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定調農民養老金上漲,多地已開始調整,最高漲了40元。
2月21日,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人民日報發表文章《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 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文章中明確寫道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這算是又一次確定了2025年要提高農民養老金。
2024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全國最低標準增加了20元,達到了123元/月。2025年的漲幅還沒定下來,很多專家建議能夠大幅漲一漲。不過,一些地方已經開始調整基礎養老金。
黑龍江省宣布從2025年1月1日起,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增加10元,達到163元/月。還有江蘇昆山市,陜西潼關縣也都是上漲10元。
另外,江蘇蘇州市區增加20元,江蘇常州25元,最高的是甘肅肅南縣,大幅增加40元,全縣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達到每人每月328元。
有人可能看不懂了,又是縣一級增加,又是市一級增加,還有省一級增加,到底以哪個為準?是可以累積的嗎?說到這里,就需要普及一個常識了。
基礎養老金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中央基礎養老金,承擔“保基本”的責任。目前每人每月最低標準是123元,也就是說全國所有的農民養老金,沒有低于這個數的。
另一部分是地方基礎養老金,根據地方的財力來增加農民的保障。目前全國31省市的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都高于123元,最高的上海是1490元,比全國最低標準的123元高多了。最低的地方也有140多元,這就說明地方在中央基礎養老金的基礎上,還增加了錢。
不過,地方基礎養老金的資金來源,每個省份不一樣,有些是省市縣財政分擔,有些是市縣財政分擔,還有些是省縣財政分擔。
比如廣東就分為兩種情況,經濟欠發達的粵東西北地區,就是由省、市、縣按1:1:1分擔,而經濟比較發達的珠三角地區則是由市縣共同承擔。再比如海南省,是由省與市縣按6:4分擔,分擔比例又不一樣。
上面提到的甘肅肅南縣,地方基礎養老金也是由省市縣財政分擔,這次增加的40元都是由縣級財政承擔,由原來的每人每月135元提高到175元。另外,再加上市級基礎養老金5元,省級基礎養老金25元,中央基礎養老金123元,一共就是328元。
省縣財政分擔的也有不少,比如安徽霍山縣,2024年度中央基礎養老金是123元,省級財政為12.95元,縣級財政為41.05元,也就是說霍山縣的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是177元。
像黑龍江提高的是省級標準,下面的市縣,如果財政允許,可以繼續增加。再加上2025年中央基礎養老金會增加,所以肯定會高于163元。
目前,農村老人月均養老金大概是223元,看到有不少人說根本沒這么多,只有100多元。要知道這是平均水平,還是要看各地的財政水平。有錢的地區,農民養老金就高一點。比如江蘇昆山的基礎養老金就有690元,珠海是505元。
說實話,相比城鎮職工養老金,農民的養老金確實很低。但是這幾年,地方財政承壓,也沒多少錢,想多漲一點也不容易。所以,估計只能靠中央財政多點支持,讓基礎養老金多漲一點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