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導讀
編者按
2025年初,國產AI大模型DeepSeek在世界人工智能領域產生了極其重要和十分深遠的影響,其綜合運用模型架構創新、算法創新、算力優化和開源開放,產生了卓越的性能表現和顯著的成本降低。與此同時,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在內容創作、制作生產、技術品質、視聽體驗、票房收入等方面的卓越表現實現了中國電影的諸多重大歷史性突破。上述智能科技與電影文化領域的兩大事件,時間相近,不謀而合,意義深遠,相輔相成,必將引領現代智能科技與中華優秀文化在自主創新、自立自信、融合并進、自強不息的道路上不斷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和實現新的重大突破。DeepSeek和《哪吒之魔童鬧海》所展現出的中國自主科技的強大創新能力和中國電影文化的巨大發展潛力,將持續激勵中國電影人以科技自立自強和文化自信自強為目標,不斷創作生產出更多兼具卓越科技品質、優秀創作水準和深厚文化底蘊的精品力作。本期特設聲音采集與控制專題,組約了高階聲場記錄與重放、配音表演驅動角色塑造、演員提示通訊系統搭建等文章,探討用聲音營造沉浸式體驗和引發情感共鳴的技術路徑,同時遴選攝影機定位追蹤、VR電影空間映射、數字資產3D建模、數字人三維面部動畫生成、視效工程發展、影視內容標識化管理等論文,歡迎廣大讀者關注。
——本期責編
專家點評
在習近平文化思想和黨的二十大及系列全會精神的科學指引與系統部署下,電影領域改革發展持續深化,電影科技能力顯著增強,電影產業加快提質升級。伴隨觀眾對高品質沉浸式視聽體驗的需求日益增長,高新技術格式電影攝制播映技術與工藝流程不斷優化,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擴展現實(XR)等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為電影產業注入了新活力與新動能,并成為推動電影產業創新升級的重要力量。高階高保真立體聲(HOA)作為一種先進的沉浸式音頻錄制與還音技術,其核心優勢在于能夠精準捕捉和重現三維空間中的聲場信息,通過球面傳聲器陣列采集聲場信號,并靈活適配多種還音環境。HOA技術能夠提供更為豐富的空間聲學線索,顯著提升音頻沉浸感,未來其與人工智能(AI)技術相結合,勢必進一步優化和提高電影音頻制作的效率和質量,推動聲場記錄與重放技術的智能化演進。《基于球麥克風陣列的高階聲場記錄與重放在電影音頻制作中的應用》作為本期“聲音采集與控制”專題的開篇之作,聚焦三維聲場采集與雙耳重放環節,針對傳統電影音頻采集技術在三維聲場捕捉中的局限性,提出基于球麥克風陣列的HOA分析采集技術,并采用球諧域結合虛擬揚聲器的方式將HOA信號準確還原為雙耳聲。通過優化球麥克風陣列設計和頭相關傳遞函數(HRTF)合成算法,減少采集過程中的低頻噪聲干擾和高頻空間混疊現象,提升音頻采集與重放的質量與精確度,為HOA技術在電影音頻制作與重放領域的應用提供了技術支撐與應用指南,對于推動電影沉浸式音頻制作與還音技術的發展具有較高的理論指導意義和實踐應用價值。
——徐濤
正高級工程師
中國電影科學技術研究所(中央宣傳部電影技術質量檢測所)副所長
當前,虛擬攝制是影視制作領域的熱點研究方向之一,其后期前置化、所見即所得、虛實融合的制作模式顯著提升了影視制作的靈活性與效率。此外,虛擬攝制的應用亦展現出跨領域的拓展趨勢,在短視頻制作、網絡直播、游戲制作、廣告拍攝、動漫、沉浸式文旅體驗等領域也獲得了大量推廣應用,展現出巨大發展潛力。虛擬攝制的技術組成可大致分為虛擬場景渲染、攝影機定位追蹤、燈光控制、人機交互、LED顯示等,而攝影機定位追蹤技術一直是電影虛擬攝制的關鍵,其技術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虛擬攝制整體質量的優劣。從十余年前基于綠幕的虛擬攝影開始,到今天的基于LED背景墻的虛擬攝制,電影人不斷探索實踐新方法和新工藝,改進和優化這一技術,利用最新科技成果,實現更為精準和穩定的攝影機內外參數追蹤。《虛擬攝制中鏡頭和位姿元數據聚合技術應用研究》一文針對虛擬攝制中攝影機定位追蹤相關設備穩定性差、易被干擾等問題,提出了一項創新的聚合技術方案,為虛擬攝制現場創制的靈活性與穩定性提供了可靠保障。文章詳細論述了攝影機內外參聚合的實現流程,并進行了相關實驗與測試,實驗結果也直觀地展示了該方案在數據穩定性方面的顯著提升,展現了其未來的實用價值與創新性。
——陳軍
研究員
北京電影學院影視技術系主任
