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芳華,歲月如歌;四十而礪,催人奮發。
1985年7月,“桂城”二字首次出現在廣東南海縣的版圖上。這不僅是南海行政版圖的更迭,更是一場謀劃已久的城市突圍——當珠江三角洲的?;~塘還在晨曦中沉睡,南海的決策者已看見未來:從平洲劃出8個鄉,開啟新縣城建設。這里,將發出縣域經濟最耀眼的光芒。
桂城,這個承載著無數人夢想的地方,40年砥礪前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廣漠田野到公園城市,從百業待興到“億元樓”林立,從“禾田養豬種瓜菜”到總部經濟集聚……桂城書寫了一部輝煌的奮斗史詩。
全球城市開放空間大獎項目千燈湖公園。(圖源:桂城宣傳文體辦)
1985年:南海城市突圍,桂城橫空出世
桂城的誕生,是南海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必然選擇。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南海經濟發展迅猛,原有的城市格局已無法滿足發展需求,加上南海當時沒有自己的縣城,急需一個新的中心城區來承載更多的發展機遇和資源,一場謀劃已久的城市突圍行動隨即展開,桂城橫空出世。桂城,因與桂園相連而得名,這片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土地,被賦予了重要使命。
千燈湖公園的前身、(蟲雷)崗舊照。(圖源:桂城宣傳文體辦)
時間回撥到40年前,1985年1月,南海設立新縣城辦事處,負責籌建新城區工作,從平洲劃出疊南、疊北、石、東約、南約、西約、北約、東二8個鄉建設新城區;7月9日,經國務院批準,同意設立南??h桂城區;7月23日,桂城區公所掛牌成立;1987年2月,桂城區改為桂城鎮;1992年9月,南海撤縣設市,桂城鎮改為桂城街道,一直沿用至今;2002年12,南海撤市設區,成為佛山市南海區;2005年初,桂城街道、平洲街道撤并,組建新的桂城街道,包括三山片區。
1985-1990年代:農田里“長”出工業骨架
桂城耕地屬圍田地區,歷史上以種水稻為主,輔以種植蔬菜和花卉,“禾田養豬種瓜菜”是村民的生活日常,只能解決溫飽問題。
1980年代的桂城農田。(圖源:桂城宣傳文體辦)
1985年前,桂城經濟結構單一,發展緩慢,百業待興。1985年,桂城有大小企業387家,以小五金和建筑機械配件為主,也有紡織、制衣、制鞋、鑄造,以及金屬制品、家具、工藝品制造等行業,全年總收入7200多萬元,工農業總產值約6100多萬元,農村人均收入1200多元。
新城區成立后,根據南??h委縣政府提出的“三大產業齊發展,六個層次一齊上”的經濟發展戰略,桂城對民營經濟實行“政治上鼓勵、政策上扶持、方向上引導、法律上保護”的方針,大力推動非公有制企業發展,使民營經濟在大好環境下如虎添翼,加快發展。那些在開始時小打小鬧、家庭作坊式的個體或私營企業日后便成為桂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石。
建于1986年的廣東珠江開關廠。(圖源:桂城黨政辦)
至1990年,桂城工業總產值達36900多萬元,大小企業已發展至1000多家。農村集體經濟純收入全部超百萬元,人均收入3200多元。人均收入是1985年的2.7倍。
1992年,南海提出“工業立市”,桂城的工業化進程驟然加速。農田被規劃成工業區,到1997年《南海市中心城區總體規劃》出臺時,桂城的工業用地已占總面積的35%。
路通財通,先建路后建城是桂城當時的建城原則。1985至1992年,桂城先后建成了東西走向的南桂東路、海二路、南新五路等和南北走向的南興六路、海暉路、南四路等和南海大道以及連接各道路的支巷共31條、34.8公里,縱橫交錯的棋盤式路網初步形成。
2000年代:千燈湖激活城市“價值鏈條”
1997年,中規院深圳分院和南海規劃局共同編制了南海中心城區總體規劃。南海中心城區發展藍圖亮相,開啟了桂城城市建設新篇章,首個項目就是建設城市中軸線工程千燈湖公園。
為建設超高水準的城市中軸線,南海請來了美國SWA設計團隊設計千燈湖景觀。
從1999年7月動工,到2002年7月,歷時3年,占地300畝的千燈湖公園一期落成開放。剛一開放,自帶光環的千燈湖公園令人眼前一亮,其打破了傳統的以綠地和建筑物為主的中軸對稱手法,以從山到水的水系景觀為城市中軸線,融入“自然·人·社會”理念,突出表現嶺南風光的水鄉特色。園內有1300余盞景觀燈,晚上千燈齊亮,美輪美奐。
2001年左右的千燈湖。(圖源:桂城宣傳文體辦)
2009年的千燈湖。(圖源:桂城宣傳文體辦)
2020年的千燈湖。(圖源:方智恒)
2015年,在美國城市土地學會舉辦的秋季會議上,千燈湖公園奪得年度全球城市開放空間大獎,是中國首個獲此殊榮的項目。
