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元報道
編輯:犀牛 好困
【新智元導讀】特朗普政府提議的2026財年預算案對美國科研機構發起前所未有的「屠刀」,NSF經費驟降56%,NIH預算被砍40%,連NASA、EPA等機構也未能幸免。NSF甚至可能裁員一半,引發主任憤然辭職。
根據白宮最新的2026財年預算文件,美國各大機構都將面臨「腰斬」式的科研經費削減: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經費將驟降56%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預算將被砍約40%
美國環境保護署(EPA)也將面臨55%的削減
對此,專家紛紛擔心,這將對美國科學界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本月晚些時候,預計會發布更詳細的預算計劃
紐約市立大學的物理學家Michael Lubell表示:「這向年輕科學家傳遞了一個信息:這個國家不適合你們!如果我現在剛開始我的職業生涯,我會毫不猶豫地離開這里。」
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的首席執行官Sudip Parikh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如果國會通過這項預算案,「將對美國的未來產生災難性的后果」。
數學家陶哲軒也表示,雖然目前細節還不清楚,但NSF可能不僅停止批準新的資助項目,就連已批準、正在進行中的項目也會停止資金支持。
「如果是這樣,將會帶來巨大的干擾(例如,對數學研究所),并且與國會為NSF撥款的授權相沖突。」陶哲軒如此質疑。
過去兩周,NSF終止了大約1040項研究資助,總額高達7.39億美元,直接影響了眾多研究人員及其機構。
研究經費,全面削減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
根據特朗普政府的預算提案,作為世界領先的基礎研究資助機構之一的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2026年預算將減少約50億美元,與2024年預算相比縮減近一半。
該預算案主要針對氣候科學、清潔能源以及社會、行為和經濟科學領域。此外,「擴大科研參與計劃」也將被削減11億美元,較過去幾年減少約80%。
盡管對AI和量子科學研究的資助沒有被削減,但NSF本身將如何運作下去就不好說了。
一方面是,預算要求削減9300萬美元的運營費用,降幅達20%。另一方面媒體報道,NSF可能將裁減一半員工。
德克薩斯州休斯頓萊斯大學的科學政策研究員Kenneth Evans表示,如果這些削減措施付諸實施,「我不知道NSF還如何能夠按照國會最初設立它的目的來運作」。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特朗普政府已提議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的預算從2025年的約480億美元降至2026年的約270億美元,削減幅度約為40%。
若該提案獲得批準,這將是NIH有史以來遭遇的最嚴厲的預算削減,該機構是全球最大的生物醫學研究資助方。
該預算提案還計劃將NIH下屬的27個研究所和中心整合為五個新的「重點研究領域」。 專門從事少數族裔健康研究和國際衛生研究的資金將被完全取消。
西北大學的干細胞生物學家Carole LaBonne表示,這些削減將徹底摧毀生物醫學研究領域和依賴該領域的美國經濟。
「這種做法極其短視」她評論道。
特朗普團隊沿用了此前對NIH的指責,以此為大幅削減預算的行為辯護,并在預算文件中宣稱:「NIH通過浪費資金、發布誤導信息、開展高風險研究以及宣揚危害公眾健康的危險思想,已經辜負了美國人民的信任。」
前NIH主任Monica Bertagnolli表示,她對本屆政府的言論感到震驚:「這些指控都曾經歷過法律的檢驗,并被證實與事實嚴重不符。這是對一個我所了解的致力于改善所有人健康狀況的組織非常不幸且歪曲的看法。」
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特朗普政府計劃將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96億美元的預算削減三分之一,并取消一些項目,比如旨在預防慢性疾病的計劃。
盡管負責監督CDC的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部長Robert F. Kennedy Jr曾公開承諾支持這些活動。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預算將從2025年的水平降低24.3%,至2026年的188億美元。
這是該機構有史以來最大的單年削減幅度。
NASA的科學部門,包括天體物理學、行星科學和地球科學研究,將被削減近一半。 計劃取消的項目包括氣候監測衛星,以及利用機器人航天器從火星取回巖石樣本的計劃。
近幾周,一個由太空倡導者組成的聯盟公開反對削減,稱這將預示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空科學的黑暗時代」到來。
人類航天計劃也將面臨重大調整:擬議的預算削減了國際空間站的經費,但增加了對月球和火星探索的投入,其中包括10億美元用于未明確具體內容的「火星相關」項目。
這與本屆政府優先于(其他國家)將宇航員送上月球和火星的目標相一致。
該預算案還提議,在完成后續兩次飛行任務(包括計劃于2026年將宇航員送往月球的任務)后,停止使用政府的重型運載火箭——太空發射系統(Space Launch System)。
美國能源部
美國能源部(DoE)的2026年預算提案比2025年低近50億美元。
政府還將削減2021年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中150億美元的資金,該法案在該文件中被稱為「綠色新政騙局」。
