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近年來,被動指數投資策略已逐漸成為資管行業的熱門選擇。2024年第三季度,投資被動指數的公募基金產品首次超越了主動權益類基金。同為重要資管大類的銀行理財,掛鉤于被動指數的產品數量也顯著增加。
券商中國記者據中國理財網數據不完全統計,發現以“指數”為關鍵詞的銀行理財公司產品,處于待售期、募集期和存續期的數量多達92只,其中尚未募集完畢的數量占比超過四成,發行機構包括中銀理財、民生理財、招銀理財等。也就是說,相當一批產品或于近期發售。
普益標準認為,所謂指數型理財產品是指由理財公司發行,投資資產主要為跟蹤指數標的成份資產的理財產品。具體來看,指數類型分為股票、債券、商品、外匯、多資產等指數,指數特征則涵蓋市值、行業、主要成份股等。
具體分析近期處于待售期的有關理財產品信息,固收增強型和混合型產品的占比較高,也有部分權益型產品涵蓋于其中。同時,一些產品名稱中還包含“A50指數”“A500指數”“A1000指數”等類似字樣。梳理當前存續的有關產品說明書,可見資產配置通常以固收資產為主,而權益資產部分則采用被動指數投資策略,掛鉤某特定指數。
值得一提的是,也有部分理財產品掛鉤特定行業或主題的指數。例如,華夏理財的部分產品掛鉤AI算力、風力發電等行業指數,另外渝農商理財有產品掛鉤“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一體化發展指數”,中銀理財某產品則掛鉤“中國優勢企業指數”等。
業內研究人士認為,當前專注于固收投資領域的銀行理財,在權益市場方面的投研經驗相對欠缺,布局指數型理財產品需要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分析和產品開發,這也對銀行理財的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分析認為,指數型權益理財產品可主要分為三種類型:一是自主研發場外指數型權益理財產品;二是嫁接公募ETF研發聯接型指數理財產品;三是指數型權益理財產品交易所上市交易(ETP)。理財公司可根據經營戰略、專業能力、渠道客戶、財務狀況等自身資源稟賦,選擇不同路徑發展指數型權益理財產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