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潘玥
2023年10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表示,要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打造全球互聯互通伙伴關系。2024年2月,普拉博沃·蘇比延托當選為印度尼西亞(以下簡稱“印尼”)新任總統,此時恰逢中印尼兩國元首就深化務實合作達成重要共識。普拉博沃支持“全球海洋支點”愿景,積極推動印尼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建設,對中國企業展現出開放合作的態度。
隨著雅萬高鐵于2023年10月建成通車,中印尼鐵路合作迎來新的發展機遇。2025年是中印尼建交75周年,印尼政府將發布《2025—2029年國家中期發展規劃》,極有可能同時出臺新一輪基建投資計劃。在此背景下,如何把握戰略機遇,在雅萬高鐵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雙方在鐵路領域的合作,成為中國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
印尼是一個由17500多個島嶼組成的群島國家,經濟活動主要集中在爪哇島。目前,印尼鐵路網絡主要分布在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全國鐵路運營里程約6700公里,與其國土面積和經濟發展需求極不匹配。在“全球海洋支點”愿景和遷都計劃的雙重驅動下,印尼政府正加大鐵路基礎設施投資力度。根據印尼國家發展規劃署的數據,目前,印尼鐵路建設投資需求達到1850萬億印尼盾(約合831億元人民幣)。
近年來,中印尼鐵路合作已取得顯著成果。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旗艦項目,雅萬高鐵的建成通車和安全運營樹立了雙方合作的新標桿。這條連接印尼首都雅加達與第四大城市萬隆的高鐵線路,將兩地通行時間從原來的3小時以上縮短至30分鐘。
至2024年10月開通運營一周年時,雅萬高鐵已充分展現基礎設施的積極效應與安全化管控的成功實踐,一年內累計發送旅客579萬人次,單日旅客上座率最高達99.6%,帶動萬隆游客數量增長15%,顯著提升了區域經濟社會效益;同時,通過中印尼聯合培訓600名本地運營人員、建立全方位技術保障體系等措施,項目安全化風險有效降低,使雅萬高鐵成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典范項目。
此外,印尼國鐵旗下印尼通勤列車公司(PT KCI)從中國中車采購的11列電動車組項目、雅萬高鐵延長線雅泗高鐵的磋商論證,以及印尼新首都努山塔拉的膠輪車ART項目,都顯示出中印尼鐵路裝備合作的廣闊前景。
電動車組采購項目是繼雅萬高鐵動車組項目后,中國鐵路裝備業在印尼市場的又一新突破,也是中國首次向印尼出口通勤電動車組,標志著中印尼交通運輸業能源轉型合作進一步深化,反映著中國軌道交通裝備在國際市場上的強大競爭力。2025年1月,第一列電動車組運抵印尼,隨后在現場進行一系列型式試驗,充分展現中國鐵路裝備制造的“又好又快”。
可見,在普拉博沃新政府時期,中國鐵路企業在印尼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從印尼國內需求來說,以下三點積極因素格外凸顯:第一,印尼新首都建設正加速推進,作為綠色智慧城市的新首都努山塔拉需要建設現代化、數智化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第二,印尼政府計劃推進跨島鐵路網絡建設,包括加里曼丹島、蘇拉威西島等地的鐵路項目。第三,隨著印尼經濟的持續增長,城市化進程加快,雅加達等大城市的軌道交通升級改造需求也在不斷增加。
然而,機遇與挑戰并存。首先,印尼政府對基礎設施項目的本地化要求日益提高,中國企業需要加強本地化經營,除了人員的本地化外,還要把在印尼投資建廠的計劃提上日程。其次,日本、韓國等國家的鐵路企業也在積極參與印尼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中國企業應在技術發力的基礎上增強競爭優勢。再次,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的融資模式和退出機制需要創新,以適應印尼政府的財政狀況和市場需求。
面對這些機遇與挑戰,中國鐵路企業需要采取更加積極主動的策略。在深耕本地市場方面,企業應加快建立培訓中心,培養本地技術人才,提高本地化采購比例,深化與印尼本土企業的產業鏈合作。在技術方面,中國企業可發揮自身優勢,提供更多適應性的技術方案,滿足印尼不同地區的建設需求。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可探索BOT、PPP等多元化融資方案,降低項目融資壓力。
同時,中國企業還應注重與印尼方面開展聯合研發,建立技術創新中心,推進技術本地化進程。這不僅有助于提升企業在印尼市場的競爭力,也能為未來開拓其他東南亞市場積累經驗。此外,企業還要加強與印尼政府、企業的溝通協調,及時了解政策變化和市場需求,提供更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雅萬高鐵作為中印尼合作的標志性項目,不僅是一條連接雅加達與萬隆的快速通道,更是兩國共同邁向現代化的重要紐帶。普拉博沃新政府時期,印尼正著力推進新首都建設和跨島互聯互通,這為中國鐵路企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放眼未來,中印尼鐵路合作的深化將超越單純的基建項目,通過技術轉移、人才培養、產業協同等多維度合作,助力印尼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目標。這既是落實兩國元首共識的務實行動,也是共建中印尼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海洋支點”戰略對接的新階段,中印尼兩國攜手同行,必將為地區互聯互通和共同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譜寫互利共贏的嶄新篇章。
(作者系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副研究員兼印尼研究中心副主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