人工智能(AI)的第三次浪潮正以空間智能(Spatial Intelligence)為核心掀起新一輪變革。空間智能即AI在三維空間中感知、推理和行動的能力,其核心在于賦予機器理解物理世界的深度、距離、方位及動態關系,從而在復雜環境中實現自主決策。VR電影作為空間智能技術的重要應用場景,其借助計算機系統及傳感器技術生成三維環境,創造出一種嶄新的人機交互方式,模擬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功能,使觀眾沉浸在虛擬境界中。VR電影的全景式立體成像、環繞音響和人景交互,徹底沖破了傳統影院的維度,使觀眾在視覺和聽覺上完全浸潤于影片內容,為觀眾帶來嶄新的沉浸式交互式觀影體驗。隨著空間智能技術的發展與應用,AI技術與VR技術的耦合程度越來越深,未來VR電影將通過復雜運動模擬、多模態數據融合和智能體動態敘事等技術的綜合應用,推動其走向更加交互、更加沉浸和更富個性化的影像體驗,并持續推動敘事方式和交互模式的革新。《空間智能技術在VR電影空間映射中的應用探索》一文針對VR電影創制中面臨的如何在虛擬空間中實現對現實空間的動態映射這一困境,基于空間定位、空間認知和空間涌現的邏輯層級,從實時追蹤、多模態映射、三維生成和空間推理等維度,構建VR電影的空間智能技術路徑,為VR電影中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的復雜交互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對相關研究人員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潘志庚
教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院長
本期目錄
聲音采集與控制專題
◎ 基于球麥克風陣列的高階聲場記錄與重放在電影音頻制作 中的應用
—— 曲天書 吳璽宏
◎ 以配音表演驅動角色設計: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角色塑造的藝術真實與制作流程
—— 劉 麗
◎ 電影同期錄音中演員提示通訊系統的搭建與應用研究
—— 張金巖 王 玨
研究與開發
◎ 虛擬攝制中鏡頭和位姿元數據聚合技術應用研究
—— 解 沛 周令非 王木旺
技術應用
◎ 空間智能技術在VR電影空間映射中的應用探索
—— 陳焱松 蔡若彤
◎ 人工智能技術在數字資產3D建模和場景生成領域的應用研究
—— 方捷新
視聽科技教研
◎ 基于Omniverse Audio2Face的語音驅動數字人三維面部動畫生成技術應用研究
—— 蘇文吉 魯夢河
產業發展
◎ 人工智能應用于科幻電影視效工程的系統研究
—— 黃鳴奮 張艾弓 劉曉春
◎ 基于數字水印技術的人工智能生成影視內容標識化管理研究
—— 嚴 馳
文章概要
基于球麥克風陣列的高階聲場記錄與重放在電影音頻制作中的應用
【摘要】 隨著電影對極致沉浸式視聽體驗的發展需求,沉浸式聲場記錄和重放技術日顯重要。本文圍繞電影音頻制作技術中的聲場記錄和重放問題,介紹了基于球麥克風陣列的高階高保真立體聲(Higher Order Ambisonics, HOA)分析技術,并針對球麥克風陣列球諧分解中的低頻噪聲與高頻混疊問題,以及雙耳重放技術中的階數受限問題,給出了相應解決方案,研究表明所提方案可為觀眾提供更真實、更具沉浸感的聲場重放效果,提升了觀影體驗,在電影音頻制作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以配音表演驅動角色設計: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角色塑造的藝術真實與制作流程
【摘要】 近年來,國產動畫電影在內容創作、制作技術以及工業化流程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逐漸崛起為全球動畫電影產業的重要力量。為深入探討配音表演在動畫電影角色塑造中的作用機制與工作流程,為國產動畫電影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有益借鑒與參考,本文結合媒體對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導演、配音導演和配音演員的采訪內容,系統分析了該片如何以配音表演驅動角色塑造,詳細剖析了其背后的藝術創作理念與制作流程。研究表明,《哪吒之魔童鬧海》采用“先配音后動畫”流程,將配音環節從傳統后期制作流程前置為角色塑造的核心,有力推動了國產動畫電影在角色制作與配音表演方面的革新,重構了角色生命力的生成邏輯,為中國動畫電影工業化進程樹立了新的標桿。
