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技手段激發藝術創作力
在當今時代,科技對藝術創作的影響與日俱增。從繪畫軟件里豐富多樣的筆觸特效,到音樂制作中借助算法生成獨特旋律,再到文藝創作中采用虛擬現實拍攝技術,科技手段全方位滲透到藝術領域,成為激發藝術創作力、推動藝術形式不斷創新的核心動力。
2024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東方演藝集團藝術總監沈晨就提出了科技在藝術領域的運用相關提案。一年來,科技創新日新月異,沈晨也在履職盡責的過程中對科技賦能藝術創作有了更多感觸。
今年下半年,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將在廣東深圳舉辦閉幕式。作為閉幕式總導演,沈晨透露,這場閉幕式將大灣區的文化精髓與現代科技進行了融合,也讓他對科技與文化的融合探索達到了新高度。
沈晨認為,無論是舞臺藝術作品還是晚會,過度堆砌科技元素都易流于形式。在閉幕式中,沈晨合理運用科技賦能,致力于體現深圳這座城市的人文特色。2024年下半年,沈晨走訪了深圳近20家科技企業,看到了中國年輕一代科技工作者深厚的家國情懷和拼搏精神,也意識到了諸多科技成果可轉化應用于閉幕式的相關項目中?!斑\用科技產品與創新思維演繹傳統內容、拓展想象空間,無疑是一種突破,也是將我的一些想法落地的重要途徑,盡管還只是初步嘗試,卻有望帶來全新啟發?!鄙虺空f。
隨著DeepSeek的出現,科技和藝術的融合發展再次成為業界關心的話題。沈晨表示,要明確科技無法替代藝術。他認為,藝術創作的核心在于藝術家獨特的思維,無論是編劇還是導演,其個人經歷與個性思維是藝術作品持續發展、保持特色的關鍵??萍伎善鸬劫x能作用,但一旦取代藝術,作品便淪為流水線產物,難以企及藝術高峰。“我們應將科技視為智慧疊加的手段,它是開啟藝術高維世界的窗口,是審視固有思維模式的鏡子。在舞臺藝術創作中,借助科技豐富表現手法、傳遞更廣泛深刻的內容才是理想狀態?!鄙虺空f。
“所謂賦能,是指借助新的科技手段服務內容創作者,而非讓科技手段蓋過內容本身的魅力。”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制作人劉洪悅認為,雖然XR(擴展現實)技術實現了虛擬與現實的融合,人工智能能夠完成諸多工作,但始終應堅守賦能創作者的初心,“歸根結底,還是要回歸以人為本。技術應服務于內容生產者創作的內容,而非占據內容的主導地位。”
晚會現場 受訪者供圖
過去兩年,北京衛視聯合某集團打造了兩臺晚會。作為這兩臺晚會的制作人、總導演,劉洪悅和團隊共同潛心探索,“這是以‘人工智能在體檢領域的應用’為主題的科普晚會,旨在向大眾介紹融入體檢的AI手段,以及如何通過體檢預防疾病?!眲⒑閻傉f,“在晚會中,我們運用了前沿的燈光、舞美技術,后期還采用了許多AI包裝手段,但這些都沒有掩蓋科普的核心?!?/p>
劉洪悅表示,無論出現何種技術,它都應更好地服務于創作者,成為助力創作者高飛的翅膀?!敖衲?月,我們還將呈現一臺晚會,會運用AI技術生成現場的3D人物形象,但它依然只是整體內容的一部分?!眲⒑閻傉f,期待更多科技成果成為廣電人的得力助手。
“微博作為社交媒體平臺,能夠幫助內容創作者更精準地了解觀眾需求。”全國政協委員、微博首席財務官曹菲表示,微博的熱搜榜和話題討論能快速反映觀眾對某類題材的興趣,為內容策劃提供靈感。另外,通過微博的廣泛傳播,內容創作者不僅能實現更大范圍的內容產品推廣,還能即時收集用戶反饋。這種互動能幫助制作團隊調整方向,優化內容質量。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隨著微博智搜上線DeepSeek R1模型,內容創作者可以借助微博智搜DS-R1系統了解作品上線后在平臺的各個傳播節點的發展趨勢和重點內容,為下一步作品的宣發和創作提供思路等。
