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注文獻來源,請知悉。
前言
中澳關系好不容易迎來“融冰期”,從葡萄酒到龍蝦相繼解禁,讓澳大利亞看到了經濟重新繁榮的希望。
如今就傳出澳政府“要花幾個億強行收回達爾文港”的消息,問題在于這個租期99年的合約可是有明確合同的。
如果澳政府強行收回,必將付出巨額違約金。那么讓澳有這個想法的深層原因到底是什么?而中國又是什么態度呢?
作為澳大利亞澳北區的首府,達爾文港對澳來說十分重要,其原因有三,首先就是達爾文港是澳多元文化的“象征”。
因為距離巴布亞新幾內亞、東帝汶、印度尼西亞等國都很近,所以在此地不止有澳本土土著居民,還有很多的東南亞和東亞移民。
其次,這一地區可以說是澳大利亞的軍事重地,不僅有澳自己的軍事基地以及海巡基地,也有美軍基地。
作為美軍印太地區4大核心基地之一,達爾文港占據重要地位,其原因無外乎在于達爾文港被譽為“通往亞洲的大門”,方便美軍“輸送兵力”。
早在10年前,在這個地方美軍部隊就超過2000人,還部署了各類像是B-52轟炸機和F-18戰斗機等各式美軍“先進”裝備。
至于其三,由于達爾文港距離亞洲最近,所以一直都是重要的出口港口,像是澳大利亞主產的牲畜和礦物,都需要從這里“送出去”。
雖然手握“地緣優勢”這張好牌,但是澳大利亞“牌技感人”,一直以來達爾文港運營的可謂“一片稀碎”。
時間撥回2015年,就能發現當地(澳北)政府陷入愁眉不展的狀態里,不為別的只因為達爾文港年吞吐量不足500萬噸,設備老化更讓這個戰略要地淪為“雞肋”。
當時當中企嵐橋集團帶著5.06億澳元(約合24億人民幣)的租賃方案贏得競標時,時任達爾文市長絕對可以用“天降甘霖”來形容這筆交易。
而中國態度也絕對“夠意思”,可以說協議墨跡未干,中國工程師便帶著2000萬澳元啟動港口升級,硬生生將銹跡斑斑的碼頭改造成數字化樞紐。
自此達爾文港開始搭上了“發展快船”,不僅連續6年吞吐量高速增長,還給當地至少提供了300個就業崗位。一時之間政府開心、企業開心,百姓也開心。
而且我國嵐橋集團還打算繼續加碼,在看到了“成效”后,決定在未來20年把2000萬澳元投資升級為2億澳元,三個“2”真是給達爾文港帶來了無盡希望。
但問題也就出現在了這里,原本這場“租約”的期限是99年,但是近日,澳方卻傳出阿爾巴尼斯政府“要花幾個億強行收回達爾文港”的消息。
本月4日,外媒報道澳政府將準備討論達爾文港的“前景問題”,此舉直指達爾文港近來“營收狀況”。
去年就有媒體“透露”,宣稱嵐橋集團在“2023—2024財年”出現了凈虧損,所以為了保住該港口,嵐橋集團還在中國出售資產。
但這一消息完全是空穴來風,嵐橋集團相關負責人早就多次表示過公司不僅沒有虧損,運營業績還創下了紀錄,他完全不知道這樣的消息是怎么傳出來的?
從澳方傳來消息的其他“口風”中,我們或許能夠略窺一二,發現其中的秘密。
首先在報道中其實透露出來與“安全”和“歸還澳大利亞”這樣的字眼,可見此事或許與地緣政治“有所關聯”。
畢竟去年,澳大利亞才好不容易獲得了葡萄酒和龍蝦的“接進”,本應該迎來久違的中澳關系“融冰期”,此時卻態度轉變,要撕毀合約必然有背后的深層原因。
藏在“安全”字眼背后的,可能是美澳軍事同盟關系里美方的“意思”。
駐澳美軍
如今美國B-52轟炸機在達爾文港上空轟鳴的時候,其起降航線下方竟然有中國公司控制的貨輪穿梭,這種“后門大開”的感受絕對是美國所不愿意的。
但“搞笑”的是,澳安全情報組織其實多次表示過根本“找不到安全漏洞”。嵐橋集團高層奧康納也提及達爾文港一直定期接受安全檢查,所以近10年都沒出過安全問題。
這種一邊借“安全”為名,同時又找不到“安全漏洞”的矛盾態度,正好表明了《澳新美安全條約》就像是套在澳大利亞脖子上的一條“絞索”。
所以阿爾巴尼斯政府此刻“發難”,也絕非臨時起意。北領地議員放風“中企愿出售”的煙霧彈,與2020年莫里森強推的《對外關系法案》一脈相承。
這一招不僅可以讓“澳拿回港口”給美國看,還能近一步針對港口租約背后的“一帶一路”,成為大國博弈的又一“工具”。
可惜啊,澳大利亞甘愿當美國“大頭兵”真有好處嗎?要知道這個達爾文港可是有實實在在的合同,如果違約,澳大利亞很可能面臨高達近30億的違約金。
而且澳大利亞的國際信譽也得全面崩塌。想一下把“豬”給別人養,卻在“豬肥了”后要搶回來吃肉的強盜,誰還愿意和他合作?
說回本次“毀約”事件,就算來自北領地的國會議員高斯林本周表示,已經有“超級基金”表示出了對于達爾文港租約的購買意愿。
但是只要我國企業沒有這個想法,這件事就沒得談,畢竟談判“只是一種可能”,合同可是“切實存在”。
所以北領地財政局長比爾·楊才會在消息傳出來后表示,如果澳政府真的有購買達爾文港的打算,那么澳總理阿爾巴尼斯就該準備掏錢了。
但問題在于澳政府真的愿意付這筆違約金嗎?
事實上當澳大利亞左手想抓住中國的經濟快車,右手卻離不開美國的軍事套索時候,就已經注定發展策略的偏頗與矛盾。
這種矛盾將會再次撕破中澳關系的回暖進程,而達爾文港不僅將失去20億資金注入,更可能重回曾經的破落狀態。
參考資料:
環球時報《將達爾文港租給中企,澳要變卦?》
觀察者網《中方終止對澳葡萄酒征收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澳總理:符合兩國利益》
中國新聞網《中國取消對澳大利亞龍蝦進口限制 商務部回應》
海外網《澳大利亞通過對外關系法案,外交部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