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詐騙讓人聞風喪膽,但比電信詐騙更可怕的事情來了,那就是“人肉開盒”。
不知道你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沒有,某個深夜,突然一通陌生電話響起,接聽后,對方卻沉默不語,數秒后悄然掛斷。
又幾天后,匿名郵件涌入郵箱,附帶著你的身份證照片、家庭住址、甚至昨晚的外賣訂單。
這不是驚悚電影的情節,而是真實發生在無數普通人身上的“人肉開盒”事件。
而且央視還曝光了這一黑色產業鏈的駭人細節,不少人驚呼,原來危險離我們如此之近。
一場精準的“狩獵”
在如今這個互聯網時代,所有人的信息好像變得透明了一樣,就算我們平時非常注重保護自己的隱私。
但總有一些黑客和不法分子,他們能夠利用各種高科技手段能夠輕而易舉的獲取別人的身份信息。
網絡主播小李就有過這樣的經歷,他從未在鏡頭前露臉,社交賬號也刻意隱去真實信息。
然而沒想到的是,她的姓名、戶籍、社保記錄甚至酒店開房信息,被整理成表格公開在一個名為“人肉開盒”的群聊中。
更令她崩潰的是,群內竟出現了她幾天前剛補辦的高清身份證照片。
隨后,騷擾電話、匿名恐嚇郵件、深夜蹲守接踵而至。
小李的生活被徹底撕碎,而這一切的起因,僅僅是她在某次直播中無意間調侃了一句某明星的穿搭。
現實生活中類似的案例比比皆是。
安徽一位母親為兒子辦理新手機卡后,竟能直接登錄原機主的微信、支付寶,甚至瀏覽其微博動態。
這不禁讓我們擔心起來,是不是咱們換掉的手機號碼也會被別人發現一些秘密呢?
還有一位北京的張女士在用新號碼打車時,莫名背上原機主在上海的未付賬單。
這些看似偶然的事件背后,卻暴露了一個致命問題,那就是,有可能我們的手機號、社交賬號、消費記錄,早已成為黑產鏈條上的“流通貨幣”。
數據黑市的狂歡
關鍵有時候我們是防不勝防,因為總有一些人為了謀財不惜做出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
2018年,藝術家鄧玉峰用5000元購買了34.6萬武漢市民的隱私數據。
姓名、電話、住址、銀行卡號、網購記錄……這些信息被明碼標價,如同超市貨架上的商品般任人挑選。
更荒誕的是,交易過程簡單到“像在淘寶下單”,只需在QQ群聯系賣家,轉賬付款,海量數據瞬間到賬。
黑市中的數據販子早已形成完整產業鏈。
他們從快遞單、公共WiFi、App授權、照片原圖等渠道批量獲取信息,再通過“撞庫”等手段擴大戰果。
一名數據販子曾囂張宣稱:“給我一個手機號,我能挖出你祖宗三代。”這不是夸張,因為有博主測試發現,僅輸入手機號,便能瞬間調取20多個快遞收件地址。
而“人肉開盒”最恐怖之處,在于它將網絡暴力無縫嫁接至現實。
一名高中生僅因在評論區與網友爭執,對方便通過微博賬號找到她的手機號,威脅“上門拜訪”。
更隱蔽的危害在于電信詐騙。
騙子能精準報出受害者的住址、子女姓名、甚至上周的體檢結果,利用細節瓦解信任。
江蘇一位老人因接到“孫子車禍需急救”的詐騙電話,瞬間轉賬30萬元,騙子掌握的信息,正是來自某購物平臺泄露的收貨人關系網。
技術的進步本該讓生活更安全,但現實卻走向反面。
守住最后一道防線
當我們掃碼領取免費氣球時,當我們在奶茶店連接公共WiFi時,甚至當群聊中發送一張原圖照片時,隱私便悄然流失。
某快遞公司員工曾私下透露:“面單信息一晚上能賣上千條,公司根本管不過來。”
盡管《個人信息保護法》已出臺,但違法成本低、取證難度大,導致黑色產業屢禁不止。
這主要在于社會對隱私的集體漠視,有人覺得“普通人的信息不值錢”,有人沉迷于“吃瓜看戲”。
殊不知每一次點擊獵奇帖、每一句隨意吐槽,都可能讓自己成為下一個靶子。
正如網友自嘲:“在互聯網上,你永遠不知道屏幕對面坐的是人,還是盒狗。”
面對無孔不入的隱私危機,被動等待保護遠遠不夠。
我們個人需建立“最小授權”意識,關閉App非必要權限,快遞單涂抹個人信息,慎連公共WiFi,舊手機號及時解綁賬號。
企業更應承擔主體責任,某電商平臺因未加密用戶數據遭黑客攻擊后,最終賠償用戶損失超億元。
這警示所有機構,漠視隱私保護,代價遠比想象中高昂。
法律也需亮出更鋒利的牙齒。
浙江警方曾經搗毀一個販賣隱私數據的團伙,主犯獲刑7年并處罰金百萬。
深圳某科技公司因違規收集用戶信息被頂格罰款5000萬元。
隱私保護不再是“軟約束”,而是帶電的高壓線。
央視的曝光撕開了“人肉開盒”的血色帷幕,但真正的改變需要每個人覺醒。
當技術成為雙刃劍,我們既要享受便利,更需警惕代價。
或許未來某天,隱私權會像呼吸一樣自然地被捍衛,但此刻,它正需要我們為之戰斗,從謹慎對待每一份授權開始,從拒絕成為黑色產業鏈的“幫兇”開始。
因為在這場無聲的戰爭中,沒有人是旁觀者。
特別是家里的老人,我們也要時刻提醒他們要謹防生活中的各種咋騙,而且不要為了貪小便宜在街頭掃碼注冊登錄自己的個人信息。
只有每個人都提高自我防范意識,才能讓騙子們無機可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