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2陽性乳腺癌約占所有乳腺癌病例的15%-20%。靶向藥物已經大幅改善了患者預后,但如能在維持療效的同時實現治療“降階”(降低治療的強度或時間),則有助于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治療耐受性和治療負擔。
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s)已在多種癌癥中顯示出預測療效的潛力。在HER2陽性乳腺癌中,TILs水平較高的患者通常對治療反應更佳,但此前研究大多關注短期指標如病理完全緩解率、復發風險,缺乏長期生存數據支持。
ShortHER試驗探索了不同療程長短對于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長期生存影響,且納入了TILs等預后標志物進行分析。 近期,ShortHER試驗近10年的隨訪數據發表于《美國醫學會雜志-腫瘤學》( JAMA Oncology ),研究結果揭示了TILs對長期生存的獨立影響,對于TILs≥20%的患者,曲妥珠單抗輔助治療的療程從1年縮短至9周并未增加死亡風險,這為個體化治療提供了新依據。
截圖來源: JAMA Oncology
這是一項在意大利開展的3期多中心試驗,共納入1253例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患者,1:1隨機分組接受兩種不同療程的輔助治療方案:
長療程組:1年曲妥珠單抗+標準化療(4周期蒽環類[多柔比星或表柔比星]聯合環磷酰胺,隨后4周期紫杉類)
短療程組:9周曲妥珠單抗+減量化療(3周期紫杉類,隨后3周期FEC方案[氟尿嘧啶+表柔比星+環磷酰胺])
最終總生存(OS)分析的中位隨訪時間長達9年。此前已在JCO發表的數據顯示,長療程組和短療程組的10年無病生存(DFS)率分別為77%和78%(HR 1.06 [90%CI,0.86-1.31]),10年OS率分別為89%和88%(HR 1.15 [90%CI,0.85-1.56])。盡管在所有患者中的數據不支持短療程方案非劣效于長療程方案(研究設定的HR 90%CI上限為1.29),但在中低風險(淋巴結轉移狀態N0和N1-3)患者中的差異很小,而淋巴結轉移狀態N4+患者使用1年曲妥珠單抗方案有明顯獲益。
此次分析則重點針對TILs的影響。所有受試者中,866名(69%)患者具有可評估的TILs數據,臨床病例特征與缺乏TILs數據的患者相似,在廣泛患者中具有代表性。
分析發現,TILs具有獨立預后價值:TILs水平與遠端無病生存期(DDFS)和OS獨立相關,且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調整了相關因素(年齡、絕經狀態、解剖分期、組織學分級和激素受體狀態)之后,TILs越高,DDFS和OS就越長:
TILs每增加5%,患者遠端轉移或死亡風險降低13%(HR 0.87),總死亡風險降低11%(HR 0.89)。
TILs≥20%、TILs≥30%、TILs≥50%的患者,10年OS率分別達91.3%、93.3%和98.1%。以TILs 30%為截斷值,TILs≥30%的患者死亡風險顯著降低62%(HR 0.38 [95%CI,0.16-0.95],P=0.04)。
TILs水平也影響治療方案之間的療效差異,TILs≥20%的患者可考慮短療程方案。
低TILs(<20%)患者:長療程的療效顯著更優。10年DDFS率在短療程組為81.0%,在長療程組為88.7%(HR 1.78 [95%CI,1.17-2.70]);10年OS率在短療程組為86.9%,在長療程組為91.3%(HR 1.36 [95%CI,0.82-2.23])。
高TILs(≥20%)患者:短療程與長療程的療效相當,甚至略優。10年DDFS率在短療程組為92.2%,在長療程組為87.1%(HR 0.38 [95%CI,0.12-1.22]);10年OS率在短療程為93.1%,在長療程為89.3%(HR 0.36 [95%CI,0.10-1.36])。
▲不同TILs水平患者接受不同治療方案的DDFS和OS結局差異(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由于在多因素分析中,疾病分期是另一個與預后獨立且顯著關聯的因素,研究團隊進一步分析發現,僅在II期患者中,TILs與DDFS和OS之間均具有統計學顯著關聯:TILs每增加5%,遠端轉移或死亡風險降低27%(HR 0.73 [95%CI,0.59-0.91]),死亡風險降低31%(HR 0.69 [95%CI,0.51-0.95])。在I期和III期患者中,雖然呈現出隨著TILs增加、生存改善的趨勢,但不具有統計學顯著差異。
總體而言,此次分析證明了TILs對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OS具有獨立預測作用,在曲妥珠單抗和蒽環類藥物輔助治療中,TILs≥20%的患者(尤其是II期)采用降階治療不會面臨遠處復發或死亡的過高風險。
研究團隊指出,未來還需要針對更多治療方案來驗證、確認是否高TILs患者普遍可以安全地接受降階治療。但這些發現支持將免疫相關特征整合到HER2陽性早期乳腺癌的預后工具中,在臨床病理特征的基礎上,更好指導個體化治療策略。
參考資料
[1] Maria Vittoria Dieci, et al., (2025). Tumor-Infiltrating Lymphocytes and Survival Outcomes in Early ERBB2-Positive Breast Cancer. JAMA Oncol, doi:10.1001/jamaoncol.2024.6872
[2] Conte P, et al., (2023). Nine-week versus one-year trastuzumab for early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positive breast cancer: 10-year update of the ShortHER phase III randomized trial. J Clin Oncol, doi:10.1200/JCO.23.00790
撰文|醫學新視點
編輯 | 阿拉斯加寶
版權說明:梅斯醫學(MedSci)是國內領先的醫學科研與學術服務平臺,致力于醫療質量的改進,為臨床實踐提供智慧、精準的決策支持,讓醫生與患者受益。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謝絕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以任何形式轉載至其他平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