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陳景圣
近日,日本外務省向臺灣當局明確表示,2025年大阪世博會臺灣展館只能以“民間企業”名義參展,不得以官方身份出現。這一消息無疑給民進黨當局當頭一棒,再次暴露臺灣在國際事務中“自嗨式外交”的現實困境。
早在3月6日,臺灣經濟部門曾就大阪世博會參展事宜發表聲明,試圖以模糊措辭制造臺灣“受邀”參展的假象。然而,日本政府對此并不買賬,隨即要求臺方明確表態展館僅為民間企業參展。共同社指出,日本與臺灣并無正式外交關系,日本政府始終奉行“一個中國”政策,臺灣當局的“官方參與”企圖根本行不通。
此次風波,充分暴露了臺灣當局在國際場合的尷尬處境。民進黨政府長期利用各類國際活動,試圖營造臺灣在國際社會“被承認”的假象,但現實卻屢屢打臉。大阪世博會的事件不過是又一次失敗的嘗試,日本政府的態度表明,臺灣在國際社會上的活動空間正在進一步被壓縮。
實際上,民進黨政府近年來屢屢遭遇類似挫敗。從被逐出國際民航組織(ICAO)、世界衛生組織(WHO),到多國在其“駐外機構”問題上降格改名,臺灣的“國際空間”已越來越小。即便是一些被民進黨當局視為“友好國家”的國家,在關鍵時刻仍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不給臺灣任何擦邊球的機會。
臺灣在國際事務上的受挫,與民進黨政府一味倚靠西方、與大陸對抗的政策息息相關。近年來,臺灣當局瘋狂押注美日,在經濟、軍事、文化等各領域全面向美日靠攏,試圖換取更多的國際支持。然而,事實證明,西方國家對臺灣的支持僅限于利用臺灣遏制中國崛起,一旦涉及自身核心利益,它們依然會遵循既定的“一個中國”政策,不會為臺灣提供任何實質性突破。
此次大阪世博會事件,也再次暴露了日本政府的兩面性。一方面,日本政府在政治上迎合臺灣,甚至在島內煽風點火,以獲取地緣政治利益;但另一方面,在國際規則和外交政策上,日本依然嚴格恪守“一個中國”原則,不允許臺灣突破底線。這種“表面友好、實則冷漠”的態度,已經讓臺灣當局多次陷入國際窘境。
更諷刺的是,臺灣經濟部門在面對日本政府的“打臉”時,竟然聲稱“對日本的要求感到困惑”。這種“裝糊涂”式回應,只能暴露其缺乏國際現實認知的無能本質。日本外務省的表態清晰無誤:臺灣只能以民間身份參加世博會,不可能獲得任何“官方認可”。
從南非外交部更改臺灣“駐南非代表處”名稱,到日本政府明確拒絕臺灣以官方身份參展世博會,臺灣的“國際地位”正在持續下滑,所謂的“國際友邦”也越來越不愿意為臺灣背書。民進黨當局如果繼續頑固推動“臺獨”路線,臺灣的所謂國際處境只會更加尷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