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市孝義市西關東周及兩漢墓地
發掘單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呂梁市文物考古調查勘探隊、孝義市文化和旅游局
項目負責人:段雙龍
時代:東周及兩漢時期
主要參與人:范治國、田世升、褚啟俊
供稿:段雙龍
No.1
項目概況
孝義西關村墓地位于孝義市東部,中陽樓街道西關村北,南距汾河支流文峪河的支流孝河約1公里,地處呂梁山東麓山前沖積平原區。
為配合孝義市西關村安置房項目建設,在前期調查、勘探工作的基礎上,經國家文物局批準,2023年11月-2024年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呂梁市文物考古調查勘探隊、孝義市文化和旅游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建設區域內的古代遺存進行了考古發掘,共發掘春秋晚期至東漢初年墓葬共計300座,出土銅陶玉器等2700余件。
No.2
主要收獲
春秋晚期至戰國中期墓葬共148座,為土坑豎穴墓。墓葬多口底同大,四壁規整。葬具為一槨雙棺或一棺一槨,人骨保存較好,頭向多向北,其次向東,葬式均為仰身直肢。出土組合為鬲盆罐、鬲豆罐、鬲豆壺以及鼎豆壺或加盤、匜等。
▲M19
西漢至東漢初年墓葬共152座,為帶豎井式墓道的土洞墓。墓道多位于墓室西部,其次位于墓室南部。葬具多為一棺一槨或單棺,人骨保存較好,墓主人葬式多為仰身直肢。出土銅器有銅鼎、銅鈁、銅釜、銅甑、銅勺、銅扁壺、銅鐎壺、連弧紋、蟠螭紋、草葉紋銅鏡以及半兩、五銖、貨泉、大泉五十銅錢等,陶器有陶鼎、陶盒、陶壺、陶罐、陶灶等。
▲孝義西關部分出土器物組合
No.3
價值意義
孝義西關墓地是一處規模較大的春秋至東漢初年的墓地,墓地延續時間之長,發掘墓葬數量之多,為近年來少有。其墓葬形制多樣,出土器物豐富,基本勾勒出了該區域東周至兩漢時期墓葬形制、器用制度等葬制葬俗的演變過程,全面展現了該地區東周、秦漢時期的歷史文化面貌,生動演繹了漢文化形成的歷史圖景。同時墓地的發掘對于研究晉文化和三晉文化的北進與發展變化及人群、社會與歷史具有獨特的價值。
來源:山西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