更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銜接了永慶坊和我們第四天去到的沙面兩大目的地,區位優勢凸顯。?????????????????????????????????????????????????????????????????????????????????
晚上去北京路步行街時,路過一個地下商業“動漫星城”,應該是屬于廣州的二次元圣地吧,品牌各方面倒是具有不少共性,地下商業為二次元愛好者們提供的土壤更為原生,如同上海的迪美。有趣的是當我翻看2014年老照片時,發現也拍到過這個項目,查詢資料才知道該項目2006年就已開業,真的是跨越多個周期“養育”了幾代二次元群體。???????????????
2月4日
廣州行的第四天,原本第二天的嶺南天地行被調整至這天。有趣的是我們2014年有去佛山祖廟,而毗鄰祖廟的嶺南天地已經開業了,只能說當時我們對這類城市更新項目的關注還是太少。?
如今,這里除了最先亮相的一期、二期外,還于2020年新增了嶺南天地·新里,2024年打造了嶺南天地·八圖里,共同組成的開放式商業則與2016年落成的嶺南站NOVA購物中心形成結構形態以及商業內容方面的配搭與互補。
嶺南天地·新里
嶺南天地·八圖里
嶺南站NOVA購物中心
該項目給到我最大的感受在于,與各地“天地”項目類似,瑞安對于城市更新的純熟功底盡顯,你也許可以吹毛求疵這些項目的品牌有較高的重合度,但一方面對于當地消費者而言,這可不是同質性,而是將優質品牌帶到了家門口;另一方面,這些品牌對于空間、內容的駕馭能力足以讓項目自帶品質調性。????????????
我們常形容上海新天地能夠讓外國人覺得很中式,讓中國人覺得很洋氣;同理,對于其他城市的“天地”項目,也呈現出一種“高調性景點”的復合型屬性。關于此類項目的文旅屬性有無以及如何適度,同樣值得結合時間和區域發展維度進行深度探討,這里就不展開了。?
?????????
2月5日
廣州行的最后一天前往了此次目的地list里剩下的最后一站igc。
時間因素只是淺逛了一下,全廣州唯二的兩家蘋果零售店都被新鴻基拿下也是優秀。
由于2月5日已是節后開工首日,還看到商場一大早安排了財神與客人合影討個好彩頭,一眼項目方的伙伴也是滿臉笑容,希望行業今年能夠迎來一些反彈吧。?????????????????????????????
5天廣州行就到此為止了,其中其實還涉足了萬菱匯、天河城等項目,但因為是路過性質,因此就沒在本文中做詳述。已在上海回歸本職工作,祝大家新年順利,身體健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