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文心一言
首發 | 洞見青年·芳華青年
芳華青年:一個有獨特視野、有感情有溫度的青年朋友。說真相,傳真情,品百態人生,看芳華青年。歡迎關注我們,寫文不易,請尊重原創,轉載請聯系后臺。
中國和烏克蘭竟然簽署了《農產品輸華議定書》!
眾所周知,隨著美國的施壓以及俄烏沖突的兩個當事國的疲憊,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即將迎來重要轉機。
可就在這個決戰時刻,中國和烏克蘭卻簽署了兩份協議!隨機在網上引發巨大熱議。
2025年3月6日,中國駐烏克蘭大使馬升琨和烏克蘭農業部官員在基輔簽了兩份文件,正是這兩份文件,引發爭議。
這份看似普通的農業協議,卻在中文互聯網上炸開了鍋——有人調侃“中國吃貨要拯救烏克蘭經濟”,有人質疑“這時候買豌豆是不是資敵”,還有人操心“烏克蘭豌豆會不會擠垮國產豆農”。
一粒小小的豌豆,真的有四兩撥千斤的功效、能夠攪動國際政治關系的新格局?
是的,就是有這種威力。
畢竟中國向來很擅長玩這種四兩撥千斤的游戲,還記得1971年中美小球轉大球的著名事件嗎?
其實,中國和烏克蘭關于農產品的貿易,是有悠久歷史的。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而烏克蘭作為“歐洲糧倉”,擁有廣袤的肥沃土地和豐富的農業資源。
可是因為戰爭的緣故,烏克蘭急缺錢,缺的要命的那種,但是農產品又出不去,所以很著急。
當然,有人會說了,都在打仗,哪有心思種糧食?哪還有土地種糧食?
你還真錯了。
首先,打仗和重地是兩回事。
打仗的人上前線打仗,農民該種地還是得種地,這就叫各司其職。不可能因為戰爭,大家都瞅著戰況不吃飯了。
其次,說起土地的問題,就更不用擔心了。
戰爭膠著點主要在烏東地區,而糧食主產區在烏西。并且戰爭襲擊的主要是軍事設施,一般民用設施和農田是不會被攻擊的,這既是國際共識,默認的規矩,也是為了節省開支費用。
畢竟每一顆子彈都是有很高成本的,沒必要浪費在非軍事區域。所以,此次簽署的豌豆和野生水產品協議,是中國繼玉米、大豆、蜂蜜等之后進一步開放市場的舉措。
烏克蘭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國家。
這次協議延續了自2019年以來的農業合作態勢,通過貿易紐帶增強中國在東歐的經濟存在,平衡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同時為未來基礎設施、技術合作等領域的拓展鋪路。
烏克蘭2023和2024年度豌豆產量達40.9萬噸,預計未來將增長至47.6萬噸,這么多豆子烏克蘭自己消化不了,拿來還錢搞戰后重建才是正經事。
而中國市場的開放不僅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也為其提供了穩定出口渠道。
所以,這項協議應該說是延續,是歷史協議的延續,并不是什么新鮮事,所以網上很多臆想和猜測,都是自以為是的推測,是站不住腳的。
當然了,如果非要說點背后的意義,也不是沒有。首先就是對沖中美貿易戰的風險。
眾所周知,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這些年從美國進口了大量農產品,尤其是豆類。
美國高度發達的農業配套設施,持續向中國出口了大量物美價廉的豆類。
但是這些年,隨著特朗普關稅大棒的肆意揮舞,導致價格飆升,所以中國急需新的渠道來穩住局面。
而烏克蘭不僅有優質的豆類,還有很高的市場需求。
烏克蘭因戰爭和西方制裁面臨財政缺口,農業出口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2024年魚類出口額同比增長80.3%至5630萬美元)。
擴大對華出口不僅能增加外匯收入,還能鞏固其作為國際農產品可靠供應國的地位。
而且近些年,世界格局已然發生劇烈變化,戰爭和氣候變化加劇了全球糧食供應鏈的脆弱性。
中國作為糧食消費大國,通過與烏克蘭合作分散風險,減少對傳統供應國(如美國、巴西)的依賴,增強供應鏈韌性。
烏克蘭則借此開拓亞洲市場,減少對歐洲單一市場的依賴。
中國此時簽署協議,算是對烏克蘭的“雪中送炭”,也間接削弱了美國在烏經濟領域的影響力。
同時,俄烏沖突接近尾聲,烏克蘭急需戰后重建支持,中國通過經濟合作而非軍事介入的方式介入,既符合中立立場,又為未來深化合作奠定基礎。
