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全國婦聯在京舉行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暨表彰大會。
此次大會對眾多杰出女性及女性集體進行了表彰,其中包括10名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596名全國三八紅旗手、395個全國三八紅旗集體以及599個全國巾幗文明崗。
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顏寧獲得了“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
現年47歲的顏寧,2000年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此后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師從施一公,獲博士學位。
2007年10月,不滿30歲的顏寧回到母校清華大學,組建實驗室,成為清華大學醫學院當時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
2017年5月,顏寧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受聘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的職位;同年5月起,任清華大學兼職教授。
2019年,顏寧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兩年后又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
2022年,顏寧歸國創辦深圳醫學科學院,2023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24年5月31日,顏寧榮獲“世界杰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她是獎項創辦以來第八位獲獎的中國科學家,也是歷史上最年輕的獲獎人之一。
她在頒獎現場寄語女生:“成為女科學家的道路或許充滿挑戰,但還不足以阻礙你前行的腳步。所以,請勇敢做自己!”
01
女為己容的偶像派
從清華美女學霸到結構生物學大牛施一公的得意門生,從清華大學教授到中國科學院院士,顏寧是用實力說話的。
她用6個月時間,攻克膜蛋白研究領域50年未解、最受矚目、國際競爭也最激烈的科學難題,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晶體結構和工作機理。
在《自然》《科學》《細胞》三大期刊(在業內被簡稱為CNS)上發表多篇科研論文。
各種獎項拿到手軟,被《自然》評價為十位“中國科學之星”之一,獲得“影響世界華人大獎”“魏茲曼女性與科學獎”……
總之,一個字:牛!
說到這里,你一定覺得她應該是戴著黑框眼鏡,一身白大褂,表情單一、沉默寡言的學究?恰恰相反,顏寧真實的一面是這樣的。
秀麗優雅、時尚干練、充滿活力。
工作時的顏寧束起頭發,態度嚴謹地做實驗,工作之余,顏寧喜歡打扮。
她愛美,但美得有態度,她說:“‘女為悅己者容’這句應該改一改,是‘女為己容’?!?/strong>
2017年,央視制作的《開講啦》欄目邀請顏寧做客,她踩著高跟鞋登場,一頭大波浪長發,優雅不失性感,引得臺下一片驚呼。
主持人撒貝寧說:“您的名字不該叫顏寧,應該叫‘顏值’”,她立馬笑懟,“‘寧’送給你了!”
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可人家偏偏才華洶涌。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02
科學界的“非主流”
《中國新聞周刊》的記者問顏寧,“你覺得自己跟大眾印象里的主流科學家有什么不同?”
她神回答:“我不就是主流科學家嗎?”但顯然,在大眾眼里,她不是。
1977年,顏寧出生在山東。
從小,父母對她就沒提過什么要求,只希望她和妹妹健健康康、開開心心地長大。
因為眼睛不好,父母反而要她少看書。在這樣環境下長大的顏寧,隨性快樂。
從小學開始,顏寧就喜歡看武俠小說,喜歡聊各種明星趣事。
因為想做一名娛樂雜志記者,高中時成績排名全年級第一的她一度選擇了學文科,硬是被老師拉回了理科班。
不過,顏寧很隨性樂天,學一科愛一科,高考時,因為她和父母都喜歡清華,所以就報考了清華大學。
大學幾年,顏寧一如既往地“不靠譜”。忙著看各種電影,在食堂偷瞄帥哥美女,寫小說,有時還會腦洞大開地想象自己穿越成李白。
因為各種秀逗,畢業設計時,老師斷言她絕對不會成為科學家。
不做實驗的時候,顏寧喜歡追劇,看《瑯琊榜》,因此迷上了梁王,和學生討論《歡樂頌》里的安迪,花癡《鎮魂》里的朱一龍。
