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5年3月初,特朗普在演講中便發出呼吁,希望廢除拜登時期通過的《芯片法案》,并用提高關稅的形式替代補貼。這場關于芯片產業的爭論仍在持續,如果芯片法案真的被廢除,外界普遍猜測特朗普可能會放棄兌現美國已承諾的補貼措施,甚至可能追回已撥付的資金,而臺積電的百億補貼恐怕就要泡湯了。
2022年8月,芯片法案被通過,其目的是為了提升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競爭力,減少對外芯片供應的依賴。據悉,該法案為在美新建或擴建芯片工廠提供高達390億美元的直接補貼,同時提供貸款支持和25%的稅收抵免。
所以這一法案吸引了英特爾、臺積電等全球主要半導體企業紛紛宣布在美國的投資計劃。英特爾計劃在五年內投資1000億美元,用于建設和擴建芯片制造工廠,為此它可獲得85億美元的補貼款,并可申請高達110億美元的貸款。臺積電也承諾在亞利桑那州投資650億美元,能獲得66億美元的補貼款和50億美元的貸款。
而原本特朗普對芯片法案的質疑和不滿早就由來已久。
早在去年10月競選期間,他就批評芯片法案 “糟糕透頂”,稱美國拿出數十億美元讓富裕的公司借錢建廠,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他認為可以通過設定高額關稅,迫使企業免費來美國建設芯片工廠。1月27日,他再次表示芯片公司不缺錢,不需要補貼,而是需要面臨關稅壓力。在3月4日的演講中,特朗普更是直接呼吁廢除芯片法案,稱投入的上千億美元毫無意義。
就在特朗普發聲的前一天,3月3日,臺積電剛宣布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追加1000億美元投資,擴大產能與布局。然而特朗普卻在次日回應稱 “我們一分錢也不會給他們”。這對于臺積電來說,是個巨大的打擊。原本期待著通過美國的補貼來降低投資成本,如今補貼可能落空,投資計劃的推進或許會面臨更多困難。
再加上對臺積電來說,現實遠比計劃骨感的多,比如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5nm芯片工廠,試產良品率不足50%,遠低于其本土工廠85%的水平;關鍵是在美國建廠的成本比本土要高出30%-50%不止,工程師薪資更是要高出3倍不止。
不過,廢除芯片法案并非易事。該法案最初在美參議院是以60票的門檻通過的,廢除它同樣需要獲得60票支持。從2022年留任至今的議員大多并不支持廢除該法案。而且,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芯片法案的資助項目已覆蓋二十多個州,這些州的利益相關者為了自身利益,大概率也會對廢除法案持反對態度。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特朗普廢除芯片法案的提議,反映了美國在半導體產業上的搖擺不定。對于臺積電來說,芯片法案充滿不確定性,臺積電的百億補貼也懸而未決。
但基于該“芯片法案”做出的一系列決策,如今看來充滿了短視與冒進,實在值得批判。
臺積電本應憑借自身強大的技術實力與成熟的市場運營經驗,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穩健前行。然而在面對美國拋出的《芯片法案》這一 “橄欖枝” 時,臺積電卻似乎喪失了應有的理性判斷。
從投資決策來看,前后總計1650億美元如此巨額的投資,其背后很大程度上是被補貼的誘惑蒙蔽了雙眼,忽略了美國的多變性。特朗普對芯片法案的反對,充分暴露出臺積電在投資決策時的短視,它沒有預見到美國換屆可能帶來的政策180度大轉彎,這種盲目跟風式的投資,極有可能使大量資金陷入泥沼,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再者,臺積電為了美企訂單以及獲取補貼,甘愿入局,一步步淪為美國實現其產業戰略的棋子。這不僅體現在投資建廠上,還體現在技術合作等方面。長此以往,臺積電可能會在技術研發方向、市場布局等關鍵領域受制于美國,其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的獨特優勢也將被削弱。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的發展中,若臺積電不能及時反思、調整策略,擺脫對美國的過度依賴,重新找回自主發展的道路,那么曾經輝煌的臺積電,或許將在這場芯片產業的浪潮中淪為博弈的犧牲品。
正如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晚年反思:“我們曾以為技術無敵,后來才明白,比制程更復雜的是人心與局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