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是史上五絕“壓卷之作”,歷來好評如潮。
DeepSeek是當(dāng)今最火的人工智能軟件,是寫詩神器,我訓(xùn)練 DeepSeek仿照《登鸛雀樓》分別寫了一首《登黃鶴樓》、《登岳陽樓》和《登蓬萊閣》,哪首水平更高一些?讀完本文便會明白。
首先來欣賞一下王之渙的千古絕唱《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這首詩寫景、狀物、抒情、說理俱佳,景、情、理融為一體。尤其“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精彩的流水對,寓意“站得高看得遠(yuǎn)”,很富有哲理。
然后再讓我們分別欣賞《登黃鶴樓》、《登岳陽樓》和《登蓬萊閣》。
第1首 DeepSeek的《登黃鶴樓》
危檐銜落日,
江影碎霓虹。
黃鶴銜云去,
青山入夢中。
這首詩前兩句以“危檐”對“江影”、“落日”對“霓虹”,將千年古樓嵌入現(xiàn)代光影。
后兩句以“銜云”暗接崔顥詩意,卻將縹緲仙氣轉(zhuǎn)化為“青山入夢”的禪境。
全篇通過玻璃幕墻折射的破碎霓虹與亙古青山形成張力,在虛實(shí)交織間叩問:當(dāng)鋼筋森林吞噬鶴影時(shí),唯有夢中青山守護(hù)著文明的詩意基因。
第2首 DeepSeek的《登岳陽樓》
危欄吞浩渺,
霞色裂青銅。
斑竹猶凝淚,
人間已改容。
此詩首句“吞浩渺”以洞庭水勢暗合范仲淹“銜遠(yuǎn)山”之境,次句“裂青銅”將晚霞喻為劃破青銅鏡的裂痕,暗指歷史真實(shí)與鏡像記憶的錯(cuò)位。
轉(zhuǎn)結(jié)處湘妃竹的亙古淚痕,與“人間改容”形成文明褶皺中的雙重刻痕:當(dāng)鋼筋堤岸取代了漁歌帆影,斑駁的豈止是竹上淚跡,更是山河故人的文化基因。
第3首 DeepSeek的《登蓬萊閣》
倚閣接云舟,
潮生蜃影收。
不尋青鳥使,
自有萬家浮。
此詩首句“云舟”暗喻蓬萊仙槎,次句“蜃影收”破除虛幻仙境。轉(zhuǎn)句“青鳥使”指代求仙執(zhí)念,結(jié)句“萬家浮”化用《鸛雀樓》“更上一層”的上升視角為俯瞰塵世的平視視角:當(dāng)海市蜃樓消散時(shí),真實(shí)人間正以星火燎原之勢浮現(xiàn),完成對傳統(tǒng)登臨詩“向上求索”模式的顛覆性構(gòu)局。
朋友們,Deep Seek的《登黃鶴樓》、《登岳陽樓》和《登蓬萊閣》欣賞完了,你認(rèn)為這3首詩中哪首詩水平最高?歡迎分享高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