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雷鋒精神的指引下,總有一些人,在平凡的崗位上,以非凡的勇氣和擔當,書寫著屬于自己的不凡篇章。周娟,第960醫院呼吸內科的主管護師,十載堅守,三度出征,她奔赴海外執行維和任務,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綻放芳華,將新時代的雷鋒精神譜寫在非洲大地。
“一個人的作用,對于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螺絲釘雖小,其作用是不可估計的。”周娟恰似這顆永不松動的堅韌“螺絲釘”,哪里有需要,她的身影就出現在哪里。
自2000年投身軍旅,周娟就將個人命運與國家需要緊緊綁在一起。從條件艱苦的新疆民豐支援,到爭分奪秒的“4.28”膠濟鐵路事故緊急救援,再到錘煉實戰能力的野戰醫療隊拉動演習,她總是毫不猶豫地沖向一線,憑借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穿梭于各類急難險重任務之間。“作為軍人,有機會就應該上戰場,不能給自己人生就會留下遺憾。”從2013年到2023年的十年時間,她的腳步未曾停歇,三次主動請纓,遠赴海外執行維和醫療任務,成為了全軍唯一一名三次執行維和任務的女護士。
每一次出征,都是生死考驗。非洲惡劣的環境、南蘇丹肆虐的傳染病、馬里頻發的恐怖襲擊,都未能阻擋她前行的腳步。在南蘇丹,面對重傷孕婦,她不顧自身安危,憑借精湛的醫護技能和醫者仁心,成功挽救了兩條生命,讓絕望中的生命綻放出希望之花;在馬里,恐怖襲擊威脅著每一個人的生命安全,可她依然堅守崗位,爭分奪秒地救治傷員。2023年,新冠疫情肆虐,她主動請纓和戰友們一起改造隔離病房,悉心照顧患者,連續工作幾十個小時,將雷鋒“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的誓言刻進了防護服的每一道褶皺里。
三次維和,周娟早已記不清自己握過多少雙病人的手,把多少人從死亡線上拽了回來。每當患者豎起大拇指稱贊中國軍人很棒,都是她最開心的時候。她自豪地說:“我心里特別高興,特別自豪,工作得到了國際友人的認可,覺得很有成就感,沒有給咱中國軍人丟臉。”這份認可,不僅是對她個人工作的肯定,更是對中國軍人形象的高度贊譽。
在榮耀的背后,是周娟對家庭的深深愧疚。三次維和,十年堅守,她錯過了女兒成長的珍貴瞬間,無法在父母身邊盡孝。但家人的理解與支持,讓她能夠安心投身使命。她像雷鋒一樣,舍小家為大家,以個人的離別換取更多家庭的團圓,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忠孝不能兩全,但家國可以兼顧”的深刻內涵。女兒曾在作文里表達對媽媽的不理解,覺得媽媽對自己的關愛太少,卻把無私的愛給了那些異國他鄉毫無關系的人。直到女兒在網上看到中國軍人海外維和的報道,看到身著軍裝、頭戴藍盔的媽媽在非洲救死扶傷的身影,才明白媽媽的偉大。這一刻,周娟用行動影響了女兒,就像雷鋒精神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激勵大家在各自的崗位上默默奉獻。
7年前,她在馬里種下一棵小樹苗,如今這棵“和平樹”已枝繁葉茂。它見證了像周娟一樣傳承著雷鋒精神的中國維和軍人,在異國他鄉臨危不懼,穿梭于戰火硝煙中,用實際行動盡顯藍盔本色。維和三次,她用三枚藍盔勛章串起新時代雷鋒精神的經緯。一次次證明了當“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遇見百年變局的時代命題,中國軍人既能以鋼槍捍衛和平,也能用銀針編織希望。
周娟的故事,是新時代雷鋒精神的生動寫照。她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什么是堅守,什么是奉獻,什么是責任。在新征程上,讓我們以周娟為榜樣,深刻把握雷鋒精神的時代內涵,讓雷鋒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曹永 張斌 周慧君 王鵬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