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佛教經典《心經》的260字經文被當代書法藝術家曾翔以筆墨解構為一場視覺風暴時,傳統與現代、禪意與激變的碰撞,在方圓藝術空間內迸發出令人震顫的能量。這場名為"心經"的個展,既是藝術家對古老經典的當代回應,更是一次關于藝術本體論的哲學實驗——通過三重解構的遞進式演繹,曾翔將"空性"這一深奧的東方智慧,轉化為可觸可感的視覺語言,讓觀眾在筆墨的裂變中,窺見生命本質的真相。
第一重解構:文字的祛魅與重構
展覽開篇即以顛覆性姿態打破觀眾對《心經》的固有認知。曾翔拋開了傳統書法對經文文本的敬畏式臨摹,轉而以"破"為立,用狂草般的筆勢將文字拆解為純粹的點線結構。墨色在宣紙上的迸濺、枯筆與漲墨的交錯,形成類似量子運動的視覺軌跡。當"色即是空"的經文在飛白的斷裂處若隱若現時,藝術家似乎在質問:文字的形相是否才是束縛意義的桎梏?這種對文本載體的消解,恰是《心經》"無眼耳鼻舌身意"的視覺注解。
第二重解構:媒介的覺醒與反叛
這種對書法創作神圣性的解構,暗合"無苦集滅道"的般若智慧:當藝術創作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媒介本身便獲得了主體性的覺醒。
第三重解構:觀者的在場與空性
在當代藝術愈發陷入觀念狂歡的今天,曾翔的《心經》系列展現出難得的思辨深度。他并非簡單挪用東方符號,而是以當代藝術語言重構了佛學智慧的生命力。那些看似暴烈的筆觸、破碎的結構,實則是藝術家對"諸法空相"的證悟:當文字被解構、當媒介被解放、當觀者成為共謀,藝術終于回歸其本質——一場關于存在與虛無的覺知修行。
展覽持續至2025年4月16日,這場持續兩年的超長展期本身即構成行為藝術:它邀請觀眾在不同時空狀態下反復進入,在筆墨的廢墟與重生中,見證藝術如何成為照見本心的般若鏡鑒。
《線表情系列·心經之二》紙本 85×155cm 2025
《線表情系列·心經之七》紙本 85×175cm 2025
《線表情·心經隸書》紙本 70×135cm 2025
《文畫·心經》 綜合材料 88×45cm 2025
《文畫·觀自在菩薩》 綜合材料 48×71cm 202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