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鬧海又“鬧”起來了!不過這次不是在陳塘關,而是在海峽對岸的臺灣。作為內地現象級的動畫電影,《哪吒2》的熱度早已席卷全網,不出意料也火到了臺灣。
然而,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大量臺灣廣州早就對哪吒翹首以盼,卻只能“望吒興嘆”,因為這部備受期待的電影,竟然被臺灣的“奇葩”上映政策攔在了門外。
說到臺灣的電影上映政策,那可真是“槽點滿滿”。都2025年了,臺灣居然還在用“抽簽”這種近乎“玄學”的方式來決定內地電影的上映資格。每年只有10部內地電影能“幸運”地通過抽簽登上臺灣的大銀幕,剩下的就只能自求多福了。更離譜的是,唯一能繞過抽簽的途徑,竟然是獲得臺灣金馬獎或者歐洲三大奧斯卡這樣的國際大獎,可見條件有多苛刻了。
國產片獲得國際大獎的難度自然不用多說,相對容易得金馬獎也早已因為種種作死原因被內地電影人抵制,這條路也基本被堵死了。
于是,臺灣觀眾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哪吒》這樣的好片被“拒之門外”,而那些“幸運”中簽的電影,卻未必是觀眾真正想看的。這種“抽簽定生死”的政策,簡直比哪吒的“命運天注定”還要荒謬。畢竟,哪吒還能逆天改命,而內地電影在臺灣的命運,卻只能交給“運氣”來決定。
更讓人無語的是,臺灣的這種“地方保護主義”政策,實在是“抽象”得讓人摸不著頭腦。你說它是為了保護本土電影吧,可它對美國、歐洲、日韓等地區的電影卻大開綠燈,完全沒有限制。
結果呢?臺灣本土電影的市場份額依然少得可憐,反倒是好萊塢大片和日韓電影在臺灣市場“橫行霸道”。說白了,這種政策根本不是為了保護本土電影,而是單純地針對內地電影,刻意制造文化交流的障礙。
畢竟多跟幾乎沒有語言文化隔閡的內地電影人學習合作,才能真正實現合作共贏,推動臺灣本土電影發展進步,比起電影市場一味對歐美日韓門戶大開,給他人做嫁衣來的有價值的多。
這種“損人不利己”的做法,不僅讓臺灣觀眾錯過了許多優秀的內地電影,也讓臺灣的電影市場變得更加封閉和狹隘。
試想一下,如果《哪吒2》這樣的電影能每年及時在臺灣上映,不僅能讓臺灣觀眾感受到內地優秀電影的進步與魅力,還能促進兩岸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可惜,這種美好的愿景,卻被一紙“抽簽令”無情地扼殺了。
總之,臺灣的這種電影上映政策,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都2025年了,還在用這種“抽簽”的方式來決定文化產品的命運,未免太過時了。與其搞這些“抽象”的操作,不如敞開心扉,讓更多優秀的內地電影走進臺灣,讓兩岸觀眾共同享受電影帶來的快樂與感動。畢竟,文化的力量,從來不是靠“抽簽”就能阻擋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