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人民銀行及其各分支機構共計開具605張罰單,罰款金額達4.74億元,最大罰單金額達4673萬元。
63張罰單
2024年,金融機構、信用服務機構以及相關負責人違反《征信機構管理辦法》《征信業務管理辦法》共計有63張罰單開出,罰款金額達1.43億元。廣東、四川、內蒙古三地的罰款金額位列前三。
* 注意:數據來源于公開信息,僅供參考,如有出入歡迎糾正與補充。
廣東、四川、海南三地的罰單數量分列前三。
* 罰單數量分布圖
經梳理發現,“違反信用信息采集、提供、查詢及相關管理規定”“違反征信管理規定”“違反信用評級業務管理規定”等是主要違法違規問題。
* 違規詳情統計
此外,“未按規定定期對高級管理人員和信用評級分析人員進行業務培訓和業務能力測試”“未向社會公開信用報告的基本格式內容和異議處理流程”“未按規定對信用信息系統的安全情況進行測評”“未按照規定報送征信業務資料”“未按規定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報送個人信用信息”“征信異議答復超期”“對信用評價結果進行承諾”“違反個人征信信息安全管理要求”等也是處罰的重點因素,表明仍有征信機構不重視日常程序合規以及征信業務合規的具體規則有待落實。
7家信服務機構被罰
經統計,共有7家信用服務機構被處罰,合計罰款34.15萬元。
其中,除北京中北聯信用評估有限公司是備案法人信用評級機構,其他6家公司均是企業征信備案機構。
* 圖片為AI生成
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新技術在征信領域廣泛應用,大量有效“替代數據”被采集、分析和應用于判斷企業和個人信用狀況,征信已突破傳統借貸信息共享的范圍。
針對金融機構及信用服務機構的合規建設,接下來要提升合規意識,建立基本合規制度,調整和完善規范征信業務全流程,暢通跨部門協作,明確分工的同時將責任落實到人;加強風控水平,建立聯動協調機制,靈活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型技術提升合規工作效率,實現征信監管互通互動;適時調整策略,啟用多種檢測方式,強化監管手段,加大監管力度,防范外部風險蔓延,進一步提升和加速征信業市場化、法治化和科技化水平,助推征信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源點注:統計數據來自中國人民銀行各分支機構網站“行政處罰公示”,截至發稿日,以作出處罰決定的日期為統計口徑,如有出入請以官方數據為準。
?
?
【案例匯編】
【專家觀點】
● ● ● ● ●
【信用案例】
【工作進展】
【值得收藏】
編輯:源源
校稿:昊宇
來源:源點蘇研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