電影同期錄音中演員提示通訊系統的搭建與應用研究
【摘要】 為避免給演員的提示聲、音樂聲等聲音在電影拍攝時對同期錄音的干擾,解決特殊拍攝場景下的同期錄音和通訊問題,本文分析了不同拍攝場景下演員對提示信號的需求,結合相關實際案例提出用于語音或音樂提示,現場音樂還放與監聽、返聽,特殊場景錄音和通訊三種拍攝現場演員提示通訊系統搭建方案,并進行了應用分析。研究表明,設計科學合理的演員提示通訊系統能顯著優化同期錄音工藝,減少現場干擾,促進演員表演的自然發揮,為獲得優質同期聲奠定良好基礎。
虛擬攝制中鏡頭和位姿元數據聚合技術應用研究
【摘要】 近年來,影視制作技術出現巨大的變革與更新,虛擬攝制技術被廣泛應用于電影制作。基于目前影視虛擬攝制中存在無法有效整合鏡頭與位姿元數據,相關設備穩定性差、易被干擾等問題,本文通過對現有攝影機追蹤與跟焦設備進行分析,針對不同場景,提出一種虛擬攝制中鏡頭和位姿元數據聚合技術方案,搭建相關系統并進行了實驗與測試。結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鏡頭和位姿元數據聚合技術能夠有效聚合輸出穩定且平滑的鏡頭和位姿元數據,為虛擬攝制現場創制的靈活性與穩定性提供可靠保障。
空間智能技術在VR電影空間映射中的應用探索
【摘要】 伴隨人工智能技術的持續發展迭代,以空間智能為核心的技術集群逐漸改變虛擬現實(VR)電影中對于現實空間和虛擬空間的雙重認知方式,使VR電影創制進入全新階段。為解決VR電影創制面臨的運動映射、身體映射、動態交互映射等空間困境,本文通過對空間智能技術與VR電影間的關系梳理,基于空間定位技術、空間認知技術與空間涌現技術的邏輯層級,從實時追蹤技術、多模態映射技術、三維生成技術、空間推理技術等維度,初步構建VR電影的空間智能技術路徑,一定程度上解決了VR電影中虛擬空間與現實空間的復雜交互問題,有助于持續推動VR電影創制技術在空間映射中的革新,構筑一個更富沉浸性的虛擬空間環境。
人工智能技術在數字資產3D建模和場景生成領域的應用研究
【摘要】 近年來,在人工智能(AI)技術的發展推動下,3D建模、數字資產構建、地形編輯、場景搭建等工作已積極引入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工具。本文概述了3D建模和場景生成解決方案,深入研究并對比了AIGC技術在3D建模領域的應用,簡述了相關領域開放大模型推出情況,提出了數字資產3D建模和場景生成未來的發展方向。研究表明,當前數字資產3D建模和場景生成已呈現智能化發展趨勢,隨著相關技術和產品演進升級,AIGC 3D生成大模型將進一步服務3D建模和場景生成相關工作,同時相應數字資產庫構建的持續完善,將幫助影視行業利用行業整體優勢,解決高質量3D建模和場景生成需求瓶頸。
基于Omniverse Audio2Face的語音驅動數字人三維面部動畫生成技術應用研究
【摘要】 為提升數字人三維面部動畫的真實感與數字人交互體驗,并探索傳統高成本面部捕捉技術的替代方案,本文對語音驅動數字人面部動畫方法展開研究,基于Omniverse Audio2Face工具,通過語音輸入實現對虛幻引擎MetaHuman數字人面部動畫的驅動流程。實驗評估表明,該方法在精確性和效率上具有一定優勢。本文總結了相關使用優化建議,以期為數字人面部動畫技術的應用與發展提供參考。
人工智能應用于科幻電影視效工程的系統研究
【摘要】 為開展視效工程科學理論研究,本文運用傳播九要素原理,將科幻電影視效工程視為由社會層面、產品層面、運營層面構成的系統,考察當下人工智能技術為繁榮科幻電影發揮的作用,提出人工智能可從九個方面助力視效工程發展。研究表明,科幻電影憑借視效工程突破現實限制,視效工程則通過技術創新推動電影行業變革,二者相輔相成,共同拓展藝術邊界,創造震撼體驗,并有望在人工智能助力下實現更高效的創作與更個性化的內容呈現。
基于數字水印技術的人工智能生成影視內容標識化管理研究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正深刻改變全球影視行業現有格局,其生成的內容在理論和實踐層面存在爭議。本文從人工智能生成影視內容的版權風險切入,通過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標識化管理源起、意義、發展現狀及相關規則的梳理,提出借助數字水印技術實現人工智能生成影視內容的標識化管理,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了今后加強AIGC標識化管理的可行方案。
文章全文詳見《現代電影技術》期刊
2025年第2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