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已故藝人大S生前對前夫汪小菲提起的隱私泄露案在臺北地方法院開庭。然而,這場跨越生死的官司因被告汪小菲的缺席再掀波瀾——他以“急性咽喉炎”為由未現身法庭,僅委托律師提交北京某醫院的診斷證明,引發法官當庭警告:“下次再不到庭就拘審!”
一、庭審現場:法官質疑“生病”真實性,律師辯護難服眾
1. “精準生病”引發質疑
庭審當天,汪小菲的律師稱其因突發急性咽喉炎無法到庭,并提交了北京醫院的診斷證明。但法官指出,汪小菲此前頻繁往返兩岸,3月2日離臺后便未再入境,且生病地點在北京而非臺灣,時間點“過于巧合”。檢方更委婉補刀:“診斷證明像普通感冒,下次請假最好用臺灣醫院的證明。”
網友翻出汪小菲此前三天的行程:3月4日攜現任妻子馬筱梅在臺逛街、探親,狀態極佳;3月6日還與親友聚餐,次日卻突然“病倒”,輿論直指其“裝病避戰”。
2. 法官強硬表態
面對汪小菲的缺席,法官當庭要求其提供在臺新住址以便后續傳喚,并強調“不是生病就能不到庭”,若下次仍缺席將采取拘審措施。這一表態被視為對汪小菲“拖延戰術”的嚴厲警告。
二、案件核心:隱私泄露與家庭恩怨的五年纏斗
1. 隱私糾紛的導火索
案件源于2021年兩人離婚后,汪小菲為反擊大S指控其未盡撫養責任,在社交媒體公開離婚協議書及消費清單,卻未對大S的銀行賬戶、住址等敏感信息打碼,導致隱私大面積泄露。大S生前認為此舉違反臺灣《個人資料保護法》,憤而提告。
2. “家務事”背后的多重矛盾
除隱私糾紛外,雙方還因豪宅房貸、撫養費等問題長期爭執。例如,大S生前居住的信義區豪宅價值4.6億元,每月需償還百萬房貸,但汪小菲拒付后續費用,迫使大S抵押房產。如今大S離世,房貸無人承擔,具俊曄雖宣稱“不要遺產”,卻仍住在該豪宅,遺產分配爭議持續發酵。
三、輿論風暴:從“裝病避戰”到公眾人物的道德拷問
1. 網友嘲諷與法律反思
汪小菲的缺席引發網友群嘲:“生病挑日子精準得可以當天氣預報”“怕被問床墊和電費賬單吧?” 法律界人士則指出,此案不僅關乎隱私權,更暴露公眾人物利用輿論施壓、逃避法律責任的亂象。大S律師強調,隱私泄露已對其造成長期騷擾,而汪小菲律師僅以“疏忽”辯解,難掩行為失當。
2. 家庭紛爭的悲劇性延續
大S去世后,遺產分配、子女撫養等問題懸而未決。汪小菲雖多次表態欲接回孩子,卻始終未行動;具俊曄與大S家人的關系亦撲朔迷離。輿論感嘆,這場官司從“電費清單”鬧到“生死對峙”,最無辜的仍是兩個孩子。
四、未來走向:拘審威脅下的法律博弈
1. 汪小菲的“兩難困境”
若汪小菲繼續缺席,可能面臨拘審甚至敗訴風險。檢方已認定其行為違法,一旦罪名成立,或將承擔刑事責任及高額賠償。而案件結果也將影響其子女探視權及遺產分配話語權。
2. 法官的“最后通牒”意義
法官的強硬態度表明,法庭對拖延戰術的容忍度已達極限。此案或成為臺灣司法處理兩岸跨境婚姻糾紛的標桿,推動類似案件審理程序的規范化。
汪小菲的“生病”鬧劇,撕開了公眾人物利用輿論與法律漏洞博弈的荒誕現實。法官的拘審警告,不僅是對個體的震懾,更是對司法權威的捍衛。正如網友所言:“床墊可以換,電費可以賴,但法律的紅線不能踩。” 這場官司的結局,或將為大S的悲劇人生畫上句號,也為兩岸家庭糾紛的解決敲響警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