在曹菲看來,微博為視聽內容主創團隊與觀眾搭建了共同創作平臺,主創團隊通過在微博征集觀眾創意、開展互動投票、引導話題討論等方式,在增強用戶參與感的同時,可以挖掘出更優質的創意?!巴瑫r,微博作為文娛領域頭部平臺,匯聚了眾多演藝圈藝人、明星、制作人、導演等。視聽作品的主創團隊及劇中角色可借助微博與觀眾進行溝通,這不僅能增強彼此聯系,提升粉絲忠誠度,還能激發受眾對內容精益求精的追求,形成良性互動,反向促進精品內容的產出?!辈芊普f。
2、數字技術打破了傳統觀演模式
在現代演藝領域,傳統表演形式正經歷著一場深刻變革。隨著5G、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迅猛發展,演藝行業不再局限于傳統舞臺的方寸之間。這些先進數字技術如同神奇的畫筆,在演藝領域勾勒出全新的業態藍圖,從沉浸式演出體驗到線上線下融合的創新模式,極大地豐富了演藝的表現形式與傳播渠道,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感官沖擊與藝術享受。
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劇照 沈晶 攝
2024年12月,中國國家話劇院推出首部音樂話劇《受到召喚·敦煌》,演出反響熱烈。該劇融合最新的數字技術,采用60米高色階大屏,運用“AI+3D+即時影像+二維動畫+電影拍攝”融合技術,打破了傳統觀演模式和舞臺空間。
“在打造這部劇時,我們通過現場13臺高清電影機和全套制播系統,即時拍攝、瞬時剪輯、實時投屏,打造低延時、高清質感的大屏畫面?!比珖f常委、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田沁鑫表示,《受到召喚·敦煌》是中國國家話劇院首次嘗試多媒體AI技術,以計算機算力方式生成多維沉浸式視覺體驗。
與此同時,該劇創新地將電影團隊實景拍攝與二維動畫相結合,通過3D生成制作,帶領觀眾通過多維視覺空間組合,開啟一場從1935年到2035年跨越百年守護敦煌的沉浸式觀演之旅?!拔磥?,數字文藝將向‘全場景交互’發展,實現藝術與科技的共生,增強沉浸式體驗感,呈現‘藝術+科技+消費’的新局面?!碧锴喏握f。
除了話劇積極擁抱數字技術實現創新,戲曲同樣在科技的助力下探索著新的發展路徑。2024年12月31日,浙江小百花越劇院青年演員陳麗君在《2024最美的夜bilibili跨年晚會》上,與二次元領域代表性IP、虛擬歌手洛天依“同臺”合唱。“戲曲+虛擬偶像”的次元破壁嘗試,創新了科技賦能戲曲的新場景。
在全國人大代表、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副院長蔡浙飛看來,科技與藝術的融合是當下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兩者相互激發、共生共榮?!拔覀円惨恢狈e極探索兩者的融合途徑。我們認為,借助現代科技構建AI模擬情境以及在線互動式環境,可以讓海外觀眾跨越地域、空間和文化隔閡,有機會接觸、認知并深入了解我們的戲曲藝術?!辈陶泔w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深挖數字技術與傳統戲曲融合的更多可能性,例如利用前沿技術為觀眾打造戲曲的沉浸式觀演體驗等。
隨著技術的迅速發展,戲曲藝術的演出形式已逐漸演變為多種媒介相互融合、共同創造的新型模式?!拔覀兎e極擁抱數字化、智能化浪潮,2021年至2023年,連續3年聯合中國移動咪咕公司面向海內外推出云演播大戲《龍鳳呈祥》?!比珖f委員、國家京劇院院長王勇說,這一舉措充分發揮劇院藝術資源的優勢,打造了線上線下融合的演藝新業態,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王勇介紹,《龍鳳呈祥》海內外演播以“手機+電腦+投屏+頭顯”的線上觀賞、互動方式,開啟了戲曲藝術與傳播媒介的深度融合,帶來的是戲曲觀賞模式和消費方式的變革——劇場、演員、琴師等多視角、多屏同看,每個觀眾都穩坐C位;一場演出在眾多平臺上同時播出,相當于一場演出在多個劇場同時上演,覆蓋更廣的觀眾群;云導賞、云包廂、云打賞的互動交流與社交模式的引入,是在嘗試建立新的消費場景和社交場景;多觸點、跨圈層的傳播,實打實地覆蓋海內外觀眾。
