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四刊‘ 一路有理 ’系列活動”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物理學會主辦的四刊(Chinese Physics Letters,Chinese Physics B,《物理學報》,《物理》)傾力推出的品牌活動。為促進物理學傳播與交流,更好地服務中國物理學界,四刊聚焦學科前沿與熱點,不定期舉辦特邀專家報告會,力求打造成為廣大科技工作者和學生們了解物理學進展以及學習、交流的平臺。
1
基本信息
· 時間:2025年2月26日(周三)15:30
·地點: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M236
·報告人:陳卓昱,南方科技大學
·主持人:金魁,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 直播鏈接:
(掃碼觀看)
· 主辦方:
2
報告摘要
超導現象自1911年被發現以來,尋找更高溫度的超導材料是國際科學界的一個重要研究方向。此前,銅基和鐵基兩類材料的超導轉變溫度突破了40 K的麥克米蘭極限,稱為高溫超導體。2019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團隊發現方平面無限層鎳氧化物薄膜呈現超導電性,但其超導轉變溫度低于40 K。2023年,中山大學-清華大學團隊在高壓下發現了雙層Ruddlesden-Popper結構鎳氧化物材料的液氮溫區超導,在國際上引起廣泛影響。我們利用“強氧化原子逐層外延”技術,近期在常壓下發現了雙層結構鎳氧化物薄膜的超導電性,超導起始溫度為45 K,并在8 K左右觀察到了零電阻和抗磁性的雙重特性,確定了超導電性的存在。我們還用角分辨光電子能譜(ARPES)測量了超導樣品的能帶結構,觀察到了空穴摻雜的多軌道的費米面,并發現導電性主要局限在界面附近一個原胞的厚度內。常壓鎳基超導體系為理解高溫超導機理提供了新的視角。
3
報告人簡介
陳卓昱,2012年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數理基礎科學專業,2018年博士畢業于斯坦福大學應用物理專業,隨后在斯坦福大學和SLAC國家實驗室進行博士后研究,2022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任副教授,同時是粵港澳大灣區量子科學中心兼聘PI,擔任National Science Review 數理領域學科編輯。
《物理》50年精選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