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J,這里是超實用的二條
每篇解決一個育兒小問題,當好媽媽,更當好自己~
你們有沒有哪些瞬間,覺得,養個娃真好啊~
對我來說,養娃的高光時刻,就是每天母女倆或長或短的瞎聊天。
小的時候是每天晚上給她洗澡的時候聊,后來她自己洗澡了,我就搬個小板凳坐在外面陪她聊。
可以說,隨著小D慢慢長大,我們大部分的親子時光或者教育時光,都是通過聊天發生的。這個之前也和大家說過()
小D已經是個11歲的孩子了(雖然寫出來感覺也不是很大),但她還特別“幼稚”,這個年紀的一些小女孩心思還完全沒有,總是傻樂傻樂,也更加偏好和男孩子們玩打打殺殺的游戲。
她的腦回路經常和別人不一樣,所以每次聊天還經常有讓我驚喜、驚嚇或者好笑的時刻。
今天分享幾個我們日常聊天片段吧。(也歡迎你們來文末和我分享,你們的高光時刻)
01
我被暖到了
小D之前沉迷“迷你世界”里面的“打打殺殺”,我就順勢和她聊了一個話題, 外星人入侵了怎么辦?
老母親的我,本來想著就是聊聊怎么進攻反擊,沒想到小D第一句話是,“ 我會先去聊一下,他們為什么去入侵,也許有誤會。”
這著實讓我驚訝了一下:“你這個點,媽媽沒想過誒。”
小D很自然地說,“ 對啊,沒有無緣無故就要打人吧,哪怕是外星人。”
——哇,老母親被治愈第一次~
“那如果不是誤會呢?”
“如果不是誤會,我就拼了,一定會拼盡全力去防御,打不過了的話,就先保護好自己要保護的人,一起撤離。”
總愛在泥巴里打 滾,在草叢里追風的小女孩長大了
沒想到她連打不過的結果都考慮到了,我就繼續說,“打不過要撤離, 被入侵要離開地球家園,我會挺難過的。”
這時,她突然停下來,給了我一個很大的擁抱,抬起頭很認真地和我說,“沒事啊,可以去其他地方繼續建立家園,不用難過的。”
——老母親被治愈第二次~
“那不難過了,我也會記恨那些外星人的。”我似乎不太甘心地繼續說。
結果小D完全沒有受我的影響,她又說,“不用啊,你多想想新的家園,又會很開心的。”
——老母親被治愈第三次。
講真,這是我在養育中最溫暖的體驗,就是經常不經意地,被自己孩子的想法/語言/行動暖到。
是孩子,經常提醒著我,在這個不那么容易的成人世界里,帶著善意和希望,用力地生活著。
02
水桶滿了,怎么辦
“媽媽,我告訴你一個秘密,我腦袋很特別。”
“哪里特別了?”
“你看,我腦袋上面有個水桶。”
“ 哇,真的呢,有個大水桶啊,好特別。 這個水桶派什么用的啊? ”
(我是有了小D后才變成幼稚鬼的,經常會特別自然地配合她各種稀奇古怪的想法)。
“你知道嗎?如果水桶里的水滿了,我就會發脾氣。我小時候水桶經常滿,我經常發脾氣,你記得嗎?”
“嗯,我記得的。那什么情況下水桶會滿呢?”
“我累了、餓了、經常失敗了、煩躁了、不耐煩了,這些都會讓水桶迅速變滿,然后我就會發脾氣。”
徒步 爬山 還是很修煉她的心性的,逐漸理解了“在路上”就是一個人的較量
“但我覺得你現在情緒管理有進步的呢,有什么方法可以讓水桶的水不滿呢?”
