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沒有野心就封一字并肩王,享不盡的榮華富貴,有野心就拉到菜市口,一刀下去全了君臣之義。
其實大多數(shù)皇帝都比較仁義,不忘舊情誼。
劉邦的沛縣老鄉(xiāng),諸如蕭何、曹參、樊噲、夏侯嬰、周勃等人全都封侯,最鐵的哥們盧綰還封了王。
劉秀登基后搞了云臺二十八將,跟著他打天下的故朋舊友,例如鄧禹、賈復(fù)、吳漢、馮異、岑彭等人,劉秀都沒有虧待,不但封侯,還畫像紀(jì)念。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后繼承大統(tǒng),搞了個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將長孫無忌、房玄齡、尉遲敬德等功臣一一繪像供奉起來,像侯君集這種謀反逆臣也繪像加以紀(jì)念。
趙匡胤發(fā)動陳橋兵變,在老哥兒們的擁護(hù)下黃袍加身,他稱帝后害怕弟兄們依樣畫葫蘆再搞個黃袍加身,干脆杯酒釋兵權(quán),花大價錢把弟兄們手中的兵權(quán)買斷,雖然不如劉邦、劉秀和李世民仁義,但已經(jīng)仁至義盡。
最差的就是朱元璋,除了早死的常遇春、鄧愈、徐達(dá)外,其他跟他打天下的大都被清洗,只有一個湯和及早隱退能夠善終。
茍富貴勿相忘的前提是對君權(quán)沒有威脅,如果有威脅那就是狡兔死走狗烹。
劉邦清洗異姓王是因為臧荼韓王信等異姓王造反,韓信和彭越只是以此為借口被呂后借機(jī)除掉,英布是被逼造反,像豐沛功臣集團(tuán),只有盧綰叛逃匈奴,他叛逃匈奴也是目睹異姓王的下場悲慘,物傷其類。
只要對君權(quán)沒有威脅,劉邦不會動這些老朋友,劉邦也不想殺韓信,只不過韓信不想倒向呂后,被呂后趁劉邦出征在外給除掉。
劉秀的功臣們沒有威脅到他的地位,全都得以善終,劉秀也是歷史上為數(shù)不多的從沒殺過功臣的帝王。
李世民也不殺功臣,只有侯君集伙同太子李承乾造反時,李世民才舉起屠刀。
宋朝承自五代亂世,趙匡胤吸取武將頻繁篡位的教訓(xùn),直接把功臣們的兵權(quán)奪了,奪兵權(quán)是用和平的方式,沒有流血沖突。
朱元璋本也不想誅殺功臣,奈何太子朱標(biāo)早亡,打亂了他的部署,不得已,為了保證孫子朱允炆的江山穩(wěn)固,只有對功臣進(jìn)行大肆屠戮。
所以,皇帝們對待朋友的態(tài)度,完全取決于形勢,如果皇帝的朋友沒有威脅,那自然能夠封侯拜相,善始善終。如果有威脅,要么解甲歸田告老還鄉(xiāng),要么俯首系頸滿門抄斬。
歷代帝王之中,漢高祖劉邦、漢世祖劉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已經(jīng)是帝王中的佼佼者,他們對待朋友的信義已經(jīng)無可挑剔,假如你是皇帝,試問,你能和上述帝王相提并論嗎?
以我們的胸襟、氣度、才能、權(quán)謀,怕不是早把自己的朋友除之殆盡。
殊不知,高處不勝寒,坐在龍椅上的,基本上沒有朋友,都是孤家寡人。
皇權(quán)和友誼有天然的互斥屬性,皇權(quán)不允許徇私,徇私就會產(chǎn)生威脅,誰也不會為了友誼把皇權(quán)置于威脅之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