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藝術的推動力和目的。英國作家毛姆曾說:「偉大的藝術,從來就是最富于裝飾價值的。」
生活中,毫不起眼的泥土,也可以是取之不竭的寶藏。經過坯料制造、坯體成型等工序,經歷劫難,幻化新生。光潔致密,聲音清脆,如箏聲流淌。這便是泥土的另一種形態,瓷。經過火的鍛造,入土千年不朽。
制瓷技藝,曾為中國一家獨有,幾百年前經由阿拉伯人傳入歐洲。各國在傳統工藝的技術上不斷創新,創立了自己國家的頂級瓷器。國之精華,以另一種形式被發揚光大,也是一種榮耀與驕傲。
本期特別匯集了世界十個頂級瓷器,分別從主要類別或圖案進行介紹,顛覆你對瓷器的認知。
這些堪稱藝術品的世界頂級的精美瓷器,你需要了解一下。
01
中國瓷器
中國無疑是最能代表陶瓷的國家。中國最早的手工陶瓷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到了隋唐時期,制瓷技藝日臻成熟,工匠能夠批量燒制彩釉瓷器。一部中國古代的瓷器史,亦是一部傳承中國工藝美術的歷史。
唐三彩
「三彩」的字面意思是三種顏色,但實際上它是一種泛稱,因為有三種顏色以上的例子。以綠色、乳白色和琥珀色為主色,也有棕色、藍色和紫色的釉料。唐代,三彩被廣泛用于隨葬品,如器皿和塑像。
宋朝的瓷器在風格上不同于唐朝,以冷色調的單色釉而聞名,仿佛玉、銀、冰雪。宋代的單色釉有一種強烈的現代感。
宋代最著名的瓷器來自五大窯:汝、官、哥、定和鈞。
汝瓷
目前收藏界最搶手的是汝窯生產的瓷器。目前世界上只有大約70件汝窯瓷,極為珍貴。
這種釉料的特別之處在于它含有瑪瑙。汝窯瓷與龍泉青瓷相似,含有氧化鐵,使其產生玉一般的色澤。釉料與胎體冷卻速度不同所造成的裂紋,更為汝窯瓷添上了一抹殘缺之美。
哥瓷與官瓷
關于哥窯是否真的存在,學界有很多爭論。拋開這些爭議不談,一般來說哥窯瓷與官窯瓷都有一種獨特的裂紋釉。這種裂紋釉被稱為「金絲鐵線」,指的是釉面可見的兩組線條,一組較細且呈金色,另一組較粗且為暗色。
定瓷
定窯以生產帶印花或刻花的白瓷而聞名。定窯也燒制罕見的黑釉或醬釉。定瓷的一個顯著特征是「淚痕」。這種蠟淚狀痕跡是鑒定定瓷真偽的重要標志,有著贗品無法再現的神韻。
鈞瓷
鈞瓷以其非常厚重、明亮的青釉而聞名。這種青色不是來自顏料,而是一種由液-液相分離的現象引起的視錯覺。有些鈞瓷由于釉料中含銅,也會帶有紅色或紫色彩斑。
「蚯蚓走泥紋」也是鈞瓷引人注意的一大特點。這些紋路在后來的仿制品上難得一見,因而能用以鑒定真偽。
青花瓷
青花瓷白色的胎體上覆蓋著一層鈷藍色的釉下裝飾,而釉面實際上是透明的。青花也許是中國陶瓷中最受歡迎的一種風格,并且在一些世界上最貴重的瓷器中均有體現。
很多人以為清康熙年間的青花瓷為上品,但元代和明代的青花瓷也有巨大的歷史、美學和貨幣價值。
銅紅釉瓷
銅紅釉是一種高火虹彩釉,顏色有藍色、紫色和紅色。這是銅或其他金屬材料在極稀的釉料表面分解產生的效果。因為過程不可控,即使形狀相同,也不可能產生兩件完全相同的作品,讓結果更加令人期待。
豇豆紅瓷
豇豆紅又稱「娃娃臉」、「桃花片」、「美人醉」,也屬于銅紅釉。這種紅色非常受收藏家的歡迎,尤其是帶有綠斑苔點的豇豆紅瓷。
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在燒制之前需要非常精確地涂上一層含銅的釉。這種釉料是清康熙年間特有的,通常用于制作小件瓷器,比如文人書房里的物品。
02
皇家哥本哈根,丹麥
皇家哥本哈根是全世界上最古老的瓷器生產商之一,于公元1775年在丹麥皇太后茱莉安·瑪莉的批準贊助下成立,以「只制造真正的精品」為創始宗旨。兩百多年來,皇家哥本哈根的產品一直遵循傳統和最高標準的工藝水平。
