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微信“搜一搜”接入 DeepSeek 的消息沖上微博熱搜,作為一款“國民級”應用,微信的每次微小改動都會引發網友討論,而這次迅速的大動作著實讓人驚訝。
這樣一來,微信搜索在功能上就更加全面了,我身邊有小伙伴甚至都已經把微信當做搜索引擎和百科全書來用,直接代替了度娘。
看見微信動作這么快,最著急的莫過于百度了。按照百度那個祖傳拖延癥的性子,我本來以為至少也得干著急幾個月后才能想出對策,沒想到這次直接給逼成了閃電俠。
微信接入 DeepSeek 的第二天,百度閃電官宣4大動作:文心大模型免費、開源、搜索接入 DeepSeek,甚至連夜將 APP slogan 改回15年前的“百度一下,你就知道”,這一系列動作堪稱“應激反應”,細品這波操作,活脫脫是一部《互聯網懺悔錄》:曾經的搜索霸主,正在用打臉的速度向用戶低頭。
圖源 百度官方公眾號
網友們一直吐槽百度掉錢眼里不是沒有道理的。
除了大模型,我們知道百度的老本行是做搜索的,曾經標榜"簡單可依賴"的搜索王者,近十年卻沒好好干本職工作。
好在百度現在回過味兒了,不僅在AI方面痛定思痛祭出“免費+開源”組合拳,把收費按鈕摳掉,而且終于從彎路上剎車,要回歸做“搜索引擎”的本心了。
當百度連夜撤下"生活更好"slogan,換回15年前的"你就知道"時,這場遲到的自我革命終于邁出關鍵一步。
右為新版
百度回歸初心的底層邏輯很樸素:搜索不該是廣告陳列室,更不是“淘寶”、“攜程”和“抖音短視頻”。作為一個二十年百度老用戶,這次更新最讓我意外的不是技術參數,而是那些具體到可觸摸的體驗改良:
實測搜索「哪吒2票房數據」,前三位不再是廣告,而是切題的票房排名、實時票房、電影全網短評,甚至還有哪吒海報掛在開頭。這種「要答案給答案」的粗暴,反而比一些大模型發布會上的參數競賽更打動我。(PS:女朋友第一次沒罵我"推薦的什么垃圾網站")
百度熱搜更是一個讓我很驚喜部分,要知道現在微博熱搜已經沒法看了,全是娛樂新聞,好不容易有個感興趣的了,點進去也常常不知所云。
而重新出發的百度熱搜顯然做足了功課,比如我點開“iPhone 17屏幕尺寸或全線增大”的熱搜,不僅有 AI 總結出的資訊,還附帶視頻解讀和相關新聞,一次性了解全部爆料,這才是搜索本該有的樣子。
甚至我奶奶這種不愛打字,普通話又不好的老年人,也能直接說方言來進行語音搜索。你別說,識別準確率還真挺高。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改動——接入 DeepSeek 后,百度把原先藏很深的 AI 對話,直接挪到了頁面底部。
不得不說滿血版就是好用,基本上不再會有原先 DeepSeek 那種問一句繁忙一整天的情況了。
這些改進看似瑣碎,卻直擊用戶體驗的痛點。百度這波“逆潮流”,反而踩中了沉默大多數的剛需——那些只想查知識、找攻略、問度娘的“互聯網老實人”。
一周內“四連更”釋放出積極信號:百度開始從封閉走向開放。文心開源、接入第三方模型、回歸搜索老本行,這些舉措若能持續,或許能扭轉“大公司病”的頹勢。
但隱患依然存在:盲目追求技術參數、忽視用戶體驗的教訓歷歷在目。若百度能堅持“少折騰風口,多解決具體問題”,或許真能如網友所言:“不作死,就能活。”
現在的百度就像考場上學渣突然奮筆疾書:雖然字丑還老涂改,但至少態度端正了。
至于能不能逆襲?且看它這波開放能不能堅持到用戶口碑攀升。
互聯網沒有永遠的王者,只有持續解決問題的價值。當百度不再執著于成為超級 APP,而是甘愿做那個「答案鋪子」——不亂塞新功能、不勸你開會員、不騙你點廣告,或許這才是搜索最體面的活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