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周總理在江門完成視察工作后,計劃在當晚返回廣州。當時,工作人員面臨著一個棘手的問題,即選擇何種交通工具。因為在那個時期,珠江三角洲地區(qū)河灣密布,公路建設(shè)尚不完善,橋梁更是稀少。
工作人員考慮到,如果周總理乘坐汽車返回廣州,就不可避免地要讓那些在渡口排隊等待過江的車輛和群眾讓路,否則,途中等待的時間將會很長。然而,讓沿途等待的車輛和群眾為自己的車讓路以便快速通過,這種特殊化的行為周總理是絕對不會同意和允許的。
于是,經(jīng)過與周總理本人溝通并征得其同意后,廣東的同志決定安排周總理乘船回廣州。一方面,乘船可能比坐汽車速度更快。另一方面,船內(nèi)的空間比汽車更為寬敞,周總理在途中還能得到更好的休息。
為了避免機帆船隆隆的馬達聲影響周總理在夜間的休息,廣東的同志考慮得十分周全。周總理乘坐的小木船不啟動自身的馬達,而是由另外一條機帆船在前方用繩索牽引。
晚上10點左右,機帆船開始朝著廣州方向啟航。行駛了大約兩個小時后,前方的拖船突然加大油門,發(fā)出幾聲轟鳴后,便再也無法開動了。
駕駛?cè)藛T檢查后發(fā)現(xiàn),船竟然擱淺了。
但奇怪的是,船并沒有偏離航道,怎么會擱淺呢?原來,珠江三角洲上眾多河道的水位是隨著珠江口外海潮的漲落而變化的。深夜12點過后,恰好趕上大海落潮,河道的水位也隨之下降,所以船才會擱淺。
這一突發(fā)狀況可把負責(zé)警衛(wèi)的人員急出了一身冷汗。面對這種情況,大家別無他法,只能等待漲潮后再繼續(xù)前行。
據(jù)工作人員回憶,不久前,公安廳曾截獲到特務(wù)的行動計劃。周總理在這一地區(qū)已經(jīng)活動了多日,很難不被港澳地區(qū)的國民黨特務(wù)分子察覺。如果這些特務(wù)采取行動,乘船偷渡,只需幾個小時就能抵達這一帶。因此,負責(zé)安保工作的冠廳長等人自然不敢有絲毫懈怠。萬一真的有特務(wù)來襲,后果將不堪設(shè)想。
就在這時,周總理指示道,負責(zé)警衛(wèi)工作的人員沒有理由總是擔(dān)心會出事,當前的情況并不會出現(xiàn)不安全的狀況。接著,他向大家講述了1925年自己在廣州遇到的兩次險情。
第一次是在1925年6月,當時,擔(dān)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周總理率領(lǐng)2000多名黃埔軍校學(xué)生軍舉行游行,抗議英國警察在上海制造的“五卅慘案”。當游行隊伍行進到沙基時,突然遭到英、法軍隊的開槍掃射。
那時,游行隊伍正密集地聚集在河邊的街道上,前方是河流,背后是高樓,道路狹窄且人員眾多,事情發(fā)生得十分突然,大家連分散躲避的地方都沒有。在槍林彈雨中,當場就有50多人中彈犧牲,100多人受傷。
周總理身邊的兩名同志也不幸中彈犧牲,與他并排前進的兩人同樣中彈身亡,周總理迅速趴在地上,這才幸免于難。據(jù)鄧穎超生前所說,這是周總理一生中第一次遭遇險情。
另一次是在“沙基慘案”發(fā)生兩個月之后,國民黨左派領(lǐng)袖廖仲愷先生遇刺,廣州實行了宵禁。周總理在宵禁期間乘坐汽車返回國民革命軍第一師司令部,然而蔣介石和何應(yīng)欽將戒嚴時間提前了兩個小時,原來的口令也失效了,并頒發(fā)了新口令。
但這些情況周總理并不知曉。當周總理的座車靠近司令部門前時,由于口令不符,突然遭到門衛(wèi)的機槍掃射,司機和周總理的隨身衛(wèi)兵不幸中彈犧牲。周總理迅速躲到座椅下面,才得以逃過一劫。
周總理在講述這兩次險情時,廣東的一位同志拿出筆記本準備記錄,周總理看到后擺了擺手,“往事而已,這個不用記了。”
聽著周總理講述的這兩次險情,在場的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新奇。即便是周總理身邊的工作人員,也是第一次聽到他講述自己的這些遇險經(jīng)歷。
講完1925年的這兩次險情后,周總理微笑著說:“我的命大,那兩次都平安無事地挺過來了。”大家聽后也都笑了起來,沒想到我們的周總理這么樂觀。此時,河水潺潺流動,蛙聲陣陣。海潮漲起來了,機帆船又重新啟航繼續(xù)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