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一點,表妹小敏跟我發信息哭訴。
她說,自從結婚后,就一直由她掌控家里的財政大權,老公的工資銀行卡,也始終在她手里攥著。
前段時間,買基金虧了兩萬。
當她把這個事情告訴老公后,沒成想卻引發了軒然大波。
她老公給了她兩個選項,要么讓出管錢的權利,要么就地離婚。
小敏說,她萬萬沒想到這件事情,能讓婚姻遇到這么大的考驗,也無法相信,因為自己虧了錢,就得面臨丈夫的審判。
聽完這些,讓我想起英國《金融時報》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
68%的夫妻矛盾,源于財務問題。
那么問題來了,在家庭里,到底該“丈夫管錢”還是“妻子管錢”呢?
今天咱們不站“性別”的隊伍,從心理學角度,來揭示家庭財富管理的真相。
答案,或許跟大家想的不太一樣。
01.家庭財務管理權的“誤區”
說起家庭財務的管理權,我們在與另一半的生活中,常常會陷入到幾個誤區里。
比如說,在刻板印象里,總會把“精打細算”這樣的標簽與女性綁定。
就像父母那代人,大部分夫妻的錢,都由女方來管。
基于這樣的常識性習慣,可能我們不少人,都會下意識的把財政大權和女方緊密的連接在一起。
可實際上,單一的性格特質,并不能彰顯在財務管理上的優勢。
而且劍橋大學曾經進行過跟蹤研究,結果發現:
在財務的管理、投資和決策準確率上,男女差異僅為3%。
這也就告訴我們,不能被鐫刻在骨子里的思維烙印而帶偏。
其次,在不少男性眼里,主動的把錢交給另一半管理,體現了一個男人的擔當和責任感。
但問題是,不同家庭的財務狀況差別很大,稍有不慎,可能就會引起家庭的全面失衡和復雜的連鎖反應。
所以,在金錢問題上,若是一味被“情感”左右,那么很容易釀下難以挽回的損失。
當然,在財務管理問題上,還有一個“誤區”。
就是大多數女方,會把財務的管理權,當作自己安全感的來源。
在不少女性眼里,只有掌控家庭財務,才能在婚姻關系中,有底氣、有退路,腰板挺得直,更能防備老公的一些不軌行為。
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真正的安全感,一定不是靠掌控對方的“錢”來獲得的,而是依賴自我的成長。
更何況,哪怕把錢都攥在自己手里,真的能確保對方對自己始終忠誠嗎?
答案一定是未必。
但由此引發的問題卻不少。
比如說,男方掙的錢多,女方掙得少,但男方每次工資上交,想要買點啥,還得看妻子的臉色。
時間一長,心里難免失衡,夫妻關系也容易因為錢的問題,而出現裂痕。
所以,在了解家里的錢由誰來管之前,我們先要把這些“誤區”摒棄。
那么到底該由誰來管錢呢?其實就要看他有沒有具備財務管理的3個特質。
02.財務管理能力的3個特質
無論是怎樣的家庭狀況,財務管理能力強的一方,才能更好的穩住生活和人生的基本盤。
尤其是中產以上的家庭,更應該重視財務管理問題。
那么,怎樣的人有財務管理能力呢?就看他是否具備3個特質。
①認知閉環能力
在家庭財務管理上,什么是認知閉環能力?
簡單來說,既能著手于眼前,又能放眼于未來。
就比如說,有的人能同時處理好日常開支(水電費繳納),又能進行長期規劃(教育基金),那么他就能形成財務管理上的閉環。
②情緒足夠穩定
老話說:貧賤夫妻百事哀。
所謂的“哀”、所謂的“一地雞毛”,其實都是因為錢的問題,在情緒失控后,所引發的后果。
所以對于“錢”的掌控,一定要具備足夠的情緒管理能力。
這樣,能讓家庭關系保持穩定的同時,也能夠足夠理智的面對突發狀況,不至于陷入失控的狀態里,讓家庭財務問題雪上添霜。
③風險認知維度
不同的家庭狀況,可能所需的“風險認知能力”就有所不同。
在普通家庭里,但凡對風險認知不夠,很容易導致“家破人散”的情況出現。
比如,明明目前的收入只能維系眼前生活,卻被親戚朋友攛掇的,貸款炒股。
那這種選擇,就是典型的風險認知能力太差。
所以在家庭里,能對財務問題,有正確風險認知的那個人,才是管理錢財的最佳人選。
03.適配比性別更重要
在家庭財務管理問題上,性別上的優先權,永遠不是標準答案。
而誰更適配,才是我們最應該去考慮的問題。
美國婚姻治療室戈特曼的“愛情實驗室”數據顯示:
采用“優勢適配”原則來管理財務的夫妻,婚姻滿意度比隨機分配高出41%。
所以,與其把錢財當作心理上的一種安慰,或者當作掌控婚姻的籌碼,還不如找到最適合來管錢的那一方,實現婚姻幸福與家庭利益的最大化。
也許,當我們大多數夫妻在月末對賬時的相視一笑,才是婚姻中最溫情動人的資產。
最后也想問問大家,你家里誰才是管錢的那個人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