皇家哥本哈根在全世界以代表丹麥的藍白瓷而聞名,至今仍持續生產經典的藍白瓷器,制造和圖案繪制皆為純手工制作。如今,丹麥皇室于平日行宮和重大晚宴時,仍然使用皇家哥本哈根餐瓷。
平邊唐草系列
平邊唐草是皇家哥本哈根設計的第一個圖案。當時,歐洲各地的瓷器生產商都從瓷器發源地中國汲取靈感;中國出口的瓷器代表著財富與高雅的品味。
平邊唐草自1775年誕生以來一直在演變,但圖案的基本特征依然存在。時至今日,每件平邊唐草系列瓷器都標有「1」號圖案。
藍花系列
藍花系列始于1779年,是皇家哥本哈根的2號圖案,現在已經停產。這個圖案的特點是一束鮮花,仿佛剛從丹麥的花園里摘下來,用皇家哥本哈根標志性的皇家藍手工繪制于精致的白瓷上。
圣誕紀念盤
從1908年開始,皇家哥本哈根每年都會發行一款圣誕紀念盤,每一款都帶有獨特的圖案。圖案浮雕是由最有才華的造型藝術家根據設計師的圖紙手工制作的,這些紀念盤的生產過程在最大程度上體現了對傳統工藝的尊重。
每年推出的圣誕紀念盤都講述一個獨特的故事。多年來,皇家哥本哈根圣誕紀念盤講述了有關戰爭與和平、愛情以及難忘的時刻的故事。
03
赫倫陶瓷,匈牙利
赫倫成立于19世紀20年代,這個名字已經成為匈牙利瓷器行業的驕傲。近兩個世紀以來,赫倫陶瓷生產的產品令裝飾藝術愛好者眼花繚亂。
赫倫開發了一系列富于創新的陶瓷餐具圖案,以及小型裝飾性容器和物品,吸引了大批客戶。其中既有像英國維多利亞女王這樣的顯赫階層,也有中等收入群體。這種對客戶的關注,加上精湛的工藝,使得赫倫陶瓷更具魅力。
維多利亞女王系列
維多利亞女王系列是赫倫最具歷史意義的設計之一。1851年在倫敦舉行的萬國工業博覽會上,赫倫推出了一款全新的「遠東」圖案 ——牡丹和蝴蝶,靈感來自中國瓷器。
博覽會贊助人維多利亞女王碰巧看到了這款圖案,愛不釋手,于是買下了這套瓷器。從那時起,這款圖案就以她的名字命名,并且一直是收藏家們最渴望得到的款式之一。
羅斯柴爾德系列
赫倫早期就因呈現動植物的優雅手法而備受贊譽,「羅斯柴爾德鳥」圖案就是明證。這款為歐洲羅斯柴爾德家族設計的鳥形圖案由一系列小圖案組成,講述了男爵夫人的珍珠項鏈成為鳥兒玩物的故事。
這款圖案因其精致而廣受好評,甚至引起了戴安娜王妃的注意。1981年,她為自己與查爾斯王子的大婚選擇了這一系列。
阿波尼伯爵系列
從19世紀50年代起,赫倫的聲譽不斷增長,在每一屆世界博覽會上大出風頭。1867年,赫倫在巴黎世界博覽會上展示了「印度花籃」圖案。
匈牙利伯爵阿爾伯特·阿波尼愛上了這款以花卉為主的圖案,他與赫倫合作,將它改成了單一顏色的花卉圖案,形成了「阿波尼伯爵」系列。這一系列的生產一直持續到20世紀。
豐裕之角系列
豐裕之角圖案是該品牌最精致、最奢華的設計之一,是19世紀70年代赫倫陶瓷的鼎盛時期為伊朗國王設計的。在這一圖案中,明亮的藍綠色與金邊相遇,創造出一種優雅而永恒的圖案,同樣符合現代收藏家的品味。
04
柏林皇家瓷器,德國
柏林皇家瓷器是一家非常成功的瓷器制造商,已有250多年的經營歷史,專門生產高品質的裝飾藝術品。
由于其悠久的歷史,如今市面上的許多KPM瓷器可以反映瓷器的風格變化以及背后的文化影響。這些作品還因與普魯士皇室和德國政府的關系,以及對質量和手工設計的高度重視而成為珍品。
洛可可風格
洛可可的名字來源于法語單詞rocaille,意為「貝殼或巖石」。洛可可美學在18世紀初到中葉首次在法國流行起來,期間出現了一股不對稱、自由流暢的設計風潮。
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非常欣賞這種風格,他委托KPM生產了許多瓷器,作為宮殿擺設。他特別要求KPM的藝術家們為他制作與宮殿的奢華內飾相匹配的餐具,并將餐具作為外交禮物贈送。
新古典主義風格
