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張靈甫被消滅在孟良崮的時候,他的第四任妻子才19歲,兒子才剛出生一個月,這一對母子卻因為張靈甫的原因,在中國的網絡一直熱度不小。
90年代,張靈甫的第四任妻子來到了孟良崮,來到了標記著擊斃張靈甫的那一塊巖石,他們給當地旅游部門提出了一個要求:說要給當地旅游投資100萬元,條件是去掉巖石上的那個“斃”字。
令人氣憤的是,我們當地的旅游局的人同意了。在90年代,這100萬元可是巨資,為了拿到這100萬元的投資,旅游局有一個人,這個人在網絡上有名字,他上下奔走,請示去掉這個字,終于被一個領導臭罵了一頓,才停止了這一事項的活動,回過頭來安慰張家后人說那個字快脫落了,以后不重新刷油漆,慢慢就消失了。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孟良崮山石的那一行字模糊著不清晰,直到2013年才重新描上新漆,才重新清晰起來。
2012年之前拍到的圖片
張家的后人想花100萬抹去“斃”字,卻把另一個“匪”字刻在了孟良崮的山石上。張家后人來到孟良崮后,看到擊斃張靈甫的那塊巖石,解說或者標記都是說張靈甫被消滅在這個山洞里。在戰爭時期,那個地方確實算是一個山洞,后來上面的石頂風化脫落了,就成為一塊平地,在石壁上有一個不到一米高的石縫,張家后人以為那條石縫就是張靈甫當時的山洞,說根本不可能藏身這個石縫里,于是張家后人就根據臺灣方面的一本書,根據書中的描繪,當地旅游部門開發了一個山洞,重新標明這里是張靈甫的指揮部。
2007年,另一個景區開發旅游景點,把一個山洞標明為張靈甫的指揮部,在儀式上,邀請張靈甫海外的妻兒參加活動,令人氣憤的是,張家人把所謂的遺書刻在了洞口的巖石上,張靈甫的遺書第一句話,就是說我軍是“十余萬之匪”,用一個“匪”字稱呼了孟良崮戰役的勝利者,張家人就忘記他們對“斃”字的不悅,還是把“匪”字清晰地刻在了孟良崮的山石上。
盡管上級部門發現了把遺書刻在孟良崮的山石上十分不妥,專門下了整改通知,但當地旅游景區開發人員還是讓這些字保存了很久。
當然了,張靈甫的這份遺書,有人說是偽造的,也有人告訴了張靈甫的遺孀,但他們堅持說這份遺書是真的。
看來,我們的先烈當年打贏了孟良崮那一場戰役,我們后人在孟良崮上面臨另一場戰爭,不要犧牲在了經濟利益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