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NBA 向來是一個因明星球員的流動而催生新趨勢的聯盟。如今,盧卡?東契奇離開了達拉斯獨行俠隊,披上了洛杉磯湖人隊的戰袍,成為了新球隊的新面孔。這位在獨行俠隊就已作為聯盟頂級控球者大放異彩的東契奇,在湖人隊能否超越單純的超級巨星角色,成為球隊的未來和戰術體系核心呢?
在本次分析中,我們將以東契奇的首秀表現以及他過往季后賽的精彩發揮為依據,探討盧卡?東契奇在洛杉磯湖人隊可能構建的進攻體系,以及這套進攻體系開啟湖人隊新輝煌時代的可能性。
時代變遷,不變的控球者
與足球不同,在籃球比賽中,場上所有球員都需參與進攻和防守,球員不受位置的局限,無論司職哪個位置,只要實力足夠,都能成為球隊的王牌。盧卡?東契奇(控球后衛)、尼古拉?約基奇(中鋒)、勒布朗?詹姆斯(小前鋒),他們都是各自球隊的王牌球員,但位置卻各不相同。
然而,盡管位置不同,上述三位球員都能成為球隊王牌,我認為原因在于他們除了具備出色的得分能力外,還能通過控球引領球隊進攻。
舉個例子,勒布朗?詹姆斯之所以能成為偉大的球員,不僅僅是作為球隊的第一選擇,還因為他雖是前鋒,卻擁有超越后衛水準的組織能力和控球技巧。因此,無論效力于哪支球隊,勒布朗的全面性都能得以彰顯,這是因為他在控球的同時,能夠激活像德懷恩?韋德或安東尼?戴維斯這樣的優秀得分手,在球場上扮演著指揮大師的角色。
控球者即戰術體系
話題稍作偏離,讓我們回到東契奇的話題。東契奇作為勒布朗之后引領湖人隊新時代的新面孔,從以強大控球者為核心構建戰術體系、實現新跨越的角度來看,這對湖人隊的未來而言,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信號。
那么,在籃球比賽中,控球者為何如此重要呢?我們通過幾個場景一起來分析一下。
在昨天猶他爵士隊與湖人隊的比賽中,東契奇迎來首秀,其中有這樣一個場景。東契奇與賈里德?范德比爾特嘗試擋拆,爵士隊的護框球員勞里?馬爾卡寧選擇收縮防守位置并進行換防(Switch)。如此一來,就像照片中顯示的那樣,原本負責盯防底角射手的克拉克森,防守位置從底角被拉到了內線(籃下)。
克拉克森這位底角防守球員的防守位置被拉到籃下,是為了限制順下(Roll)的范德比爾特,而由于籃下可能出現體型錯位,原本在 45 度防守八村塁的科林?塞克斯頓也會回防到油漆區。
在這種瞬間防守被拉向一側的情況下,東契奇通過瞬間的橫傳球(Skip pass),將球傳給位于另一側弱側(Weak Side)的達米安?瓊斯,為他創造了空位三分的機會。
在橫傳球傳出的瞬間,爵士隊的防守被迫輪轉(Rotation)。即便瓊斯沒能在克拉克森快速回防到底角的防守下出手投籃,將球傳給旁邊的八村塁,就會使位于上線的爵士隊防守球員陷入同時防守位于高位的里夫斯和八村塁的困境(Get Two)。
就算防守球員優先防守眼前較近的八村塁,位于高位的射手里夫斯也會處于空位,必須有人去防守他。這樣一來,在爵士隊的輪轉過程中,油漆區的防守球員就會減少為一人,突破空間也就被打開了。
僅從這個場景就能明白控球者為何如此重要了吧?東契奇雖然沒有得分和助攻入賬,但他觀察擋拆防守的反應,將橫傳球送到防守壓力較小的弱側,創造出場上的人數優勢,趁著對手防守輪轉、瞬間出現混亂的時機,讓湖人隊的其他球員獲得得分機會。
(總結來說,東契奇的一次傳球就能打破對手的防守戰術,這一點極具啟示意義。)
東契奇能激活隊友?
作為頂級控球者和球場上的指揮大師,東契奇在獨行俠隊時就已經憑借自身能力凸顯了角色球員的價值。
乍看之下,東契奇的擋拆看似普通,但其中隱藏著許多細節。我們來分析一下在與明尼蘇達森林狼隊的季后賽中,東契奇通過擋拆破解森林狼隊防守的場景。
東契奇借助雙拖曳(Double Drag)設置的掩護移動,護框球員納茲?里德的防守位置被拉了出來。這就造成了身高較高且移動較慢的中鋒在前場直面控球者的極為不利的錯位局面。你可能會想,那他不出來不就行了?沒錯,里德并非一定要出來防守東契奇。
不出來的話,東契奇就會投三分(這只是句玩笑話)。
回到剛才的場景,看看球場上的情況。一旦完成換防,顯然里德會被東契奇針對,所以麥克丹尼爾斯會貼身對東契奇進行包夾壓迫,東契奇則準備傳球。那么該把球傳到哪里呢?
答案取決于森林狼隊的防守應對。當賈登?麥克丹尼爾斯換防后,康利需要防守順下的麥克丹尼爾斯,這就出現了極端的錯位情況。如果原本防守弱側底角的納茲?里德前來協防,東契奇就可以把橫傳球傳給位于底角的德里克?瓊斯二世;如果納茲?里德繼續防守底角,東契奇就可以把球傳給順下、籃下空間被拉開的麥克丹尼爾斯。
從防守方的角度來看,東契奇的這種 “進攻體系” 著實讓人無奈,因為這迫使他們必須派球員協防,以防守麥克丹尼爾斯和小蒂姆?哈達威(核心在于凸顯那些在進攻中沒有特別天賦的球員的價值)。
從這份數據中,我認為最能體現麥克丹尼爾斯與東契奇對位后效率變化的指標。以常規賽數據為基礎,可以看到有效投籃命中率(eFG%)從 69.0% 上升到了 78.0%,成功兩分球中助攻所占的比重也從 67% 上升到了 79%。
從各區域兩分球(%)的比較來看,在華盛頓奇才隊時,麥克丹尼爾斯籃下投籃的命中率為 75%,而在獨行俠隊時,這一命中率上升到了 84%。從這個意義上說,我認為角色球員的作用會根據控球者的能力而發生很大變化。
基于上述原因,對于球迷來說,目前在湖人隊被視為不太穩定因素的范德比爾特,在東契奇的體系中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將是一個有趣的觀察點。
東契奇的進攻體系不僅能提升大個子球員的表現,我認為非大個子的其他角色球員在與東契奇一同上場時也能受益匪淺。看看上賽季獨行俠隊角色球員的三分命中率(%),可以明顯看出與東契奇一同上場和不同上場時的差異(特別是底角定點三分,我認為數據會有明顯提升)。
在非大個子球員中,我謹慎預計,定點投籃和接球就投比重較高的八村塁,在東契奇的體系中效率會得到提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