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默這次玩得真夠狠!澤連斯基前腳剛被特朗普轟出白宮,后腳就跑去英國“求溫暖”,結果英國首相斯塔默二話不說,甩手就是22.6億英鎊(約28億美元)的貸款援助,說是要給烏克蘭“續命”。
但仔細一瞅,這筆錢壓根不是英國自己掏腰包——全指著凍結的俄羅斯資產收益來還貸。
說白了,英國這波操作,左手拿俄羅斯的錢,右手給烏克蘭送人情,順帶還能讓自家軍工廠吃到飽,簡直是一箭三雕!
借錢給烏克蘭?英國打的算盤比誰都響;表面看,英國對烏克蘭“掏心掏肺”,簽下這筆天價貸款,讓澤連斯基感動到連稱“戰略伙伴”??蓪嶋H上,英國人早算得明明白白。
錢從哪兒來?烏克蘭拿什么還?協議里寫得清清楚楚:用西方凍結的俄羅斯資產產生的利息來填坑。這招有多絕?俄羅斯被凍結的3000億美元海外資產,光在歐洲的2000億歐元每年就能生利息40億歐元。
英國直接把這筆“躺著賺的錢”扣下,轉手借給烏克蘭買軍火,烏克蘭用俄羅斯的錢打俄羅斯,英國自己一分錢不用出,還能賺個“國際正義”的名頭。
更絕的是,英國軍工企業早就樂開了花。協議里藏著一條“優先參與烏克蘭重建”的條款,英國軍火商不僅能接下5000枚導彈的訂單,還能借著援烏名義擴大生產線,拉動國內就業。
數據顯示,這波操作預計創造超2萬個崗位,英國國防工業的股價蹭蹭漲。
說白了,英國援助烏克蘭的每一分錢,最終都流進了自家企業的口袋,軍火商數錢數到手軟,斯塔默還能順帶刷一波“救經濟”的政績,這買賣穩賺不賠!
澤連斯基的“救命錢”,其實是給西方遞刀子;澤連斯基拿到錢后,立馬喊話要英國給坦克、導彈、防空系統,恨不得把英國軍火庫搬空。但明眼人都知道,這錢說是“救命”,實則是給烏克蘭套上更緊的枷鎖。
英國和美國一個路子——美國拿烏克蘭礦產開采權換軍援,英國則要戰后重建的主導權。烏克蘭現在打仗打得國庫空虛,未來就算停戰,重建工程也得被西方資本瓜分,英國企業早就在協議里占好了坑位。
更諷刺的是,澤連斯基一邊喊著“用俄羅斯的錢保衛國土”,一邊把國家主權當籌碼押給了西方。俄羅斯被凍結的資產,法律上仍屬俄方,英國這波“拿俄錢援烏”的操作,本質上就是變相搶劫。
俄方氣得跳腳,一邊在印度洋搞軍演示威,一邊放話“誰敢派兵到烏克蘭等同宣戰”,但西方早就不care了——反正錢已到手,烏克蘭成了耗材,俄羅斯再罵也只能干瞪眼。
美英一家親:一個搶礦,一個撈錢;看看美國怎么對烏克蘭的?特朗普逼著澤連斯基簽礦產協議,拿鋰礦、稀土換軍火;英國更“文明”,直接薅俄羅斯羊毛,把凍結資產變成自家籌碼。
兩國套路不同,但本質一模一樣——把烏克蘭當棋盤,把戰爭當生意。美國軍火商靠戰爭發財,英國軍工靠訂單復活,至于烏克蘭老百姓的死活?沒人在乎。
斯塔默嘴上喊著“歐洲團結”,背地里盤算的全是利益。歐洲其他國家也不傻,法國拉著英國搞“志愿聯盟”,德國、意大利跟著喊口號,無非是想在戰后分一杯羹。
但現實很骨感——烏克蘭現在每天打仗燒掉45億美元,28億貸款只夠撐半個月,西方給的這點錢連塞牙縫都不夠,更別提扭轉戰局了。
強盜邏輯,贏家通吃;21世紀的西方,嘴上掛著“人權”“正義”,干的還是19世紀殖民掠奪的勾當。
英國這波“援烏”操作,完美詮釋了什么叫“強盜邏輯”——用別人的錢,養自己的兵,搶別人的地,還要罵別人不文明。
烏克蘭以為抓住救命稻草,實則成了西方利益的提款機;俄羅斯被搶了錢還要挨打,氣得跳腳卻無力反擊。
這場戰爭打到今天,真正的贏家只有美英軍火商和政客,至于烏克蘭和俄羅斯的老百姓?不過是棋盤上的棋子罷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