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網友在社交平臺稱,枯水期的石臼湖幾乎見底了,湖邊也長出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從清明假期到五一假期,南京不少市民前往打卡拍照、休閑露營,還有人在湖邊撿到了河蚌、魚蝦……石臼湖旱情如何?當地如何應對?5月9日,現代快報記者前往實地探訪。
實地探訪:
湖床裸露龜裂,湖邊長出“大草原”
每逢枯水期,南京石臼湖的灘涂上,便會出現連片的茂密草地,成為市民游客打卡的草海景觀,被網友稱為南京版的“龍貓草海”。
5月9日下午,現代快報記者來到石臼湖。在湖的東側位置,記者看到,有很大一片湖床已經裸露,裸露在外的土壤有些發干,有的位置出現了比較深的裂縫,周邊長滿了雜草。大片野草在風的吹拂下輕輕擺動,還有一簇簇黃色、白色的小花點綴其中,營造出別樣的美感。
南京市民小郭每天上班都會經過石臼湖,她說:“現在應該叫‘石臼大草原’,因為湖快沒了。”石臼湖的淺灘還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觀光游玩。“聽說這一片露出來了,不少人都跑過來玩。”
為何“縮水”了?
溧水區防辦: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少近七成
石臼湖為啥沒水了?現代快報記者聯系到了南京市溧水區防汛抗旱指揮部。
“氣象資料顯示,今年溧水區降雨量明顯偏少,降水量是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少,比常年偏少近七成,4月份降雨量比去年同期偏少九成。整個春天的降雨是比較少的。”溧水區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原因是,石臼湖是季節性湖泊,一般從冬天到春天是它的枯水季節,枯水期沒有一個明顯的界定時間,一般到春天后慢慢雨水多了,水位就上來了。其間石臼湖偶爾會出現部分區域干涸的情況,但今年湖面干涸甚至見底的情況確實還是相當罕見的。
抗旱措施:
72公里“水上長龍”,抽調長江水來“解渴”
對此,溧水區水務局從4月開始聯合各鎮街開展抗旱應急補水工作,全力保障全區近20萬畝農田灌溉需求。
“比如在陳家橋河口,32臺潛水泵組成了臨時的‘水上長龍’,以每小時2.2萬立方米的流量將河水引到石臼湖,一天可以翻水50多萬立方米。”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條線路是把長江水抽到秦淮新河,再逐步引到石臼湖。補水進石臼湖后的水,再分向周邊的鎮街。”具體來看,總線路為:秦淮新河站(抽長江水)→秦淮新河→秦淮河干流→溧水河→一干河→天生橋河(天生橋閘)→石臼湖(陳家橋河口),線路總長約72.4公里。
“現在這條線路24小時不停,進行翻水,緩解旱情。同時也是在提前蓄水保水。”相關負責人說,除了這條主線路,部分街道也會沿石臼湖自行架設機器翻水,保障農業灌溉。
搶抓降雨時機,人工增雨“向天借水”
5月8日,一場雨水降臨南京。借助天氣有利條件,溧水“增雨小分隊”也開展了人工增雨作業,讓這場雨水更加“酣暢淋漓”。
8日14時2分,溧水區氣象臺臺長王凱和工作人員緊盯著控制臺電腦屏幕,按下了燃燒碘化銀的“點火”開關,隨后監控畫面顯示,煙霧從燃燒爐的煙囪里緩緩升騰。“人工增雨不是人工造雨,對天氣條件的要求比較高。”王凱介紹,這次溧水云層條件較好、范圍較大,能滿足人工增雨的要求。
由于溧水區處于航空管控區,此次采用的“煙爐增雨”與“火箭彈增雨”在作業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是通過播撒或燃燒的方式,釋放大量人工凝結核,利用上升氣流把凝結核送到云層里,促進云中小水滴的形成和增長,最終產生降水。
“這場雨水能夠改善土壤墑情,對緩解旱情有一定的幫助。”相關負責人說,目前旱情還是比較嚴峻的。南京現在已經入汛,但主汛期從6月開始,梅雨期預計要到6月中旬左右。“如果接下來降雨情況良好,旱情會比較快緩解,如果雨下不來,旱情還將持續近一個月時間。”
氣象資料顯示,5月14日—15日溧水將有一次降水過程。溧水區水務部門將持續關注旱情和農田耕種情況,24小時開展翻水、蓄水保水作業,保障農業生產,爭取最大程度保障農田灌溉需求。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盧河燕 劉赟/文 吉星/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