在清華大學,顏寧帶學生的方式也與眾不同。她常常和年齡差不多的學生一起看電影、玩桌游、唱K。
在實驗室里,他們比賽點晶體——把蛋白液體用移液槍滴到蓋玻片上,點成圓液滴,一共要點192下。顏寧“像賭王發牌”一樣鋪好玻片,槍頭“啪啪啪”越點越快。
做出成果也會得意地秀出來:“你看,姐姐我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做出了你們3天的工作,我覺得你們真的還沒有出師啊?!?/p>
03
上進較真的“小蔥花”
顏寧喜歡看武俠小說,書中的少年一路打怪升級,得遇名師,最終成為俠之大者。
這些經歷,顏女俠一樣不少。
1996年,初入清華的顏寧意氣風發,但沒想到第一次微積分考試就被打擊到了,她考了67分,差點兒墊底。
“原以為自己是顆蔥,沒想到只是顆小蔥花。”
不過,小蔥花并沒有因此消沉,而是化郁悶為動力。那年,她整整一個暑假沒回家,把該補的都補了回來。
大學畢業前,因病錯過普林斯頓大學的亞洲面試,顏寧給施一公寫了一封英文自薦信。
結尾寫到:
“我覺得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出色,我希望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地方。但申請出國太浪費時間和金錢了,如果普林斯頓大學錄取我,我就不用再花精力申請別的學?!?/blockquote>信中坦誠不乏風趣的措辭給施一公留下了深刻印象,最終,顏寧如愿以償,獲得了普林斯頓的錄取通知書。
在普林斯頓讀博的第一學期,一次,顏寧被教授提問,問題來自教授上節課發的一本五六十年代的經典論文集。顏寧臉憋得通紅,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從此她開始了不分晝夜的讀paper生涯,每天只睡6小時,睡前讀論文集,睡醒又接著讀。
2001年,顏寧加入了施一公教授的實驗室。此后的一年半時間被她總結為暗無天日,“我是做什么、什么都做不出來?!?/p>
她的壓力很大,一下瘦了30斤。
直到2003年1月11日,她把一個復雜的生化實驗做出來了,施一公一句“你終于會做實驗了”讓她如釋重負。
此后,她越來越有感覺,最終成為施一公的得意門生。
顏寧崇尚自由,度過了最初的艱難階段,如魚得水的她越來越從科學之中體會到一種純粹之美。
顏寧回憶,在普林斯頓大學,她和兩位來自清華的師兄一起工作,當夜幕降臨,3個人就用小音箱放起中文老歌,伴著悠揚的旋律各自做各自的實驗,她笑著說:“那感覺可好了!”
2007年,不到30歲的顏寧回歸清華,成為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就像當初向施一公自薦那樣,她有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
清華大學的同事祁海評價顏寧:她是科學家里的一個亮點,會讓周圍的生活變得很有意思。
04
生命如此短暫,要努力去“折騰”
在清華大學,顏寧如魚得水,她先后在《自然》《科學》《細胞》3大期刊(在業內被簡稱為CNS)上發表科研論文。
- 37歲率領平均年齡不到30歲的團隊用6個月的時間攻克膜蛋白研究領域50年不解,最受矚目、國際競爭也最激烈的科學難題;
- 2015年獲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賽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
- 2016年,因為在蛋白質結構方面的突出貢獻,入選《Nature》雜志評選的“中國科學之星”……
在清華,她一手建成了世界一流的實驗室。
然而,顏寧不安于此,她覺得自己在清華像個公主,待得太舒服了,想換一個環境重新挑戰自己。
“生命如此短暫,要努力去擴展生命的寬度,多去經歷和體驗。”
顏寧也曾在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6年畢業典禮上演講中說:在這個微時代,希望大家保持勇氣,勇敢地去做獨一無二的你自己!不要懼怕失敗。失敗不可怕,放棄才可怕。
2022年11月1日,在“2022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上,顏寧宣布即將從普林斯頓大學辭職,回國協助創建深圳醫學科學院。
當時,#顏寧宣布離美歸國#的消息還一度登頂熱搜。
顏寧至今沒有結婚的想法,父親毫不在意,母親卻有點兒擔心,“你將來孤獨怎么辦?。俊?/p>
顏寧對母親說:“您說像我這么隨心所欲的人,怎么可能讓自己陷入一種悲觀的狀態?!?/p>
母親想了想,覺得有道理,也就接受了。
從容不迫的心態,讓顏寧有更多精力用心搞科研,快樂享受生活。顏寧就是這樣,真實而真誠,純粹而明快,用心做事卻不追名逐利。
就像一首歌里唱的:
為我喜歡的生活而活,
不用粉墨,
就站在光明的角落。
我就是我,
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