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讓他們吊在那兒曬著吧,曬足七七四十九天,他們就長記性了。”這是一位網友在看到三名工人被體罰后發表的評論。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事情并不像表面那么簡單。那么,生命安全和所謂的“侮辱”,究竟哪一個更重要呢?
3月10日,四川宜賓的一位網友在社交平臺上分享了一段視頻。視頻中,三名工人被吊在工地門口“示眾”,旁邊站著一名疑似包工頭的人,似乎在監督他們。這一幕讓人不禁疑惑,見過領導口頭教育的,但這種當眾“體罰”的方式還真是頭一次見。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三名工人都戴著藍色安全帽,穿戴整齊,周圍圍觀的幾乎都是工地上的工友。有人拿出手機拍攝,一邊拍一邊憋笑。三名工人則像犯錯的孩子一樣低著頭,一言不發。按理說,即使犯了錯,也不該被如此“體罰”。這些工人大多是家里的頂梁柱、孩子的父親,在外面卻遭受這樣的對待,實在令人難以接受。如果被他們的孩子看到,即便嘴上不說,心里也會非常難受。
對此,有網友表示:“干過工地的人都知道,有時候苦口婆心講半天,工人就是不聽,只有罵兩句才肯聽話。一旦出事,安全員也脫不了干系。”但也有網友認為:“既然他們能老老實實被吊起來,說明他們是老實人。與其這樣體罰,不如扣工資或者口頭教育。這包工頭的做法簡直像黑社會。”
后來得知,這三名工人被吊起來“示眾”是有原因的。項目負責人在工地巡邏時發現,他們在高空作業時未按規定佩戴安全帶,這是極其危險的行為。如果沒有發生事故還好,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設想,不僅是個人的悲劇,還會牽連整個家庭,甚至項目負責人也會受到牽連。
好在負責人及時發現,并采取了這種極端的方式,將三人帶到安全帶使用體驗區,吊在工地門口進行警示教育,目的是提升工人們的安全意識。從視頻中看,這三名工人并不像是新手,可能在工地干了很長時間,但對佩戴安全帶的懈怠行為確實不妥。
近年來,因工人操作失誤導致的事故屢見不鮮。例如,某工廠員工因未佩戴護具操作機器,導致左眼嚴重受傷,最終失明。由于是個人操作失誤,工廠未予賠償,員工只能領取傷殘補助金。這樣的教訓告訴我們,絕不能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項目負責人之所以采取這種極端方式,也是出于對工人生命安全的重視。
然而,隨著視頻在網絡上引發熱議,原本以為大家會支持負責人的做法,畢竟這是對生命的重視。但出乎意料的是,許多人提出了質疑,甚至有律師指出,這種行為已經違法。北京德恒律師事務所的李保坤律師表示,不應以侮辱、體罰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強迫勞動或侵犯工人合法權益。
律師認為,項目負責人的做法雖然初衷是好的,但本質上仍屬于違法行為。將工人吊在門口“示眾”,帶有明顯的“侮辱性質”,侵犯了工人的人格尊嚴和人身自由。這種“任性侮辱式體罰”只會適得其反。
3月11日,官方對此事作出回應,表示住建部門將與項目方溝通,規范教育模式,同時更加顧及工人的感受。然而,網友們對此并不買賬,甚至有人直言:“吊得好!”有網友表示:“支持這種做法,必須給他們懲罰。如果真出事了,連后悔的機會都沒有。”還有人說:“扣錢可能沒用,但被吊一次絕對終身難忘。”
網友們的話雖然直白,但也不無道理。很多時候,口頭教育確實效果有限,只有親身經歷才能讓人銘記。盡管方式可能不妥,但項目負責人的初衷是好的,畢竟高空作業一旦出事,后果無法挽回。
律師所說的“侮辱”,在某種程度上恰恰體現了項目負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生命安全相比,這種懲罰并不算過分。正如網友所說:“一個是活著被吊著圍觀,一個是摔死后躺在地上被圍觀,你會選哪一個?”
話雖糙,但理不糙。看待問題需要全面,但這并不意味著提倡“體罰”行為。人不是工具,安全管理不應建立在“侮辱”之上。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對于這件事,大家怎么看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