18世紀后期,受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指示,KPM藝術家沉醉于新古典主義運動帶來的風格變化。新古典主義風格瓷器的靈感來自于當時發現的古希臘、古羅馬和埃及的手工藝品。
這一時期的KPM花瓶尤其因為與古代陶器的視覺聯系而成為珍品。KPM藝家也充分利用了新古典主義在繪畫上的發展,將高度細節化的田園風景、城鎮風光與海景繪畫應用到瓷器上。
新藝術風格
在整個19世紀,KPM創造全新的時尚設計,與此同時繼續生產風靡一時的洛可可和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瓷器。此時,這家王室出資的瓷器廠在歐洲已經家喻戶曉,并為社會精英所熟知。
1878年,KPM開辦了研究院專門研究瓷器。這樣一來,KPM藝術家就可以使用新的釉料和顏色來生產創新型作品。這些技術的發展與新興的「新藝術」風格不謀而合。
包豪斯風格
20世紀初,包豪斯風格極大地影響了KPM瓷器的生產。這種本意為「建筑流派」的風格強調藝術過程的重要性,喜歡制作精良但簡單的形狀。
KPM的藝術家們用光滑、拋光的表面、實用的形狀與極少的裝飾打造出了包豪斯風格的成套餐瓷。與洛可可風格、新古典主義和新藝術風格的瓷器相比,包豪斯風格瓷器顯得極為簡約。
05
德比陶瓷,英國
德比瓷器擁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是英國設計的典型代表。德比是英格蘭中北部緊鄰諾丁漢的一座古樸的城市,他們的第一家工廠正是在這里設立的。19世紀末「皇家王冠」時期是德比瓷器的最鼎盛時期。
德比瓷器的客戶中曾包括維多利亞女王,如今它仍是收藏家的最愛。特殊的拍品,比如2015年拍賣的皇家皇冠德比茶具,可以賣到1萬美元以上;中端市場的收藏家仍然可以買到價格較為適中的藏品。
古典伊萬里系列
古典伊萬里系列是德比有史以來最具標志性的圖案之一,于19世紀初期推出。
為了向17世紀末和18世紀初的日本伊萬里燒致敬,這一系列模仿最初伊萬里燒的設計,采用了復雜的花卉和幾何圖案。
藍色天皇系列
藍色天皇系列,由德比瓷器當時的藝術總監 Thomas Amos Reed 在1890年代中期設計,靈感源自他對遠東地區的迷戀。
在研究了日本青花瓷器與一系列宣紙圖紙之后,里德在每一件作品中都運用了富于變化的藍色,表現出奇妙的風景和空靈的元素。
朱砂孔雀與皇家雀系列
朱砂孔雀系列的設計與藍色天皇系列相似,以精致優雅的花卉圖案為特色,其間點綴著各種禽類,長長的尾羽散落在白色的骨瓷上。
朱砂孔雀系列,在1997年正式停產后仍然是現代收藏者的最愛。1961年推出的皇家孔雀系列至今仍在生產。
06
梅森瓷器,德國
2012年末,倫敦寶龍拍賣行舉辦的拍賣會上出現了一款小巧而雅致的茶具,引起了瓷器收藏家們的注意。這套小巧的茶具之所以引發熱潮要歸功于其稀有性和制造商:梅森瓷器。
梅森是瓷器生產商的黃金標準,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這套茶具被稱為「半身像系列」,產于18世紀20年代,最終以760,223美元的天價成交。
天鵝系列
梅森的「天鵝系列」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出色的餐瓷之一,是由設計師 Johann Joachim Kandler為Count Heinrich von Bruhl 設計的,后者于1739年成為梅森的董事。這一系列的全套,完成于1737年至1742年間,包括2000多件。
其特色是將來源于自然界的元素嵌入了帶淺浮雕的貝殼外形。這些動植物圖案中包括了天鵝的形象。這一系列部分于二戰中遺失,剩下的被不同的收藏家收藏。出自這一系列的珍品被認為是館藏級別的,因此更提升了那些公開拍賣的天鵝系列陶瓷的價值。