“吃飯、睡覺、和你打怪獸、運動,去外面走走,冥想,這些都能幫助我的水桶不滿。”
(你們別問什么是“打怪獸“,就是字面意思,奧特曼打怪獸的”打怪獸“)。
小D一直是個暴脾氣,基本上沒見過她發脾氣的朋友,都會想當然地覺得,她是個天使寶寶,一方面是個女生,一方面又長得嬌小。
但凡見識過她發脾氣的,都會“嚇一跳”,有個朋友的原話是——和你家比比,我兒子發的脾氣都是“毛毛雨”了。
所以翻翻我的舊文,占比比較高的都是情緒管理、管教引導。經常有人留言說,你這些方法沒用,孩子發脾氣就要吼,又要罵。
是啊,我當時寫的那么多方法,的確對小D沒用,她到現在仍然不是個脾氣好的孩子。
唯一有用的就是,這些年她對于自己情緒的覺察越來越敏銳了,也會面對自己的情緒嘗試使用各種不同的策略調整(雖然有時候仍然做不好)。
我想,這可能就是我學習育兒的目的吧,從來不是為了控制孩子,而是教給她方法,告訴她:
這個世界有各種課題,現在是和自己相處,未來是和別人相處,哪怕不容易,我們永遠有解決辦法。
03
我不要,我有自己的想法
當然,也別總覺得小D很暖很好,自從她去了幼兒園后,我也經常會遇到一些棘手問題,不信你們看。
“小D,來,我要給你拍個視頻。”學校規定,教師節要給老師送祝福。
“我不要!”
“嗯?為什么不要啊?向老師送祝福是表達感恩,這是應該做的啊。”
(老母親已經想好了怎么進行感恩教育引導了)
“如果我想要表達祝福,我會自己和老師說的,當面說,我不要拍視頻啊。”
(老母親腹稿幾千字全部作廢了,小D說的對!)
永遠愛蹦蹦跳跳的姑娘~
小D老師有次找我,和我說,請小D起來回答問題,她沒答上來。老師就指了指腦袋和她說,“上課老師講的內容,需要放進這里。”
沒想到,小D一臉無辜地回答說,“我放進去的,但是我站起來的時候,它們都丟了。”
(好像也能解釋得通,但又總覺得有點問題是怎么回事~)
你們肯定也好奇我會怎么做,中心思想之前寫過文章了
錄視頻這件事,我是支持小D的做法的。我和她說,“你說得對,咱們不錄了。老師如果批評了,媽媽和你一起面對。老師批評的原因是,我們沒有完成集體要求的任務,但你的這個想法媽媽是認可的。”
第二天,小D在班級里被點名批評,我也被家長群里點名了,但我仍然站女兒這邊。
第二件事,我們晚飯后又聊天了,我沒有預判,也沒直接教育,就是和她聊天,問當時發生了什么。
得知小D的確是這樣,老師一叫她,她緊張了,結果記住的答案就忘記了。我和她開玩笑說,“呀,你看你的腦袋上有個洞,難怪老師一叫你名字,內容就丟了,哈哈哈哈哈。”
她自己又好氣又好笑地和我爭辯,“我才沒有洞了,大部分內容我都記住的。”這件事就翻篇了。
人慢慢長大,就會遇到主觀想法和客觀世界發生碰撞,比如學校有學校的規定,老師有老師的要求,我們也有我們的期待。
但不要忘記了,小孩也可以有小孩的想法。
我從不認為,大人說的,小孩就要遵守;老師領導說的,那就是權威。 如果說把我的育兒精髓翻譯成一句接地氣的話,那就是:做人做事要講道理。
但凡邏輯自洽,道理講得通,我就會站在小D一邊。
如果非要說,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我唯一希望給小D的起跑線就是:
讓她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成長,而不是被世俗標準推著走。讓她可以永遠保持說真話,分享真實感受的勇氣,而不那么早地學會“世故”。
長大以后還要當大人好幾十年,那么在做孩子的時候,幼稚就幼稚一點吧。
這些年寫了2000多篇的文章
如果你的問題我沒來得及回復
歡迎點擊下方標簽直達相關內容找到答案哦
話題索引
按關鍵詞搜索歷史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