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文眼】如此叫好且上座率極佳的CBA全明星周末,不僅沒有在微博熱搜上形成霸榜之勢,甚至熱搜數量寥寥可數,這值得CBA公司管理層警覺。傳播介質和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如何確保CBA破圈傳播是一個大課題。
作者丨張賓
圖片丨來自網絡
昨天,2025年CBA全明星周末在長春落下帷幕。最近幾年,無論是NBA的全明星周末,還是CBA全明星周末,都有漸漸淪為雞肋之勢。這一屆CBA全明星周末卻讓人眼前一亮,形式和內容都有突破。
美中不足的是,它在輿論場上并沒有形成破圈效應,正賽舉行當晚,并沒有多少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橫向對比,乒乓球的一個級別并不高的賽事決賽都能在熱搜榜形成霸榜之勢。這不能不讓人覺得失落。
全明星周末難辦已經成為了共識,雖然群星云集,但是走過場的正賽令人乏味、曾經最吸睛的扣籃大賽難以推陳出新、新秀賽味同嚼蠟。這幾年NBA為了拯救全明星周末的頹勢在正賽賽制方面不斷進行改革,但收效甚微。科比去世之后的那屆全明星算是特例,更多靠情懷拉動了收視率。
與NBA全明星周末比起來,CBA全明星周末更是缺少賣點。曾經的星銳賽毫無星光,資深球迷都叫不全隊員的名字,最近幾年引入了大學生隊伍之后多少增添了一些噱頭;受限于身體素質,以國內球員為主的扣籃大賽一度令人無比尷尬;一度缺少外援的正賽連個技驚四座的扣籃都難覓。
與NBA一樣,CBA也一直嘗試通過不停地改制來增加全明星周末的吸引力。矣進宏、陳登星這些草根扣將出現在CBA全明星舞臺上,體現了CBA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格局,也拯救了曾經收視率無比慘淡的扣籃大賽。
2025年的CBA全明星周末時隔24年重返長春,“虎王”孫軍成為了東道主。96黃金一代與吉林元老隊之間的情懷之戰斂足了眼球。這也是CBA30周年的獻禮環節。時隔多年,我們還能看到劉玉棟、王治郅、胡衛東、鞏曉彬、巴特爾這些傳奇巨星重新披掛上陣,怎能不令老球迷們鼻頭一酸。
在全明星周末期間舉行向傳奇致敬環節,無論是在NBA,還是在CBA都屢見不鮮。但是傳奇元老賽的上演,卻非常新鮮。足球和網球等領域,各種元老賽都讓球迷們多少有些審美疲勞了,但籃球元老賽卻很稀缺。
我猜測這主要與項目的特殊性相關。籃球運動員在退役多年后往往身體機能下降明顯,很容易傷病纏身,再打籃球的難度比其他項目更大。但是,球迷們看這些傳奇球星重現賽場,并不是想看他們扣籃或者打出行云流水的進攻,更多的是懷念自己的青春。
關于元老賽,早在幾年前,時任中國籃協主席的姚明就曾有此構想。在“2019五棵松籃球發展論壇”,姚明就表示:“很多常年關注CBA聯賽的老球迷非常懷念「黃金一代」球員帶給他們的美好記憶,只要這些球員的身體狀態保護得比我好一點,元老賽應該是我們努力的一個目標,一定可以把這個比賽搭起來。”
在姚明黯然下課之后,CBA元老賽終于正式登上全明星周末舞臺。這對姚明來說也算是一種慰藉吧。有了這一屆元老賽,我們完全有理由憧憬96黃金一代和08黃金一代未來在全明星舞臺上的對壘。這已經是老關公戰老秦瓊了,可能永遠也無法解開96黃金一代和08黃金一代哪支實力更強這一世紀謎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一元老賽一定會收集不少CBA球迷的淚水,這可是幾代球迷的淚水啊。
這一屆元老賽很大的缺憾就是央視沒有對此進行直播,比賽是在咪咕上獨播。很多球迷都是事后在抖音、微博等短視頻平臺、社交媒體上看到了相關切片,才知道了這一賽事的存在。少了央視這個重要的舞臺,讓元老賽的價值打了折扣。
傳統媒體的凋零,讓原本話題度十足的CBA全明星周末暗淡了不少。媒體原本是放大器,能夠幫助賽事觸達更廣闊的人群。但現在,媒體的放大器作用正在萎縮。這也是為什么這一屆全明星不夠爆的重要原因之一。
隨著傳統媒體式微,自媒體業態崛起,短視頻成為了內容傳播的核心載體。無論是在微博上,還是抖音上,充斥著海量相關內容。然而,這些平臺的傳播邏輯是基于推薦算法,關注CBA全明星周末的球迷會看到汗牛充棟的內容,而不關心者可能完全不會刷到任何相關內容。再加上傳統媒體的缺失讓更多動人的好故事無法傳遞出來,大眾對此更加知之甚少。
信息繭房對于所有體育賽事皆然,諸如乒乓球等項目能夠形成破圈效應,當然有飯圈的功勞(我一直都是抵制飯圈的,并沒有要為飯圈翻案的意圖)。這其實體現了造星的重要性,只不過基于飯圈文化的造星模式是畸形的。
CBA曾經不缺少流量明星,在乒乓球、短道速滑、跳水等項目崛起之前,籃球明星甚至是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上的流量擔當。只不過,CBA的造星能力在退化,現在的流量擔當還是郭艾倫、周琦、孫銘徽、胡明軒、徐杰這些中生代的球星,年輕人中僅楊瀚森、曾凡博等少數幾個后起之秀。就現在而言,這幾個年輕人的流量價值與前輩們還是不可同日而語。
CBA造星能力的下降,一方面要感謝沒有過多受飯圈文化的侵襲,另一方面也暴露出CBA人材培養的短板。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轉播對賽事IP的束縛,目前CBA最重要的轉播渠道就是央視和咪咕。不得不承認的一個現實是,央視影響力已經下降了,在CBA轉播場次方面畢竟有限。咪咕是CBA轉播的主陣地,單一新媒體平臺以及會員墻聚攏的往往是鐵桿CBA球迷,對于拉新以及泛籃球迷并不友好。站在咪咕角度來說,它們的操作無可指摘,畢竟掏了真金白銀,是需要回血的。從CBA的角度來說,如何抉擇極其考驗決策者的格局和視野。
如此叫好且上座率極佳的CBA全明星周末,不僅沒有在微博熱搜上形成霸榜之勢,甚至熱搜數量寥寥可數,這值得CBA公司管理層警覺。傳播介質和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如何確保CBA破圈傳播是一個大課題。當然,最根本的還是打鐵需要自身硬,CBA需要更多楊瀚森、曾凡博、崔永熙這樣的后起之秀。這是如此出眾的一屆CBA全明星周末所留下的啟示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