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看到了昨天界面新聞發的這條推文《民航局對海航開展“全面運行安全審計”》。
安全審計是什么?
從專業定義說,安全審計是民航局依據國際民航組織標準和建議措施、國家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及民航規章、標準和規范性文件,對航空公司、機場、空管等單位進行的安全符合性檢查,屬政府安全監管行為。
民航業內的安全審計,主要是為了通過系統化、標準化的檢查,確保民航單位符合國際民航組織標準、國家法律法規及行業規章要求,提升安全管理能力。
安全審計有多個類型,例如普遍安全監督審計計劃(USOAP),是指國際民航組織(ICAO)定期對各成員國開展安全審計,用于評估國家對安全監督以及航空器事故和事故征候調查的能力。
國際航協運行安全審計(IOSA)是由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制定并實施的全球性航空安全審計項目,旨在通過標準化評估提升航空公司的運行安全水平。
中國民航的運行安全審計是由民航局或者合格證管理局發起,為確認航空運營人安全和運行管理系統的規章符合性和系統安全符合性是否滿足運行合格證和運行規范的要求,繼續開展全部或者部分運行,實施的全面安全審查。
需要強調的是,2024年民航局發布了第八版《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CCAR-121-R8),要求航空承運人應當于2026年1月1日之前完全符合本次修訂版的要求。
根據民航局的工作計劃,在2025年年底前要對全國所有的航空公司都要結合CCAR-121-R8補充審定做一次運行安全審計工作。
安全審計是民航業常規的工作,民航局對航司的審計是計劃性的,這次海航接受的審計就屬于這一類。
可以說,接受安全審計不僅是企業安全管理的一部分,更是公司提升合規能力、系統性提升安全管理的重要契機。
這次對海航審計的內容,或將重點聚焦在綜合安全、安全管理、組織管理、飛行運行、運行控制、客艙安全、地面運行、訓練管理、適航維修、新機長資質能力評估等方面。
關于安全審計的內容太過專業,可能很多人都沒耐心完全了解,說實話,我也只能算是一知半解,談不上專業。
不過,我們可以理解為“安全審計”是政府對民航生產經營單位在航空安全運行領域的一次“大體檢”,每個民航企業都會經歷,完成“體檢”有助于進一步提高企業安全運行水平,使企業變得更加“健康”。
眼下,這場“大體檢”來到了海航身上,審計時間上,就是民航局文件中提到的3月10日至4月18日。
然而,“體檢”結果還沒出來,全網開始各種猜測,對海航總體安全管理“貼標簽”做出評判,自然是不夠客觀理性的。
據界面新聞中的民航明傳電報截圖中顯示,“今年以來,海航股份共發生飛行機組原因不安全事件5起”,這5起具體是哪5起,我和大家一樣不得而知。
問題指向了“飛行機組”,其實業內人士都明白,“飛飛整整”、“邊飛邊整”幾乎是全國飛行隊伍的傳統常態,一些不安全事件經常似乎有規律性的扎堆冒出來,印證著“怕什么來什么”的墨菲定律。
但只要有人操作,就一定會出錯。就像馬路上的汽車,剮剮蹭蹭幾乎不可避免,飛機也是一樣,全球民航其實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各種各樣的不安全事件,這是客觀規律,不可能絕對化。
但這些不安全事件,絕大多數是無后果違章,哪怕是嚴重差錯或征侯也不能簡單與造成航空器事故劃等號。但發生不安全事件后如果置之不理,不能及時查找原因,就容易使小隱患轉變為大問題。
民航系統一般通過有效的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及時查改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以及管理缺陷,從組織上、系統上以及各種維度分析事件原因,消除隱患,降低風險,使安全態勢保持在可接受的水平。
需要指出的是,同類型的不安全事件,以及這種安全審計,包括國航南航東航等央企航司在內的大小航司,其實都經歷過許多次,安全審計并不代表一種否定,對業內人士來說,這不會有太多大驚小怪。
若每一次行業內的同類事件都被媒體拿出來過度解讀,引發全網關注,則容易誤導那些不明就里的“吃瓜群眾”胡思亂想,甚至容易使得不了解民航的老百姓懼怕乘機,對中國民航安全運行降低信心。
當然我們在對這個問題進行關注的時候,也不要忽視海航這些年在安全領域做出的努力。
海航自1993年創立以來至今,已連續安全運行30余年,也曾連續5年獲評“國際十大最安全航空公司”稱號。
2024年,海航航空集團運輸航空嚴重征候和飛行人為原因征候萬時率為零,飛行安全表現位于行業前列,旗下各航司順利通過民航局安全管理體系審核和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OSA審計,安全體系持續完善。
在民航局關于2024年民航安全作風建設工作情況的通報中,海航航空集團共計10個集體和個人榮獲民航安全作風建設優秀班組和先進個人稱號。
2024年,新海航累計實現安全飛行31年逾2000萬小時,其中旗下海南航空實現連續安全飛行1000萬小時,獲民航局授予“飛行安全鉆石一星獎”,成為國內第一家榮獲此項殊榮的民營航空公司。
其實我們都知道,對于任何一家航空公司來說,安全線都是生命線,“安全是立身之根本”。海航作為一家經歷了大起大落的民營航司,能夠保持如今的安全運行紀錄,實屬不易。
鋪墊完這些,我還想提提方大。
都知道遼寧方大集團旗下有五大板塊,每一個板塊、每一個產業、每一家公司其實都與“安全”二字密不可分。說的直白一點,我相信在整個方大集團內,一定有著“安全線就是生命線”的強力約束,所有一切生產都會圍繞“安全”進行,換句話說,方大應該有著極其豐富的安全管理經驗。
自新海航加入方大以來——具體措施就不贅述,只看這些標語——“安全管理怎么嚴都不為過”、“寧聽罵聲,不聽哭聲”、“時時放心不下”,很樸實,卻很現實。
就我跟海航各個部門的朋友溝通時,也是真真切切的能感覺到他們在安全方面時時刻刻繃緊的那根弦兒。
據海航統計,新海航前三年已累計投入近360億元用于航材采購和維修資金,在民航業的低谷時期加重加厚安全管理,不可謂不重視安全。
寫完上面這些,其實我更想表達的是,這次局方安全審計,對于海航來說,既是鞭策,也是機遇。
海航過往的安全業績見證了其深厚底蘊與不懈努力,而當下的審計更像一劑良藥,幫助海航再度深入梳理流程、排查隱患,在組織管理、資源配置等各個關鍵環節查缺補漏,提高“免疫力”,實現安全管理體系的全面升級,以更嚴謹規范的姿態推進未來的安全生產工作。
從機遇層面看,這也是海航繼續塑造形象、提升實力的絕佳窗口。
憑借方大集團豐富的安全管理經驗,加之自身持續投入的決心,海航有望通過審計整改,實現安全管理體系的全面升級,不僅化解現存問題,更能借助科技與創新手段,打造更智能、高效的安全保障模式。
相信在此次審計的鞭策和指導下,在方大集團的助力以及海航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海航會用行動證明,他們比以前更值得全社會信任和托付。
加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