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
回眸發展印記,擘畫未來圖景。2024年以來,清遠法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公正與效率”工作主題,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為清遠高質量發展貢獻法院力量。
清遠法院特別推出“護航高質量發展·法院印記 ”專欄,誠邀您一同“沉浸式”感受清遠法院在前端治理、綠美清遠、關愛未成年人保護等方面的務實舉措,見證我們用實際行動書寫的法院答卷。
本期推出專欄報道——以法為盾 守護未成年人“向陽而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2024年12月2日,莊嚴的法庭里傳來了朗朗讀書聲。走近一看,原來是湯塘第二中學的師生受邀參加法庭開放日活動,學生們正在進行“憲法”晨讀,讓法治“聲”入人心。
近年來,清遠兩級法院立足司法審判職能,堅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針,全面加強未成年人司法保護工作,將“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貫穿審判執行、社會治理、普法宣傳等過程,用司法力量澆灌幼苗,讓法治陽光護“未”成長。
立足審判
撐起未成年人“保護傘”
“我喜歡奶奶,我同意奶奶擔任我的監護人。”2024年5月,英德法院在審理一起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案的庭審現場,一女孩對奶奶表達了最真誠且熱烈的愛。
這名小女孩叫小美(化名),是潘某與張某之女。2020年潘某與張某兩人協議離婚,約定小美由張某撫養,潘某支付撫養費,且享有探視權。2023年張某不幸去世,而潘某自從離婚后,未回家看望過小美,也從未履行過撫養義務。
庭上,小美奶奶訴稱小美一直與其共同生活,并由其撫養照顧,小美亦表示同意奶奶擔任其監護人。
從兩輩人質樸的語言和真情流露的眼神中,法官很快有了判決的方向。“小美的母親在離婚后,未對小美履行監護和撫養職責,已導致小美處于危困狀態,法院可以依法撤銷其監護權。”
英德法院遂判決撤銷潘某對小美的監護資格,指定奶奶為小美的監護人。
這是一起典型的申請撤銷監護人資格案,體現了人民法院堅持從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則出發,確保未成年人的成長環境得到更好的保護。
清遠法院立足審判職能,始終把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放在首位,對嚴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監護人,依法撤銷其監護資格,同時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原則依法指定監護人。沒有合適監護人的,由民政部門履行兜底監護職責,為困境青少年撐起一片天。
2024年,清遠法院依法妥善審結涉未成年人民事案件750件。
關口前移
筑牢未成年人“防火墻”
一別兩寬,但親情仍需守護。2024年4月最高院發布《關于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離婚案件中開展“關愛未成年人提示”工作的意見》后,清遠法院及時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關口前移,紛紛發出關愛未成年人提示,避免離婚對子女造成不利影響。
“未成年子女需要父母的關愛,離婚后,雙方應當妥善處理好子女的探望事宜”。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依靠。離婚后父母對未成年子女仍有撫養、教育、保護的權利和義務。”......
一封封帶有溫度的《關愛未成年人提示》,相繼出現在離婚當事人手里,給予離婚父母提示與警醒的同時,也給未成年人帶來了關懷與溫暖。
據統計,2024年清遠法院依法發出《關愛未成年人提示》761份。
司法建議作為參與社會治理的橋梁,在預防青少年犯罪、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等方面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清遠法院堅持治罪與治理并重,從涉未成年人審執一線發現、梳理問題,及時發送司法建議堵塞漏洞。其中,連南法院向該縣教育局發出加強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司法建議,在獲得肯定與回復的同時,還獲得了全國人大代表房奕玲點贊。
合力共治
織密未成年人“安全網”
在一宗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承辦法官了解到被告人小朵(化名)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平時缺少和孩子溝通,忽視了教育,最終17歲的小朵誤入歧途,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為及時挽救這位花季少女,該案交由“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室”,對小朵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
“孩子犯錯,身為父母在監管上存有重大過錯。希望你今后盡好做母親的責任,竭盡全力幫助孩子改過自新。”
2024年5月28日,清城法院干警聯合特邀調解員楊海濤到小朵母親打工的工廠,對她發出《家庭教育責任告知書》,并耐心地告誡她要落實好告知書內容,切實擔負監護職責,正確履行家庭教育責任。
這是清城法院聯合婦聯開展家庭教育指導的工作日常。無獨有偶,清新法院也采用“法院+婦聯”模式,對涉未成年人侵權案件的4名家長開設家庭教育指導課,督促他們認真履行監護職責,依法帶娃。
“家庭教育既是國事,也是家事。建立聯動工作機制,才能推動家庭教育工作高質量發展。”
在全市家事審判工作會議上,市法院與市婦聯達成共識,聯合印發《落實全市家事審判工作聯席會議精神的實施意見》,明確在訴前、訴中、判后回訪等各個環節通過釋法說理、現場輔導、心理干預等多種形式開展家庭教育指導。
2024年,全市法院依法發出925份《家庭教育責任告知書》。
除聯動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外,自2023年“大手牽小手”一對一幫教活動啟動以來,清遠法院還主動加強與監護人、老師、轄區警員的聯動合作,形成幫扶矯治合力,助力迷途少年回歸正途。
“ 2024年,我們繼續組建工作專班,統籌協調推進,定期溝通,精準幫扶,目前已對200余名未成年人進行了幫教,并成功勸返28名學生回校就讀。”清遠中院相關負責人提到。
靶向普法
系好未成年人“法治扣”
“長大后,我也要當法官!”
2024年5月27日,連州法院東陂法庭邀請西溪中學30余名學生沉浸式體驗法庭,一學生在敲響法槌后有感而發。
“青少年需要承擔什么責任?”“為朋友打架出頭,算不算犯罪?”“依托咪酯是什么?”......
2024年9月初,清遠法院干警紛紛走進校園,結合刑法、民法典、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識,通過法治宣講、互動問答、談心分享等方式,為學生們補給法律營養,教育他們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為提高未成年人法治意識,提升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源頭治理工作質效,清遠法院充分利用“6·1”、開學季等時間節點,開展普法進校園、法院開放日等形式多樣的普法活動,為孩子們送上法治寶典,護航健康成長。
2024年,清遠法院共開展各類未成年人普法活動152余場,普法人數達3萬人次。
青少年普法既要接地氣,又要有新意。
針對青少年易發違法犯罪問題,清遠法院注重源頭防控,整理近十年審理的涉未成年人典型案例,編印成栩栩如生的圖文案例,免費贈閱給孩子們閱讀,增強他們的法治意識。
同時,清遠法院還創作多部微動漫視頻作品,打造靈動的法官IP形象,以真實案例為原型,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將法治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
2024年,市法院創作的《向毒品說不》《警惕“幫信罪”》兩部作品在“文化興國運 法治護發展”2023年廣東省法治動漫微視頻評選活動中獲獎,并在人民法院報微信公眾號發布,進一步擴大了覆蓋面和傳播效果。
通訊員:趙彩紅
編輯: 羅雯婕
校對:肖珍艷
審核:劉永戈
每個贊和在看,都是對我們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