“《龍鳳呈祥》云演播的覆蓋效果和觀演數字是一場甚至多場線下演出難以達到的,實現了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蓖跤抡f,云演播憑借互聯網的直達性、便捷性,讓京劇藝術可以走近每一個觀眾,特別是年輕觀眾。借助新科技、新思想、新實踐,云演播使包括京劇在內的劇場藝術不斷煥發新的魅力。
3、新媒體與線下演出有機結合成為新課題
在當今數字化浪潮奔涌的時代,新媒體平臺已成為文藝領域不可或缺的重要陣地,文藝工作者敏銳捕捉到這一趨勢,積極投身其中,盡情施展科技賦能藝術的魅力。他們借助新媒體的強大傳播力,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藝術作品更加快速、廣泛地覆蓋受眾,讓人們的獲得感滿滿。
活動海報 受訪者供圖
2024年7月,中國廣播藝術團聯合抖音直播發起“國藝正當潮”活動,面向全國通過網絡遴選藝術人才,組織唱歌、器樂、相聲三大類別的才藝主播進行線上直播比拼,邀請王潔實、魏金棟、奉朝紅、趙炎等藝術家參與評選。最終,通過各階段專業選拔、考核,綜合選出優質主播和演員,于“國藝正當潮”晚會上與中國廣播藝術團的藝術家同臺表演。
“晚會充分借助媒體平臺的資源與技術優勢,從舞美設計到節目中的大屏幕呈現都融入諸多現代科技,吸引了大量觀眾。演出錄播內容在網絡播出量很高,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廣播藝術團團長劉學俊說。
《萬物生長》交響套曲音樂會現場 受訪者供圖
“國藝正當潮”活動旨在挖掘和培養更多優秀新演員、新主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地傳承與弘揚。據了解,活動期間,中國廣播藝術團的藝術家陸續開啟148場個人直播,中國廣播藝術團的官方抖音賬號同步直播15場精品演出內容,包括講述節氣文化的二十四節氣交響套曲《萬物生長》、唱響絲綢之路家國情懷的民族交響歌劇《莫高窟》以及用幽默語言詮釋新時代新風貌的“中國廣播說唱團新作專場”等。這些線上直播總計有1976萬人次觀看。
今年春節期間,中國廣播藝術團還推出12臺原創節目的錄播,借助抖音平臺實現高品質首播,讓國有藝術院團的優質節目覆蓋更廣。在劉學俊看來,新媒體與線下演出的有機結合成為行業當下及未來發展的重要課題之一。“中國廣播藝術團嘗試通過抖音直播、錄播等方式吸引更多觀眾走進線下演出,今后將在此方面持續努力?!眲W俊說。
“近年來,我們利用新媒體平臺對演出進行直播或發布相關小視頻,以‘線上+線下’的形式宣傳推廣文藝作品。”全國人大代表、延邊歌舞團副團長咸順女說,從2022年開始,延邊歌舞團就將新媒體技術應用在工作中,在持續推出優質原創作品的同時,結合當代文化傳播規律,在演出時開設直播,讓富有朝鮮族特色的作品走出吉林延邊、走向全國。
延邊歌舞團還在常規直播之余推出了豐富的新媒體傳播內容。據了解,延邊歌舞團與當地許多景點開展合作,演員以快閃演出的形式在景點進行直播,或者分成小組進行互動直播,在演出間隙向觀眾普及朝鮮族藝術的特點與內涵,讓更多人了解、愛上朝鮮族藝術。2024年,延邊歌舞團與抖音聯合推出抖音話題“五彩阿里郎·一城一舞一詩歌”,推廣其首部駐場演出劇目——大型歌舞詩《五彩阿里郎》,相關視頻和話題發布后,總播放量突破1.4億。
“一開始,大家都缺乏新媒體傳播的經驗,隨著直播次數的增加和相關平臺的建設,大家在摸索中陸續成為‘熟手’?!毕添樑f,在近年的探索中,延邊歌舞團加強與抖音等平臺合作,助力新媒體傳播工作更好地開展,有意愿開設直播宣傳作品的演員可與公司簽約,在“自家”平臺上進行直播。
