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日,由安徽省龜鱉產業協會主辦,安徽藍田農業集團有限公司承辦,中國漁業協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所、安徽省水產學會、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合肥工業大學水產品加工所、安徽農業大學、龜鹿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福倫醫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水產養殖網聯合支持的“全國龜鱉產業科研高峰論壇”在安徽無為盛大開幕。
來自全國龜鱉行業的專家、企業代表及媒體齊聚一堂,共同探討龜鱉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并見證藍田集團以“三產融合”模式打造的全新業態——龜鱉特膳養生館正式亮相。作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安徽藍田農業集團通過一產筑基、二產賦能、三產提質,構建了“養殖+加工+文旅+康養”的全產業鏈生態,成為鄉村振興與現代農業發展的典范。
藍田龜鱉特膳養生館開業:科技與傳統碰撞的健康盛宴
作為論壇的重要配套活動,藍田龜鱉特膳養生館的開業儀式在3月1日上午10:28隆重舉行。開業現場,剪彩儀式、揭牌儀式、醒獅采青等活動輪番上演。藍田龜鱉特膳養生館的開業標志著藍田農業從養殖端向大健康消費領域的戰略延伸。
【剪彩儀式】
【揭牌儀式】
【點睛、采青儀式】
藍田龜鱉特膳養生館的落地,是藍田農業全產業鏈布局的關鍵一環。依托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基地,公司從源頭把控龜鱉品質,其深加工板塊年銷售額已突破1億元,烏龜肽等產品覆蓋全國市場。養生館的運營進一步打通“養殖—研發—消費”鏈條,形成“體驗式營銷+品牌化輸出”的新模式。藍田的創新發展為本地漁業產值提升貢獻顯著,無為市龜鱉工廠化生態養殖年產值達2.5億元,帶動數百農戶增收,未來將全力支持企業拓展全國連鎖網絡。
全國龜鱉產業融合發展經驗交流會共繪行業高質量發展藍圖
3月1日下午,全國龜鱉產業科研高峰論壇圍繞龜鱉產業技術創新、市場拓展與三產融合等議題展開,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領導致辭:錨定方向,擘畫產業未來
無為市委副書記劉美勝代表無為市市委市政府向大會致辭,隨后中國漁業協會龜鱉分會會長李永政、中國漁業協會副秘書長丁悅依次發表致辭,充分肯定龜鱉產業在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中的戰略價值,并對未來發展方向提出殷切期望。無為市政府代表強調,將以此次論壇為契機,強化政策支持、深化產學研合作,推動龜鱉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加速轉型,助力打造“全國龜鱉產業高地”。
無為市委副書記劉美勝在致辭中介紹無為近年經濟社會發展成績斐然,獲多項榮譽,形成現代產業體系,吸引眾多企業和人才。無為憑借“魚米之鄉”的自然優勢,將龜鱉產業打造成鄉村振興特色產業,作為全國重要的龜鱉產業基地,無為市龜鱉養殖面積6000畝,年產龜鱉超7000噸,已形成了集種苗繁育、生態養殖、精深加工、科研創新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條,綜合產值達2.5億元。其中國家地理標志認證農產品“無為草龜”年產量超2000噸。劉美勝副書記期望與會專家把成果、經驗和項目落地無為,助力龜鱉產業邁向新高度,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大力量,同時預祝論壇圓滿成功 。
中國漁業協會龜鱉分會會長李永政致辭
中國漁業協會副秘書長丁悅致辭
專家發言:前沿洞察,引領科研創新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合肥工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等機構的權威專家先后作主題發言,聚焦龜鱉生態養殖技術、深加工產品研發及產業融合模式等核心領域。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朱新平研究員發言聚焦龜鱉養殖產業。當前,龜鱉養殖主要有池塘、溫棚工廠化、稻田養殖這三種模式,單養占比超70% ,飼料使用上,全價配合飼料的應用率達60%,其中顆粒飼料占比約40%,粉料占比約60%,且顆粒飼料的使用呈上升趨勢。在流通加工方面,傳統市場、超市、餐飲、專賣店仍是主要渠道,占總銷售額的80% ,但今年電商平臺銷售占比逐漸增加,已達總銷售額的20%。加工業有一定發展,如龜苓膏、龜酒等產品,龜的多肽等深加工產品也在探索中。品牌建設方面,各地打造了如廣西黃沙鱉、無為草龜等品牌,宣傳影響力近年來得到較大提升。
不過,產業面臨諸多問題,像種質資源利用率僅30%左右,繁育體系不健全,全國正規標準化原種場、良種場不足50家,規模普遍較小,導致優質苗種產量有限,苗種質量參差不齊。養殖模式落后,資源消耗大,疾病防控研究滯后。科研力量薄弱,全國專注龜鱉研究的科研團隊不到魚類研究團隊數量的10%,品牌建設能力不足。