所以這時候簽訂這項協議,既能達到雙贏的局面,又能直接立即落地,無論對烏克蘭還是對中國,都是有好處的。
其次就是地緣政治的布局。
中國通過和烏克蘭在經貿農業方面的合作為契機,打開烏克蘭市場,不僅可以提升兩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可以為地區和平做貢獻。
尤其是以這種和平的方式介入歐洲,不僅可以拿到更多歐洲地區的籌碼,還能順勢牽制俄羅斯。
是的,沒錯,另外一層更深層次的意義就是牽制俄羅斯。
因為最近俄羅斯有兩件事,讓中國感到不安,或者說不爽。
第一是中美之間突然開始密切合作,親密起來。在中美貿易關系急劇惡劣的形勢下,美俄突然走近,不得不令人提防。
第二件事就是俄羅斯開始拉攏中國的大后方——緬甸。
鳳凰網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4日在莫斯科會見到訪的緬甸領導人敏昂萊,不僅說要幫緬甸搞核電站項目,還邀請他參加5月份在莫斯科舉行的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閱兵式。
這一招不簡單,以前俄羅斯就幫東南亞一些國家搞過清潔能源,現在竟然跑到我們的大后方搞事情,明顯是為了給中國找不痛快。
既然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
所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和烏克蘭關系搞好點,也是一種地緣政治關系的布局。
中俄雖在對抗美國霸權問題上形成“背靠背”合作,但兩國在歷史、地緣利益和區域影響力上仍存在潛在競爭。
這些年,俄羅斯小動作不斷,一直在通過加強與印度、越南、中亞國家的關系,試圖擴大在亞洲的影響力,尤其是深入我國大后方,拉攏我們的鄰居搞事情。
所以,中國這些年也沒閑著,通過深化與烏克蘭、波蘭等東歐國家的合作,逐步進入俄羅斯的傳統勢力范圍,也算是以牙還牙的策略了。
最后就是避免俄羅斯“單極勝利”。
俄烏沖突以來,中國雖未公開支持任何一方,但長期主張烏克蘭主權和領土完整。
若俄羅斯在沖突中大獲全勝,可能導致其在中亞和東歐的勢力范圍進一步擴張,甚至可能在中俄合作中提出更多要求。
中烏合作可幫助烏克蘭維持一定的經濟韌性,間接延長俄羅斯的戰略消耗,從而維持東歐地區的力量平衡。
其實,布局并非今天才開始的。中國和烏克蘭的關系一直都還不錯,只是俄烏沖突的時候,為了對抗美西方的虛偽仁義,我國才沒有明顯的譴責哪一方。
中國近年來通過“一帶一路”框架下的中吉烏鐵路、中歐班列等項目,逐步加強與東歐國家的聯系。
烏克蘭作為東歐農業和資源大國,是這一布局的關鍵節點。
通過農產品貿易,中國既能鞏固與烏克蘭的經濟紐帶,也能為未來基礎設施、能源等領域的合作奠定基礎。
而且簽協議的時候,烏克蘭農業部更放話:“豌豆只是開始,接下來還有玉米、禽肉、寵物食品排隊進場。”
這話當然不是憑空吹出來的,因為中國每年進口寵物食品近百萬噸,要是烏克蘭的狗糧罐頭能拿下1%份額,就夠烏克蘭戰后重建好多道路了!
所以你看,國與國之間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咋會有簡單的孰是孰非之說?
又怎么可以用站隊這么簡單的方式去衡量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系呢?
這些年俄烏沖突牽扯了太多西方尤其是美國的精力,何嘗不是中國喘息的機會呢?
而隨著決戰時刻的到來,我們既不希望烏克蘭輸得太慘,也不想要俄羅斯贏得太多,更不想美國瓜分所有,所以適時出擊,以和平的方式,為中烏兩國人民友好關系送上新的保障,何嘗不是一種智慧呢!
所以你說,一粒豌豆的能量大不大呢?
聲明:圖片源于網絡公開內容,非商業用途,僅分享使用,如不慎侵權,請聯系刪除。
寫文不易,如果覺得寫的還不錯的話,請您動動您的發財手,點個贊和在看,給我們一點鼓勵吧!
AI引導未來,有關AI ,有關DeepSeek,有關寫作等,有興趣探討的朋友歡迎學習交流:feihongya1(添加請備注說明)
作者:文心,文字工作者,社會新聞焦點深度報道者,主要從事企業推廣、運營策劃、網站建設,如有合作請私聊。推薦公眾號:洞見青年,點擊下方名片或搜索關注。
教授“出軌門”女學生,竟然還在正常上課!
春風得意、硬剛到底?
沒想到,DeepSeek的果子,竟然被騰訊摘走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