談及未來的工作,咸順女表示,舞臺藝術創作和傳播都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讓科技為文藝工作注入新的動能?!?024年,我們已經將AI技術應用在視頻制作等方面,今年,我們鼓勵大家將數字技術應用到舞美設計、音樂制作等更多領域中。”咸順女說。
4、培養既懂科技又懂藝術的人才
在科技與藝術日益交融的今天,藝術人才擁抱科技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年輕演員通過短視頻平臺展現才華,獲得更多曝光與機會;藝術院校運用科技成果,為學生提供沉浸式學習體驗??萍疾粌H為藝術人才搭建了更廣闊的舞臺,也為他們的成長注入新的動力。
短視頻憑借其傳播范圍廣、傳播速度快的特性,在推動戲曲傳播與戲曲人才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文聯主席楊俊認為,對于戲曲演員與創作者而言,短視頻提供了展示創意的平臺,他們能夠將戲曲的身段、唱腔與當下年輕人喜愛的流行音樂及其他藝術形式相融合,使創作更具現代感,從而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短視頻也因此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剛畢業的年輕演員積極運用短視頻,記錄練功日常、生活點滴,展現舞臺上的精彩瞬間與觀眾反饋,這不僅拓展了他們表達藝術的途徑,還延伸了他們的舞臺空間,收獲了大量觀眾的認可,進而激發了他們運用短視頻的動力。”楊俊表示,因為短視頻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年輕演員借此迅速成長,擁有了大批觀眾。
“藝術具有全方位的屬性,涵蓋人類社會的各個層面。學習藝術的群體廣泛,因此培養藝術人才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認真對待。”全國政協委員、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副院長苗潔說,當前,雖然掌握和使用科技的人員眾多,但精通藝術門類技巧的人才卻相對稀缺,“因此,在培養藝術人才方面,我們必須持謹慎的態度?!?/p>
苗潔舉例說,若要培養100名兼具科技與藝術的人才,需要招收50名熱愛藝術的學員和50名具備一定文化素養但無法從事藝術工作的科技人才。對于前者,培養過程中3/4的時間應專注于學習藝術,而1/4的時間可用于科技學習,以培養出既懂科技又懂藝術的人才,他們將為藝術事業添磚加瓦,并推動科技與藝術的融合。對于后者,應將學習重心放在科技技能、網絡傳播、燈光、音響、編程等理論與科技的結合上,并逐漸提高他們掌握和運用科技技巧的綜合素質,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將在科技領域大放異彩。
目前,山西藝術職業學院的智慧教學平臺已投入使用。該平臺集成遠程課程、教學監督及資源共享等多項功能。通過該平臺,用戶可以輕松點擊學習各類優質課程,如精品課程、藝術創作以及名師講座等,從而拓寬知識面。苗潔說:“我們還將不斷努力,使平臺更加智能化、科學化和規范化,以更好地服務于廣大學生。此外,我們正在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融入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內容,確保學生能夠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這些舉措將有助于提升我校的教學質量,培養出更多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人才?!?/p>
來源:中國文化報 (統稿:彭澳麗 參與采寫:彭澳麗、劉淼、李欣然、王偉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