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都說稀土那可是科技發展的關鍵,沒了它世界科技都得停步,2022 年,土耳其能源部突然宣布,在埃斯基謝希爾省發現了全球第二大稀土礦,里頭藏著 10 種特別稀罕、珍貴的元素。
壓根沒想到,土耳其境內稀土儲量如此驚人,如今他們盤算著用這些稀土當籌碼,跟我國展開談判,究其目的就是想從咱們這兒得到先進的稀土提煉技術。
所有人都在琢磨,面對他們的手段,我們真能輕易把技術給他們嗎?
土耳其發現稀土礦,希望卻寄托在中國身上
22年土耳其在勘探時,意外發現一座稀土礦,儲量大到超乎想象,有 6.94 億噸之多,妥妥的全球第二,誰能想到仔細一研究,礦里還藏著釷,這可是能作為潛在核燃料的關鍵物質。
消息一傳出,土耳其就覺得自己要發達了,到處嚷嚷著要當 “稀土巨頭”,可現實卻很殘酷,稀土可不是挖出來就能用的。
稀土元素彼此極為相似,想將它們準確分離并提煉,困難重重,不僅技術要求極高,操作過程中還極易引發環境污染問題,對技術和環保都是極大挑戰。
他們不是沒試過稀土提煉,在10年就有企業一頭扎進去,可這事兒太難了,成本高得嚇人,生產出來的產品質量還差勁,折騰了半天啥成果都沒有,歸根到底,還是技術跟不上。
稀土提煉和普通煉鐵完全不同,它需要一套成熟的工藝,既能精確分離各種元素,又能控制污染,土耳其在這方面基礎薄弱,靠自己摸索成功幾乎不可能。
所以,即便坐擁大礦,土耳其的稀土產業還是起不來,在國際市場上毫無影響力,這下土耳其明白了,光有礦沒有技術根本沒用,于是他們把希望寄托在中國身上。
在稀土這一塊,中國妥妥的 “扛把子”,全球九成的稀土加工活兒都在中國干,而且不光是稀土,像新能源電池要用的鈷、鎳、鋰這些金屬的加工,中國也占了一大半,實力超強。
從日常用的手機,到熱門的新能源,再到高端芯片和軍工設備,全球高科技產業鏈壓根離不開中國的稀土,西方國家早就想不依賴中國,自己搞稀土供應,但是一次次嘗試,都以失敗告終。
以前美國在全球這一領域可是 “老大哥”,但后來因為提煉成本太高,環保方面也出了一堆問題,沒辦法只能把挖出來的礦石運到中國加工,自己就剩下挖礦這點事兒可干了。
日本也試過,2010 年中日因釣魚島問題關系緊張,中國短暫限制對日本的稀土出口,把日本的高科技制造業嚇得不輕。
之后日本砸錢投資越南、馬來西亞的稀土產業,還想從電子垃圾里回收稀土,可成本高、回收率低,這些努力都白費了,這都說明稀土的關鍵在于技術,中國在這方面的遙遙領先。
中國稀土產業的崛起之路
中國的稀土產業,從被掠奪到成為全球霸主,一路走來十分不易,新中國成立后,科學家發現國內稀土資源豐富,尤其是白云鄂博礦。
20 世紀 50 年代,中國開始小規模開采稀土,但那時西方國家在稀土應用上已經領先很多,中國只能靠賣原料。
為了改變這種被動局面,從 20 世紀 80 年代起,中國政府大力支持稀土研究,成立了一批科研機構,專門攻克先進的稀土分離和提煉技術。
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國成功掌握濕法冶金分離技術,打破了西方國家的技術壟斷,進入21世紀,中國的稀土加工能力飛速提升,不僅滿足了國內高端制造的需求,還開始向全球供應高質量稀土產品。
同時中國政府加強對稀土資源的管理,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產能,推動稀土產業向高端發展。
現在,中國的稀土提煉技術堪稱世界一流,與此同時,成功打造了從開采礦石、冶煉提純,到實現高端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這種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在全球市場上無人能及 。
稀土被稱為 “工業維生素”,因為它的應用范圍太廣泛了,在新能源領域,電動汽車、電池、風力發電機都離不開高性能的稀土磁材,特斯拉、比亞迪等企業都大量采購稀土材料,來提高電池效率和續航里程。
在高端制造領域,芯片、5G 設備、衛星通訊等都要用到稀土,就連蘋果公司生產的每一部 iPhone,也少不了稀土材料。
在軍工領域,導彈制導系統、隱形戰斗機、精確制導武器同樣離不開稀土,可以說誰掌控了稀土供應鏈,誰就能在未來科技競爭中占據主動,這就是各國都爭搶稀土資源,都想減少對中國依賴的原因。
技術才是關鍵
土耳其這次拋出合作的橄欖枝,對中國來說,穩定的礦石供應確實有吸引力,但關鍵問題是,中國愿意提供什么程度的技術?土耳其用呼喚資源這招,能行得通嗎?
從現狀來看,中國的稀土政策已經收緊,2023 年 12 月,中國政府對涉及稀土加工的關鍵技術實施了出口限制,這意味著想從中國拿到核心技術,基本不可能。
當下,稀土已然成為國際較量的重要棋子,隨著全球稀土資源日益緊張,一旦有國家找到大型稀土礦,瞬間就會成為焦點,畢竟在高科技領域,稀土是絕對不可或缺的核心材料。
就算一個國家有豐富的稀土礦,要是沒有提煉技術,也只能靠出口礦石賺點小錢,真正的價值增值都掌握在有提煉技術的國家手里。
中國在稀土領域話語權十足,根源就在于掌握了核心提煉技術,這技術可不簡單,既為國家帶來巨額經濟利益,又增強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讓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更有底氣 。
土耳其想用 “技術換合作”,其實就是想不付出太多,就得到中國的核心技術,這肯定不現實,中國的技術是幾代科研人員努力的成果,關乎國家戰略安全,不可能輕易給別人。
合作可以,但關鍵技術必須牢牢握在自己手中,這是原則不能商量,土耳其的如意算盤,大概率要落空,中國在稀土領域的戰略地位,不是一兩個礦就能動搖的,技術才是真正的硬實力。
在技術驅動發展的時代,自主創新是核心競爭力,中國要繼續加大科研投入,培養高端人才,掌握更多核心技術,在未來競爭中保持優勢。
稀土只是一個方面,在其他關鍵領域,中國也要有戰略定力,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取得最終勝利,說到底技術才是最重要的,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有真正的自主權,在國際舞臺上有更大話語權。
參考資料
每日經濟新聞:能滿足全球1000年需求?土耳其發現大量稀土資源,對我國相關產業會有什么影響?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土耳其希望與中國開展稀土合作獲得相關技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