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韓國和中國就不大對付,不僅是歷史上存在諸多糾葛,在近現代社會也可以說是處處和我們作對,近年來,韓國的一些舉動就讓兩國關系蒙上了一層陰影。
2023年,韓國媒體就曾經大放厥詞,大肆宣揚美國的“堤豐”陸基中程導彈系統將部署到韓國,可以隨時對中國的“心臟部位”進行打擊。
然而事實是,這本來就是美軍的成功,但韓國看起來比美國還要興奮,迫不及待地在《韓國日報》特意報道,美軍會在2024年采購4套“堤豐”系統給韓國,韓國就進一步飛升了。
不僅如此,韓國媒體還夸大其詞,對未來做出美好的暢想,認為現在只要對這套系統進行升級改造,就可以發射隱形反艦導彈,直接打到中國北京,還能以分層攔截中朝發射的彈道導彈、高超音速導彈。
韓國的這種自信,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把美國當成靠山,自1948年以來,韓國就一直生活在美國的影子下。
朝鮮戰爭結束后,韓美雙方簽署了合作條約,依據該條約,美國于韓國部署了眾多軍事力量,并且掌握了韓國戰時作戰的指揮權,這種韓美之間不對等的軍事關系格局,導致韓國在外交政策的制定與實施方面常常追隨美國的腳步。
難道事實真的能夠按照韓國所設想的那樣發展嗎?
韓國口中所謂作戰能力極強的“堤豐”導彈系統確實能力出眾,火力覆蓋范圍也很廣,北至俄羅斯遠東、西抵中國華北,可以構成對東北亞的戰略威懾閉環,相較于2017年引發軒然大波的“薩德”反導系統,“堤豐”不僅具備防御功能,更擁有主動打擊能力。
要知道,“堤豐” 系統本身就具備一定的軍事能力,倘若它同時和同駐韓美軍的雷達、宙斯盾艦實現聯網的話,那么就能夠構建起一個將日韓都覆蓋在內的 “殺傷鏈”,如此一來,從對目標進行識別一直到實施打擊,這一過程所花費的時間將會從原來的30分鐘大幅壓縮至僅僅7分鐘,這一改變,會極大地提升對朝鮮 “閃電戰” 的遏制能力。
韓國之所以斷定美國會將其部署在韓國,很大原因也是因為美國退出《中導條約》后,急需在亞太重建中程導彈網絡,而韓國地處朝鮮半島南端,部署“堤豐”可同時壓制朝鮮核設施,還有中國山東、遼寧的導彈基地,形成“北懾朝鮮、西鎖中國”的雙重鉗制。
對韓國來說,更是天大的好事,雖然韓國在2025年也在洲際導彈射程上有所突破,但實際上,韓國現有的“愛國者-3”和“薩德”系統僅能攔截中短程目標,同時,其當前反導體系對高超音速武器的攔截成功率不足30%,而“堤豐”的“標準-6”導彈可填補這一缺口。
當然,雖然野心眾人皆知,在實施步驟上肯定不能這么明顯,如果美國真的要聯合韓國展開打擊,那么一定是漸進式的方案。
先把雷達與指揮單元部署好,對外聲稱 僅僅用于反導,把基地建在濟州島或者郁陵島等離岸的地方,避開中朝邊境的敏感地區,以此來放松中方的警惕。
然而,這種策略有著非常高的風險,中國已經通過《全球安全倡議》清楚地表明反對 “陣營對抗” 的態度,而且解放軍東部戰區在 2025 年新增加的 4 個導彈旅,完全有能力對韓國全境進行飽和打擊。
韓國媒體雖然大放厥詞稱,“堤豐”系統可以攔截高超音速導彈,但實際上,我國東風-17也同樣擁有出色的突防速度,從我國東北部發射后,只要幾分鐘就能飛到韓國,同時突防能力十分強大,“堤豐”系統根本沒有能力攔截。
最后,韓國似乎忽略了一點,你有核武器,朝鮮就沒有嗎?
要是美韓執意要推進這種部署的話,很可能會迫使中俄朝進一步加強軍事方面的協作,甚至會促使朝鮮在事實上擁有核武器,朝鮮和俄羅斯本就已經達成友好合作,如果韓國有什么舉動,俄羅斯很有可能加速向朝鮮提供戰術導彈技術,并在北方四島部署高超音速系統,形成對韓國的對沖威懾。
更別說中國了,就算是朝鮮都已經是有核國家,如果韓國真的敢先發動攻擊,恐怕朝鮮就敢用核彈頭去端掉“堤豐”系統,同樣地,我國想要端掉“堤豐”系統的手段更是多種多樣。
比如,在空軍方面,我們還有殲-20、殲-35等先進的五代機,更別說我們的六代機都已經首飛,韓國想要憑借一套“堤豐”系統就戰勝我國,簡直是癡心妄想。
實際上在韓國內部,針對導彈的部署還有一定的爭議,根據韓國蓋洛普2025年民調,有將近一半的民眾反對“引入可能激化半島局勢的進攻性武器”,而在野黨已明確表示將發起國會聽證,質疑尹錫悅政府“犧牲經濟換安全”的路線。
中國是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韓國也是中國重要的經濟伙伴之一,兩國在地區及國際事務中保持著密切的協調與合作,韓國原本可以繼續友好合作路線,但卻始終要做這些舉動挑戰這種合作關系。
韓國在歷史問題上的一些不當言論,也讓兩國關系受到了影響,例如,韓國在一些歷史問題上試圖篡改事實,將自己描繪成“受害者”,這種做法不僅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也讓兩國在文化交流方面受到了阻礙。
面對韓國的這些舉動,中國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對侵犯自身利益的居心不良者,一定會進行有力的回擊。
“堤豐”系統部署與否,本質是“美國霸權”與“東北亞安全共同體”的碰撞,韓國若選擇成為美國中導戰略的“前沿支點”,勢必淪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而中國推動的雙暫停機制與俄羅斯、朝鮮所主張的“安全不可分割”原則,或許能為半島提供一條超越零和博弈的出路,但這需要各方在導彈瞄準器與談判桌之間做出清醒抉擇。
同時,我們也希望韓國能夠認清形勢,認識到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的重要性。
由于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后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參考資料:
趙懿黑:《大國科技競爭背景下韓國的政策選擇:三邊關系下的非對稱依賴關系分析》,載于《國際論壇》,2023年,第3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