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時節 春雷萌動 萬物復蘇
柳州法院用高效執行守護群眾權益
讓法治春風吹拂每一個角落
讓正義的陽光溫暖每一顆心
“法官,孩子終于回到我身邊了,在這邊生活一切都還適應,真的謝謝你們!”近日,三江侗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執行局法官再次收到申請執行人李某的感謝電話。這起歷時數月、跨越兩省三地的撫養權執行案,在執行法官的溫情調解下,最終以親情的回歸畫上圓滿句號。
千里尋蹤遇困境
孩子“消失” 線索中斷
2024年中旬,李某依據生效判決向三江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孩子撫養權一案。案件受理后,被執行人楊某卻帶著孩子離開原住所,電話始終無法接通。
執行法官多次前往楊某戶籍地查找,卻發現其早已舉家外出務工,連春節也未曾返鄉。面對緊閉的大門,執行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山重水復尋轉機
從“拒執罪”到“解心結”
“直接以拒執罪移送固然能體現法律威懾,但孩子夾在父母矛盾之中,強制執行手段可能帶來二次傷害。”執行法官在案情研討會上的一席話,讓本案的執行團隊重新錨定方向——既要維護法律權威,更要解開親情的結。
通過走訪村委會,執行法官發現楊某的舅舅在當地頗有威望,且與楊某感情深厚。經過多次研討,執行團隊轉變思路,決定以此為突破口開展工作。聯系到楊某的舅舅后,執行法官以孩子成長需求為切入點,結合法律后果與親情倫理,連續幾日與楊某舅舅懇談。最終,楊某舅舅被法官的真誠打動,愿意聯系楊某進行勸說。
在楊某舅舅的勸說下,楊某終于主動聯系執行法官。
娃雖然沒有判給我,但我怎么舍得放棄自己的親骨肉?
您愛孩子的心情我們理解,但讓孩子長期處于動蕩環境,真的是為他好嗎?
在溝通中,執行法官認真傾聽楊某的心里話,在釋明拒執后果的同時化身“心理疏導員”,耐心開展溫情勸導。二十余通電話、數十條信息……逐步消解楊某心結。
柳暗花明終圓滿
法理交融護成長
2025年2月25日,楊某再次聯系執行法官:“我愿意見面談……”
執行法官立即協調雙方定在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人民法院調解室見面。為避免孩子直面沖突,執行團隊特意安排有帶孩子經驗的法官助理,陪伴孩子在游樂區等候。調解現場,法官以孩子近期生活照片為切入點,引導雙方放下芥蒂……經過五小時的釋法明理與情感疏導,楊某主動將孩子交到李某手中。
分別時,執行法官抱著孩子,在孩子的耳邊輕聲說道:“別怕,你的爸爸媽媽會永遠愛你的。”
案后回訪顯溫情
以案釋法有擔當
案件雖已執結,但執行法官的關懷仍在延續。幾日后,法官對雙方進行回訪。電話中,李某反饋孩子已適應新環境,法官提醒:“探視權是楊某的權利,多讓孩子和父親聯系,讓孩子多得一份關愛。”之前楊某還顧慮李某帶孩子回去后,不讓孩子聯系自己,如今,楊某稱:“能電話聽到孩子的笑聲,我就知足了。”
本案中,三江法院堅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避免“一判了之”“一執了之”,通過親情疏導、心理干預、持續跟蹤等方式,將矛盾化解貫穿執行全程,既維護法律權威,又彌合親情的裂痕,實現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執行法官表示:“家事案件不能單純‘斗狠較勁’,讓破碎的親情少一點對抗,多一份理解,才是真正的雙贏。”
如今,孩子已在新學校開啟了生活新篇章……
剛柔并濟彰顯司法溫度
千里執行路,滿載為民情。該案的圓滿解決,不僅為跨省撫養權執行難題提供了“溫情樣本”,更詮釋了新時代人民法院“如我在執”的司法情懷。正義的實現,既要有雷霆萬鈞的力度,更需春風化雨的溫度。
三江法院創新“柔性執行+心理疏導”模式,將強制執行程序轉化為情感修復的契機。執行團隊跨越3省、行程1200余公里,用司法的溫度融化了橫在親情間的堅冰。正如執行法官在辦案手記中所寫:“撫養權執行不是冰冷的權利義務切割,而是要讓法律成為守護親情的燈塔。”
信息來源:三江法院
編輯:成彥彥
校對:李炫葵
責編:黃麟茜
審核:陳泰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