藍洋蔥系列
梅森「藍洋蔥」系列最早出現在18世紀40年代早期,是仿照從中國進口的青花瓷制作的。其實這一系列的陶瓷設計中根本沒有洋蔥圖案。
為了創造濃郁的撒克遜風格,梅森的設計師們對鈷藍色的裝飾圖案進行了改進,加入了更具歐洲特色的花卉圖案,比如牡丹和紫菀花。盡管名不副實,梅森藍洋蔥圖案很快成為最受歡迎和造假最嚴重的圖案之一。
07
塞夫爾陶瓷,法國
塞夫爾陶瓷一直是專業工藝和精致細節的代名詞,因而吸引了世世代代的收藏家,并拍出了高昂的價格。如今,重要的塞夫爾和塞夫爾風格的陶瓷售價均在4,000至8,000美元的范圍,但珍品價格更高。
蘇富比拍賣行曾拍賣過一件極為罕見的塞夫爾銅鎏金深紫羅蘭卵形瓷瓶。這件曾經為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二世所擁有的瓷器,在2011年以超過175,000美元的價格成交。這恰恰反映了塞夫爾品牌無可挑剔的工藝品質與深厚的藝術底蘊。
花瓶與甕
塞夫爾花瓶和甕無疑是該公司最具標志性的造型。塞夫爾花瓶與甕呈現出經典雙耳瓶的微曲線造型,圓形或橢圓形的金色渦卷飾圍繞著彩繪圖案,鮮艷的色彩從明亮的藍綠色、鈷藍色到嬌艷的玫瑰色不一而足。
時鐘與配飾套裝
塞夫爾時鐘與配飾套裝是該公司在19世紀推出的擺飾。它通常由三件物品組成:一個時鐘,配上一對甕,或者是三件具有相似裝飾主題的器皿。
這些套裝可以用放置在壁爐架上,也可以用作餐桌上的裝飾陳設。由于出售這樣一套時鐘需要三件物品都保存非常完好、相互匹配,所以塞夫爾時鐘與配飾套裝的價格往往高于平均水平。
塞夫爾餐瓷
塞夫爾設計的成套餐瓷是收藏者一致追捧的一個類別。根據餐具的大小、風格的稀有性或原主的地位等特點,這些物品的價格范圍可能會有很大的波動。小型的全套茶具或餐瓷,售價在10,000到15,000美元之間,而一些珍品可以賣得更高的價格。
例如,一個塞夫爾希臘肖像風格的餐盤被蘇富比拍賣行形容為「19世紀早期塞夫爾生產的餐具中最奢華、最美的一件作品」,可以賣到20,000多美元。
08
利摩日瓷器,法國
在眾多的瓷器制造商中,利摩日這個名字立即讓人聯想到優雅而精致的裝飾藝術。里摩日瓷器是法國最讓人夢寐以求的擺飾,部分原因是它不是指單個制造商,而是指幾個世紀前在利摩日小鎮上蓬勃發展的一系列硬瓷廠。
利摩日瓷器以其設計的多樣性和搭配的通用性而著稱,不斷吸引著熱切的收藏家的注意。
餐瓷系列
利摩日最豐富的產品類別之一是奢華的餐瓷。自18世紀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訂購的第一批皇家餐瓷以來,利摩日的工廠就生產了幾套值得注意的皇家餐瓷系列。
其中包括了19世紀60年代為歐仁妮皇后設計的「歐仁妮皇后」系列、為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1957年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而設計的「中國風」系列。
瓷盒與瓷板畫
除了高雅的餐瓷以外,利摩日的瓷器制造商還專門生產小型飾物。例如,他們生產微型彩繪瓷板畫,以歷史神話中的場景為主題。
利摩日首飾盒盡管體積較小,也是利摩日瓷器遺產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小容器源于鼻煙壺,后來被用來儲存糖果或其他小飾物。
弗蘭茨 ? 比紹夫系列
說到與利摩日瓷器打交道的藝術家時,就不能不提 Franz Bischoff 。出自他手的作品正是收藏家們夢寐以求的。這位藝術家以風景和瓷器畫家的身份開創了精彩的職業生涯。
