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歐盟加征關稅
意外引發歐洲消費者轉向本土品牌的風潮
在社交媒體的推動下
越來越多歐洲人開始尋找美國產品的替代品
▌特朗普關稅引發歐洲消費者支持本土商品潮
據nos.nl報道, 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政府宣布對加拿大征收進口關稅后,加拿大消費者迅速發起“支持國貨”運動,主動減少對美國產品的依賴。而如今,隨著歐盟也成為美方關稅的目標,類似的趨勢正在歐洲蔓延。
在多個網絡論壇上,成千上萬的歐洲網友開始分享本地品牌的替代品。在法國,一些Facebook群組的成員已接近2萬人,而在Reddit上,用戶甚至專門建立了一個網站來推薦歐洲制造的產品。
來源: nltimes.nl
Rabobank經濟學家Olaf Zwijnenburg指出,社交媒體加速了這一趨勢的擴散,使其迅速獲得大眾關注。他表示:“這種趨勢可以帶來正面或負面的市場影響,但很明顯,歐洲消費者正在以行動表達對特朗普政策的不滿。”
在西班牙,一些超市顧客甚至將美國產品“倒置”擺放,以此提醒其他顧客選擇本土品牌。
有些國家已經開始推出措施鼓勵本土消費。例如,在丹麥,一家超市推出了專門的“歐洲制造”標簽,以幫助消費者更容易識別本地產品。
本地品牌受青睞,超市“自有品牌”成首選
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分辨哪些品牌是美國產品并不容易。例如,Honig在荷蘭被認為是本土品牌,但實際上,它早在20多年前就被美國食品巨頭Kraft Heinz收購。
然而,零售專家普遍認為,在荷蘭推行類似措施的可能性較低。Kitty Koelemeijer指出:“除非消費者能直接從標簽中獲益,否則這種額外信息可能只會讓購物變得更復雜。”
而在荷蘭,消費者如果想盡可能避免購買美國產品,可以選擇超市的“自有品牌”(huismerk)。零售專家Eelco Hos表示,這些品牌通常由超市自己運營,并且絕大多數產品都在歐洲生產。
零售專家Kitty Koelemeijer則認為,雖然荷蘭消費者對美國產品有很高的忠誠度,但這一局面正在發生改變。“曾經,‘美國制造’是產品質量的象征,就像‘意大利制造’的服飾一樣,但現在,這種觀念正在松動。”
不過,ING經濟學家Dirk Mulder提醒,消費者雖然對全球政治局勢不滿,但改變消費習慣并不容易。“我們已經習慣了某些品牌、口味,突然轉向其他產品并非易事。”
數字服務的“抵制”更難實現
除了食品和日用品,美國的科技服務在歐洲也占據主導地位。Google、Apple、Microsoft等美企的服務已經深深嵌入歐洲人的日常生活,想要抵制這些公司并不容易。
ING經濟學家Mulder表示:“如果更換瀏覽器或搜索引擎不會影響使用體驗,消費者可能愿意嘗試。但讓他們徹底放棄Gmail等核心服務就要難得多。”
消費者對品牌的期望正在改變
無論最終抵制美國產品的行動是否會大規模展開,越來越多的歐洲消費者正在重新審視他們的購物選擇。
Rabobank的Zwijnenburg強調:“如今,消費者不僅關注商品本身的質量,還希望品牌在政治和社會議題上做出明確表態。他們的選擇,不僅影響市場,也可能影響全球企業的商業決策。”
相比法國和丹麥等國家,荷蘭人相對務實,不太傾向于抵制行動。然而,如果越來越多的歐洲人選擇本土品牌,這將有助于歐洲經濟發展,但也可能帶來一些負面影響。Mulder舉例道:“比如,Coca-Cola在荷蘭的瓶裝工廠可能會受到影響,一旦消費者減少購買相關產品,工廠、辦公人員和相關崗位可能面臨風險。”
你怎么看?評論區聊聊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