未來產業發展應注重智能化養殖,利用人工智能提升養殖效率和產品質量;借助生物技術助力品種創新,提高良種培育成功率;推動產業融合,打造多元業態,促進龜鱉產業高質量發展。
合肥工業大學陸劍鋒教授分享:龜甲入藥歷史悠久,有滋陰潛陽等功效,具抗癌、抗炎等生物活性。但當前研究面臨背甲資源浪費、預處理工藝不佳、生物活性差異不明、抗癌成分及機制不清和功能性食品開發不足等問題。本研究旨在解決這些問題,涵蓋預處理對龜甲的影響、抗癌成分篩選鑒定、抗癌機制探究及龜甲提取物在食品中應用等方面。研究發現,背甲營養價值不低于腹甲,二者生物活性有別;高壓蒸汽預處理降低能耗,醋炙強化抗炎抗氧化;龜背甲75%醇提物抗癌效果好,篩選出LPC16和LPC14兩種抗癌磷脂類單體;適量添加龜甲水提取物可改善米粉品質和抗消化性。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未來將繼續探索龜甲在更多領域的應用潛力,推動龜甲資源產業化。
全國龜鱉專家委員會主任顧博賢圍繞龜鱉產業進行發言。先是介紹龜鱉產業現狀,指出人工養殖歷史短但發展快,已形成十大變化,包括養殖隊伍年輕化、從業人員高學歷化、后續管理標準化、經營管理網絡化、加工設備自動化、加工制品品牌化、養殖品種多樣化等。接著闡述甲魚產業存在品種退化、以假亂真、抗生素含量超標等問題,并提出加強良種選育、提倡生態養殖、誠信經營、發展甲魚餐飲等對策,最后提及龜鱉文化。
行業代表實戰經驗分享,賦能行業升級
龜鱉行業代表交流發言,為其他從業者提供了極具價值的借鑒。這些交流與分享,如同一場思想的盛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為龜鱉產業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助力產業在科研創新、市場拓展等關鍵領域實現新的突破。
廣東省龜鱉行業協會原會長陳小石認為當前龜鱉行業面臨嚴峻形勢,如廣東以室外養殖為主,去年每斤養殖成本18元,主流銷售價卻僅12 - 13元,部分公司虧損近50% ,至今行業仍未好轉。為應對困境,陳小石提出:調整養殖結構、控制規模,近4年全國養殖規模每年以30%幅度增加,亟需改變;創新銷售模式,借鑒藍田等企業經驗,全行業共同推進;重視種苗種源問題,過去養殖發展迅速但種苗保護創新工作滯后;爭取政策支持,在水源利用、土地流轉等方面獲得扶持,發揮協會合作社作用協調養殖戶共克時艱。
海南省龜鱉產業協會會長陳如江
江西省南豐縣龜鱉產業協會會長吳國輝
杭州市龜鱉協會會長王志元
海南省龜鱉產業協會會長陳如江、江西省南豐縣龜鱉產業協會會長吳國輝、杭州市龜鱉協會會長王志元的發言,主要圍繞龜鱉產業發展現狀、新產品開發、面臨問題及解決對策展開討論。
產業發展歷程與現狀:龜鱉產業歷史悠久,近三四十年來解決了菜籃子問題。過去龜鱉價格高,不具備深加工和開發新產品的條件。如今,隨著養殖和科研加工技術提升,龜鱉產業已開發出甲魚罐頭、龜苓膏、甲魚肽、烏龜肽、烏龜鈣片等多種新產品。
新產品優勢及市場潛力:著重介紹甲魚肽、烏龜肽和烏龜鈣片,中國有近3億中老年人,其中70%存在鈣流失問題。2022年檢測發現,龜鱉相關產品鈣含量高,是普通產品的兩倍,且經高溫水解和酶分解后更易吸收。若龜鈣片能達到一定細度(如1000 - 2000目的細度),其吸收效果更佳,對中老年人健康意義重大,市場潛力巨大。
市場推廣面臨的問題:一是領證難,保健品藥品需藥字號等證件,獲取證件需5 - 7年,期間要進行臨床試驗,成本高達5000萬,企業難以承受;二是宣傳力度不足,保健品和藥品廣告費用高昂,企業前期開發及后續宣傳周期長、投入大,多數企業負擔不起。
發展建議:龜鱉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機遇期,從業者應與科研單位合作,提升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同時期望政府給予大力支持,包括政策扶持和宣傳助力,共同推動龜鱉產業發展壯大。
湖南仙湖農業董事局主席王業春,來自“中國甲魚之鄉”,從事甲魚產業30多年,其公司已建成全產業鏈。他認為龜鱉產業在安徽藍田的引領下有廣闊發展前景。王業春分享了所在地區曾推行的大水面野生、開發性精養、鄉鎮有機養殖、優選購物經驗等模式,還擁有相關科研團隊和發明專利。他指出當前行業存在產品抗生素超標等食品安全問題,建議行業加強管控,確保產品達食品安全標準。同時希望以藍田為樣板,挖掘龜鱉文化,推動產業健康發展 。
安徽藍田農業集團董事長項旭東代對參會人員表示歡迎與感謝。藍田集團在4年內獲多項榮譽,包括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等,還主持兩項行業標準。集團研發的小分子肽、甲魚肽等4類產品已面市,過去一年推廣效果顯著,當前正探索多元化生產銷售途徑。
行業展望:大健康賽道開啟新篇章
此次全國龜鱉產業科研高峰論壇暨藍田龜鱉特膳養生館開業活動的圓滿舉辦,為龜鱉產業搭建了一座溝通交流、合作共贏的優質橋梁,讓科研成果與產業實踐緊密牽手、深度融合。從“田間養殖”到“休閑康養”,安徽藍田農業集團以創新為筆,以生態為墨,繪就龜鱉產業三產融合的壯美畫卷。
【開業儀式現場花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