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永州訊(通訊員 郭翠婷)3月14日上午,一面印有“扶殘顯大愛,助殘暖人心”的錦旗被送到東安縣殘疾人聯合會。這面錦旗的贈送者,是6歲的特殊兒童欣欣(化名)及其家人。錦旗背后,是東安縣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歷時兩年的精準康復幫扶故事,更折射出當地助殘事業的專業與溫情。
從“封閉自我”到“主動牽手”:個性化康復點亮希望
2023年,語言表達受限、行為刻板的欣欣被診斷為智力發育遲緩。焦慮的家長帶著她輾轉多地后,最終選擇東安縣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專家團隊通過系統評估,為欣欣量身定制了涵蓋認知、語言、生活自理能力的“三步走”康復計劃。
“我們采用游戲化訓練激發興趣,用社交情境模擬突破障礙。”康復教師石老師介紹道。通過每日繪畫互動、音樂療愈和集體角色扮演,欣欣逐漸打開心扉。最讓教師團隊動容的是,半年后欣欣第一次主動牽起老師的手,含糊卻堅定地說出“謝謝”。如今,她已能清晰表達需求,獨立完成穿衣、掃地等生活任務,甚至能用筷子夾起豆子。
“醫教結合+家校共育”打造康復標桿
東安縣殘疾人綜合服務中心康復部主任表示:“我們為每名兒童建立‘一人一檔’,配備醫學專家、特教老師和心理咨詢師協同介入。”目前,該中心已為70余名特殊兒童提供康復支持,通過“家庭指導手冊”“家長課堂”等舉措,構建起“機構+家庭+社區”的共育網絡。
“孩子會主動幫我疊衣服,這是以前不敢想的!”欣欣母親哽咽道。數據顯示,近三年該中心服務的兒童中,85%實現生活自理能力提升,43%順利進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
以錦旗為鞭策,托起更多“折翼天使”
“這面錦旗是鼓勵更是責任。”東安縣殘聯理事長在接收錦旗時鄭重承諾,2025年將重點推進兩項工作:一是擴大康復服務覆蓋面,將0-6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年齡繼續放寬到14周歲;二是優化康復服務,開展“不見面”審批、上門審批服務,讓特殊兒童家庭“少跑腿、多受益”。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望著欣欣蹦跳遠去的背影,石老師在康復日記里寫下這樣一句話。這座小城的溫情故事,仍在續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