千燈湖的魔力,在于其激活了城市的“價值鏈條”。2007年,廣東金融高新區落戶千燈湖畔,這個定位為輻射亞太的金融后援基地的園區,最初只吸引了幾家本地企業。但隨著地鐵廣佛線(2010年開通)將千燈湖與廣州CBD的距離縮短到20分鐘,香港匯豐、友邦保險等企業陸續入駐,寫字樓從“蓋一棟空一棟”變成供不應求。到2010年,千燈湖周邊的地價較2005年上漲了5倍,城市建成區向東拓展到佛山水道,與廣州的邊界開始“模糊”。
截至2025年6月底,金融高新區核心區共引進項目2052個,累計注冊資本與投資規模超3036億元,其中千燈湖創投特色小鎮基金類項目1813個,基金募集與管理規模超2375億元。
2019年8月,千燈湖創投特色小鎮開園。(圖源:方智恒)
2024年初,桂城以總部經濟作為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發力點,官宣打造“一區三基地”的空間格局。其中“一區”為桂城全域打造佛山總部經濟集聚區,“三基地”為千燈湖超級總部基地、映月湖小巨人總部基地、文翰湖科創總部基地。
目前,桂城已集聚超400家企業總部,總部經濟占比超35%;這個活力全國“第四街道”,2024年GDP突破944億元,實現稅收連續6年保持佛山市32個鎮街首位,年納稅超億元的“億元樓”就達26棟。桂城正以總部領航,向千億GDP沖刺。
2010年代:廣佛同城織密城市肌理
2010年廣佛地鐵開通,是桂城城市化的“分水嶺”。桂瀾路幾年內建起了萬達廣場、宜家家居等商業載體,逐漸形成千米商貿長廊。廣州人坐著地鐵來桂城購物,桂城人則乘地鐵去廣州上班。
桂瀾路千米商貿長廊一景。(圖源:桂城宣傳文體旅游辦)
這種“跨城生活”倒逼桂城城市配套升級:南海金融公園等公園建成開放,怡海湖、映月湖、文翰湖等相繼開挖,曾經的舊廠房被改造成商業綜合體,如桂瀾路旁的“中海環宇城”,就建在一家工廠的舊址上。天安南海數碼城、瀚天科技城、三山科創中心、天富科技城等產業園區陸續建成啟用。
這一時期的桂城,像一塊被精心打磨的拼圖。2015年,“三舊改造”全面推進,農村社區冒出了愛車小鎮、文創園,村級工業園變身主題產業社區、城市商業綜合體。
位于農村社區東二社區的德鴻·文匯創意園。(圖源:方智恒)
桂城城市空間從“攤大餅”轉向“填空白”,路網密度增加了40%,廣佛地鐵、南海新交通連接起各個功能區。到2020年,桂城的建成區面積是1985年的12倍,人口從不足5萬增至70多萬。目前,桂城實際管理人口超百萬。
當下:精雕細琢每個城市細節
近年的桂城,在精致、美學上下功夫,精雕細琢著每個城市細節。如千燈湖的燈光秀融入了醒獅、龍船等嶺南元素;疊滘龍船漂移讓民俗活動成為刷屏全網的超級文化IP;“花海桂城”讓市民四季聞花香;主題產業社區讓年輕人在樓上上班,下樓就能跑步、嘆咖啡、打球、練馬術;千燈湖音樂秀場將本土文化元素與演出內容相結合,為年輕人提供沉浸式體驗音樂文化、藝術文化的平臺;千燈湖中央活力區、映月湖中央人文區、文翰湖中央科創區相互輝映、魅力盡顯……
千燈湖音樂秀場人山人海。(圖源:桂城宣傳文體旅游辦)
疊滘龍船漂移成為刷屏全網的超級文化IP。(圖源:佛山傳媒)
公園城市、教育強鎮、人才樂園三大城市名片越發亮麗,公園城市讓“在城市里游山玩水,在公園里工作生活”的愿景照進現實,84.16平方公里的桂城已建成各類公園超200個,密度達到平均每平方公里超2個公園,綠化覆蓋率超50%。桂城曾獲評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之公園城市典范……
打開最新的城市規劃圖,桂城的“坐標”已超越地理邊界:她是廣佛同城的橋頭堡,是大灣區的金融后臺,更是100萬人的幸福樂園。
從農田阡陌到都市客廳,40年的空間變遷里,藏著一個樸素的邏輯:城市的生長,終究是為了人民的生活更美好、更幸福。
生長的思考:速度與溫度的平衡考量
從疊滘龍船漂移的急轉彎,到季華實驗室攻克“卡脖子”技術的曲線突圍,桂城始終以實踐證明:真正的戰略優勢,從來生于對“本土基因”的創造性重構。
季華實驗室坐落在文翰湖科創總部基地。(圖源:廖明璨)
40年后再回望,當年項目奠基禮上的算盤聲,已演算成廣東金融高新區的每秒萬億級交易;漁民在河涌撒開的網,正打撈起專精特新的“小巨人”。而桂城的終極答案,或許就藏在那個充滿嶺南智慧的建城初衷里:既要審時度勢借力廣佛東風,又要砥礪奮進筑好自己的根基。
40年后的今天,打開衛星地圖,這片土地已被縱橫交錯的路網、鱗次櫛比的樓宇和星羅棋布的湖泊、河流覆蓋,千燈湖的璀璨燈光與廣州塔的流光遙相呼應,桂城早已成為廣佛都市圈里名副其實的“都市客廳”。
千燈湖燈光璀璨。(圖源:謝肖蘭 )
回望40年,桂城的每一次擴張都伴隨著爭議:工業化時期,有人懷念消失的魚塘;城市化階段,有人抱怨“樓高了,鄰里遠了”。但桂城的答案,藏在細節里、藏在基層治理中——保留了疊滘的古村落,讓龍船文化在高樓間延續;見縫插綠建公園,讓城鄉居民開窗見綠、出門見景;關愛桂城建設、黨員志愿服務、熟人社區創建,溫暖著大街小巷、滋潤著你我心田。
或許,城市發展的“平衡術”就在于:既要有追趕時代的速度,也要有等待人心的溫度。
桂城的40年坐標變遷,正是這樣一場“快與慢”的辯證實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