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新能源車圈天天刷屏,動不動就是"單月銷量破萬"、"訂單量創新高",但你要是真信了這些數字就覺得造車新勢力躺著數錢,那可就太天真了。真正賺到錢的就三家:理想、問界、零跑。先別急著說人家動作慢,這三位"優等生"可都是拿命熬出來的。
理想汽車成立于2015年,直到2022年才實現盈利。問界更魔幻,背靠華為這棵大樹,前兩年還被嘲諷是"貼牌車",現如今問界已經成為國產新能源(甚至可以說是國產汽車)均價最高的車企。而零跑汽車也是2015年成立,直到2024年第四季度才實現盈利,利潤僅為0.8億元。即便如此,零跑也成為國內第三家盈利的新勢力,這實屬難得。
所以別覺得新勢力賺錢容易,現在市面上活著的30多個品牌,90%都在ICU門口排隊。蔚來賣一輛車虧10萬,威馬直接躺進太平間,高合連員工工資都發不出來。這年頭造車不叫創業,叫極限生存挑戰。
一、誰會是四家盈利的新勢力呢??
現在問題來了,下一張盈利入場券會發給誰?我的判斷就倆字:不是小米,就是小鵬。這倆選手一個像開掛的氪金玩家,一個像突然覺醒的掃地僧,打法截然不同但都玩命狂奔。
先說雷軍的小米汽車。SU7上市那會,車圈集體高潮——21.59萬的價格屠夫,27分鐘大定破5萬,工廠三班倒都趕不上訂單增長。但最恐怖的不是銷量,是雷軍自爆整車毛利率15.4%。這是個什么概念?特斯拉全球霸主也就18%,蔚來還在負數區躺平。小米怎么做到的?人家把手機圈那套"硬件不賺錢交個朋友"的玩法平移過來了。自建壓鑄車間省掉外包費,智能座艙直接套用澎湃OS研發成果,連線下展廳都是小米之家改造的。更絕的是供應鏈管理,寧德時代電池砍價砍到同行罵街,連雨刮器供應商都是現成的小米生態鏈企業。
再來看小鵬,MONA3上市首月交付破萬,直接把網約車市場捅了個窟窿。這車有多狠?標配8155芯片才賣15萬,滴滴司機算過賬:跑半年就能回本。更厲害的是P7+,激光雷達版本賣18.68萬。時至今日,小鵬已經連續好幾月銷量在30000+水準,成為新勢力榜首。
二、國產新勢力需要大家更多的包容度
看完整場生死游戲,最大的感受就一句話:咱們對國產新勢力太苛刻了。特斯拉虧了16年才開始賺錢,中國品牌才成立幾年?現在車圈已經卷成修羅場——既要800V快充又要城區NOA,既要LFP電池又要一體壓鑄,價格還得每年降10%。消費者拿著放大鏡找毛病,車評人天天帶節奏,供應商動不動就斷供卡脖子。
但別忘了,正是這些玩命的新勢力,硬生生把30萬的智能駕駛打到15萬區間,把百萬豪車的配置下放到家用車。理想把六座SUV做成移動的家,零跑教會行業怎么省錢造好車,小鵬讓自動駕駛不再是期貨。現在小米下場,直接把行業競爭拉到地獄難度。這些企業每活下來一家,就意味著中國在新能源賽道上多了一顆棋子。
所以下次看見新勢力出問題,別急著罵"工業垃圾"。蔚來換電站燒錢,但人家真建了2000座;小鵬NGP偶爾畫龍,但人家確實在自研算法;零跑用消費級芯片,但讓老百姓15萬開上智能車。這些試錯成本,最終都會變成中國汽車工業的反脆弱能力。給國產車多點呼吸空間,說不定哪天回頭一看,咱們已經站在全球汽車食物鏈頂端了。
三、寫在最后
新能源淘汰賽進入下半場,活下來的注定都是狠角色。不管第四家盈利的是小米還是小鵬,亦或是突然殺出的黑馬,這場中國汽車的集體突圍,注定會寫下比手機行業更瘋狂的逆襲劇本。畢竟,在燃油車時代我們當了百年學生,這次該輪到我們制定游戲規則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