比紹夫的風景畫通常以廣闊壯麗的風景為主題,而他的瓷器作品繪制了精致的花朵,與一抹抹空靈的色彩相映成趣。
09
韋奇伍德陶瓷,英國
作為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制造商之一,韋奇伍德在其近260年的歷史中,一直象征著極致的優雅和品味。如今瓷器收藏家總是被韋奇伍德古董瓷器所展現的卓越品質和圖案的多樣性所吸引。
韋奇伍德有一種神秘的特質,能將永恒的品味與前衛的風格融合在一起,這種無與倫比的結合使韋奇伍德成為了歷史上最經久不衰的陶瓷生產商之一。
王后御用系列
傳說夏洛特王后十分熱衷于韋奇伍德的創新型瓷器。「王后御用款」之所以成為家喻戶曉的寵兒,是因為它最初不是為皇室而是為主流市場設計的。保存完好的早期王后御用系列瓷器如今價格可觀。王后御用系列中最高價的瓷器是1773年為俄羅斯女王凱瑟琳大帝設計的青蛙系列餐瓷。
黑陶系列
1768年,韋奇伍德開始了一系列稱為「黑陶」的設計,旨在模仿古代世界的圖案。粘土中加入了錳,在燒制過程中變成黑色,這些器皿的表面就會呈現出深邃而啞光的黑色,「黑陶」由此得名。
浮雕玉石系列
韋奇伍德于1774年首次推出浮雕玉石系列,這一風格廣受好評,至今仍吸引著收藏家。浮雕玉石系列以明亮的白色陶瓷浮雕而聞名,胎體經啞光處理,色彩柔和而又豐富,這一系列暗示著對古典世界的迷戀。
古希臘與羅馬的故事情節在這些瓷器表面展開,仿佛是從古代的浮雕中捕捉到的畫面;這正是韋奇伍德浮雕玉石系列最初的靈感來源。這種風格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1789年創作的波特蘭花瓶(Portland Vase)。
仙境光澤系列
韋奇伍德仙境光澤系列在流行程度上可與浮雕玉石相媲美,但在風格上又完全不同,一直是收藏家的最愛。仙境光澤系列是Daisy Makeig- Jones 的設計作品。這種甜美浪漫的風格完美地融入了20世紀10年代末以及20年代的頹廢和無度,但在大蕭條之后遭到了反對。仙境光澤系列在1931年停產。
10
則武瓷器,日本
則武瓷器以其對色彩的運用、圖案和設計而聞名。備受崇敬的古董餐具擁有豐富多彩的手繪圖案,包括托盤、餐盤、花瓶、茶壺等多種樣式。
自19世紀末成立以來,則武瓷器的質量和樣式隨著時間的推移與政治經濟格局的轉變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和二戰直接影響了則武瓷器的產出,使得那些時期的每一件產品都被視為獨一無二的珍寶。
杜鵑花系列
則武瓷器最受歡迎的杜鵑花系列產于1915年至1930年間。正如名字所透露的那樣,在這一系列的圖案中,白色的背景映襯粉紅色的花朵,在邊緣和把手處有金色的細節設計。
隰皋蒼樹系列
另一頗受歡迎的系列產于20世紀初期,名為「隰皋蒼樹」(有時被稱為「湖畔之屋」)。
這一系列最初被命名為「風景」,與精致的手繪圖案很相稱,包含樹、小屋、草地等元素或者其他風景。這一系列包括餐盤、碗、果醬罐、黃油碟以及其他裝飾性器皿。
175系列
175系列又被稱為「圣誕彩球」系列,從1906年前后開始生產,持續了大約90年的時間。這一系列有著奢華的外觀,但價格合理,受中產階級歡迎。
白色胎體上用金色的瓷釉描繪出卷軸形裝飾圖案的淺浮雕,中間是帶花的球形圖案。金色的花飾營造出一種繁華的氛圍。
光澤系列
光澤系列采用了一種特別的上釉工藝,是20世紀則武瓷器最受歡迎與最重要的發展之一。光澤是通過在基色上添加金屬氧化物來實現的。
具有金屬質感的釉面散發出彩虹般的光芒,吸引了許多買家。金屬光澤系列有橙色、藍色、白色、金色以及其他顏色,并且這種上釉工藝可以用于各種器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