它還將削減美國能源部科學辦公室11億美元的預算,削減幅度約為13%,主要針對氣候科學和清潔能源研究。
不過,該預算維持著對超算、AI和核聚變等領域研究的支持。
美國環境保護署
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的預算將削減近55%,至42億美元。
這些削減主要集中在幫助各州支付水利基礎設施等服務的撥款計劃上,但該機構的主要研究部門,即研究與開發辦公室(ORD),其預算將減少2.35億美元,從而結束「激進的環境正義相關工作」以及「帶有進步主義傾向的氣候研究」和影響環境和公共衛生法規的其他「過度保守」的研究,以上信息來自本屆政府的預算文件。
同樣在星期五,美國環境保護署署長Lee Zeldin宣布,將解散ORD,并將其科研人員調往其他部門。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ORD科研人員表示,拆分ORD是本屆政府削弱該機構科研能力的最新舉措。 他同時指出,ORD所開展的工作 「是法規所要求的,也是各州政府的需求」。
美國地質調查局
與去年相比,負責監督國家自然災害和其他地球科學研究的美國地質調查局,其調查、勘探和研究項目的經費將減少5.64億美元。
側重于氣候變化以及資助大學的研究項目將被終止,轉而側重于能源和礦產研究。
該調查局2024年的預算為14.6億美元。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2025年資金將至少削減25%,到2026年為15億美元。 實際削減幅度可能更大,因為白宮并未提供該機構的完整預算報告。
特朗普的預算將結束「各種以氣候研究為主導的各項研究、數據收集和資助項目」,預算文件顯示,但并未詳細說明具體內容。
現在的問題是,國會山的議員們是否會支持這項預算案。 美國實驗生物學學會聯合會公共事務辦公室負責人Jennifer Zeitzer表示:「我無法想象國會會批準本屆政府今天公布的這份簡要預算案中提出的如此大規模的預算削減」。
科學,停了
科學機構和大部分科研生態系統的瓦解,讓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和非科研人員開始擔憂,美國科學今后該如何發展。
有研究顯示,由于聯邦科研經費削減,研究人員被迫從依賴政府資助轉向尋求行業支持后,他們的專利申請數量雖然有所增加,但論文發表量卻有所下降,創立的公司數量也比以往更少。
Nature在4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近1600名受訪者中,有94%的人表示他們對美國科學的未來感到擔憂。同樣有94%的人認為,特朗普的科學政策會對世界造成負面影響。
聯邦政府科研經費的急劇下降,首先會影響到那些旨在積累知識,而不是以實際應用為直接目的的基礎研究。
這類研究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催生出一項新技術,而且很多基礎科學研究可能永遠無法達到實際應用的階段。
這使得企業在早期階段進行投資風險極高。因此,他們通常會等到某項發現的應用前景變得明朗時,才會資助其最后的開發階段。
與此同時,那些社會需要但不太可能盈利的研究,投入也會隨之減少。以兒童癌癥的治療舉例,在美國,20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罹患癌癥的比例僅占全部癌癥病例的約1%。
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的Pamela Herd表示:「聯邦政府不僅產出科研成果,還在培養下一代科學家。這是私營企業無法做到的。」
2023年,美國各大學在研發領域的總投入約為1090億美元,其中近600億美元來自聯邦政府。
但如今的一系列變化,不僅會影響一代科學家的發展,更會危及政府與高等教育機構之間長達數十年的合作關系。
前MIT政府關系團隊負責人David Goldston表示:「美國科學的根基在于人們長期以來堅信,美國是一個穩定且歡迎科研人員的國度。一旦打破了這種信念,一切就都變了,而且它不會因為一次選舉就奇跡般地恢復。」
根據Nature的調查,在約750名身處美國境外的科學家中,超過80%的人表示,當前的政治環境讓他們不太可能考慮前往美國從事科研工作。
而在居住于美國的825名科學家中,也有2/3的人表示,他們不太會建議學生選擇在美國從事科學研究。
調查還顯示,目前在美國的外國科學家也在考慮其他的可能性。
在92名非美國公民或永久居民的受訪者中,有84人表示,當前的政治局勢讓他們更有可能考慮離開美國,前往其他國家學習或工作。
NSF主任憤而辭職
4月24日,Science獨家披露稱,NSF主任、計算機科學家Sethuraman Panchanathan正式宣布辭職。
此時,距離他6年任期結束,還有16個月。
在全員信中,他略顯無奈地寫道:「我已經盡力了……」
據信,壓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正是巨額的預算削減和即將進行的大裁員。而此前,他就已經對一系列指令感到難以接受。
知情人士表示:「他一直努力以積極的形象展示NSF,但與此同時,Panch也意識到,他對科學界日益增長的擔憂置若罔聞,會讓他與科學界漸行漸遠。」
參考資料: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nsf-director-resign-amid-grant-terminations-job-cuts-and-controversy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1295-6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1397-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5-01396-2
https://mathstodon.xyz/@tao/11443673050490266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