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將正式施行。新增的檢察公益訴訟條款規定,因違反本法規定造成文物嚴重損害或者存在嚴重損害風險,致使社會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依照有關訴訟法的規定提起公益訴訟。
近年來,奉賢區人民檢察院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延伸檢察監督觸角,積極探索“檢察+”模式,凝聚思想共識、善用“外腦”智囊、強化多元協作,依法辦理了長春水閘橋案、華根堂宅案、華亭海塘保護案等17件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公益訴訟案件,以辦案實效回應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現實問題,共筑文物依法治理“保護墻”。
無名古橋入險境……
2022年,奉賢區新增4處不可移動文物,均為古橋。其中,長春水閘橋位于奉賢區中北部,是現存較少見的閘橋類水利設施遺存。然而,一年前的它還籍籍無名,甚至險被拆除……
“這個案件的最大挑戰是古橋應納入文物保護而未納入,缺乏可借鑒的經驗,”承辦檢察官衛倩雯說道,“在古橋被認定為文物且明確有保護價值后,又牽涉所在區域規劃、如何平衡文物保護與經濟建設的關系等一系列新問題。”
鬧市牌坊立危處……
某三岔路口,車水馬龍,與之形成對比的是靜立路旁的一座牌坊,其上石刻飽經風霜。然而,這座建于清代的古代石牌坊現狀卻并不樂觀,周邊部分圍欄斷裂,牌坊本體直接暴露于車流……
2022年7月檢察官收到牌坊圍欄受損線索后立案調查,最終經多方合力,有效推動屬地政府針對牌坊周邊面臨的設施老舊、環境臟亂等問題開啟整改。
如今,擁有豐富文化底蘊的牌坊在新設施映襯下煥發出新生命,成為當地重要的參觀游覽景點之一。
百年老宅臨飄搖……
華根堂宅是一座走馬樓式民宅,是清末民初高超建筑技藝的見證。檢察官在履職中發現老宅存在保護不當情形,面臨損毀風險,遂立案調查。
為明確法定職責權限,檢察官查閱大量文物保護法律法規,與相關主管部門磋商,邀請專家舉行意見征詢會,制發多份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依法履職。最終,在多方合力之下,華根堂宅搶險加固工程正式完工。
“檢察+” 凝聚文物保護合力
文物作為寶貴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國家的燦爛文明,傳遞著民族的精神血脈,為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增強中華文明自豪感、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提供了深厚滋養。
以辦理長春水閘橋保護案為契機,奉賢區檢察院與區文化和旅游局會簽協作意見,重點關注因管理保護不當造成的文物毀損現狀和滅失風險,細化信息共享、調查取證、專業支持、聯合督辦等工作機制。
2024年5月,奉賢區檢察院與區政協會簽雙向銜接轉化協作機制,探索“檢察+政協”協同監督新模式,并共同學習最高檢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研討轄區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情況。
近期,奉賢區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官們又瞄準了富有區域特色的鄉村歷史風貌專題,開展本地特色“小專項”,深入挖掘并梳理奉賢歷史文化脈絡,當好鄉村歷史風貌“守護人”。
文物保護,功在當下,利在千秋。
奉賢區檢察院將在文物保護公益訴訟領域不斷探索,推動各種文物保護主體落實文物安全責任,護佑文化根脈。
來源:奉賢檢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