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315,打破了多個行業/圈層的寧靜:
315來臨前夕,多個知名手機品牌被媒體“盯”上了!先是華為、小米、vivo被曝出驚人投訴量,隨后蘋果手機又曝出充電燃爆事件……這些報道背后,究竟隱藏了哪些不為人知的真相?
315晚會之后,央視來了個“黑公關”大起底,又徹底引爆了熱搜,其中大熱的小米汽車/手機、鴻蒙智行的問界汽車比品牌koc皆卷入之中,圍繞大V是否收費造謠攻擊友商的話題更是吵得不可開交。
團團迷霧背后,誰才是那只看不見的“手”?
01,黑公關“羅生門”始末!
本以為今年的315會伴隨3月15日晚會的結束而歸于平靜,沒想到3月16日一大早,央視《朝聞天下》節目又帶來一劑猛料,攜帶#央視起底黑公關#的霸氣詞條,徹底將輿情引爆,不少行業大V、網友都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為了讓錯過這個大瓜的網友對事件有一個基礎的認知,還是有必要對事件脈絡做一個簡單的梳理:
·《朝聞天下》揭露了某互聯網平臺上,一篇與某品牌名稱相似的漫畫作品,評論區充斥著針對該品牌手機和電子產品的惡意評論。諸如“看到盧十瓦(盧十瓦為網友對小米副總盧偉冰的稱呼)這樣的,小米死翹翹為期不遠了”
像這種順著關鍵詞,比如“小米”來安排機器人水軍抹黑攻擊的,其實并不罕見,不止小米,華為也曾飽受其害,辟如下圖郭麒麟的內容,都引發水軍針對華為手機的攻擊……所以,央視曝光這一行業亂象后,引發了不少企業與網友的共鳴,可以說是大快人心。
·《朝聞天下》還載圖曝光了koc“飯團先生在開車”的一條內容為“正常~速度是一種信仰嘛‘狗頭’”也正是這一條,徑直引發了小米系kol和華為系Kol的隔空互懟,相關話題徑直沖上熱搜。
值得一提的是,“飯團先生在開車”該條微博的配圖中,提及到SU7被列入“新勢力重點觀測車型”(第3類風險等級)等內容,而該條微博,早在2月15日(原發之后第二天)就已經被小米高管關注到。
彼時,小米公關部總經理“王化”表示:“人家主動送人頭給法務部加業績,得支持!”用意可謂十分明顯,就相當于說明這圖上的信息涉嫌造謠攻擊,那基于這個前情提要,再結合在央視欄目上曝光,輿情才火速升溫。
不少大V和網友認為“飯團先生在開車”就是央視點名的黑公關,甚至有不少網友貼出這名koc跟華為BG董事長余承東的合影,說他是華為系koc,涉嫌收錢抹黑攻擊小米,不過,事情升溫過程中又迎來新插曲。
·《朝聞天下》欄目還放出了一些表面看起來并非造謠,也并非發黑稿的科技、數碼圈的kol的聊天記錄與相關博文等截圖,至此,在一些博主發博質問之后,輿論開始朝著反轉的方向演變,而在此過程中,曾被鴻蒙智行起訴的博主“我是大彬同學”發布了多條動態表達了對“飯團先生在開車”和一些質疑博主的嘲諷。
·本來作為吃瓜看客的“我是大彬同學”又重回舞臺中央,因為網友發現,很快,央視在另一個平臺發布的視頻中,網絡畫面部分就出現了該博主涉嫌造謠問界的博文,互此,輿論再一次沸騰……
在筆者看來,央視作為大國重媒,肯定不可能有偏袒某一個民營企業的動機,所以,一些不負責任的質疑甚至潑臟水、扣帽子的行為,本身就是該被重拳出擊的對象,成為互聯網清朗行動的一部分;而一些明顯涉嫌造謠抹黑攻擊企業的行為,對應的品牌的法務部都不是吃干飯的,該起訴起訴就好。
對于廣大的普通消費者而言,在吃瓜之余,更應該關注的還是產品本身,比如手機產品的相關投訴,以及利用國補推出翻新機的套路……可能更值得廣大用戶警惕。
02,蘋果華為小米vivo上“黑”榜!真值得慌張?
3月13日晚,網易財經報道,根據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2024年全國消協組織共受理消費者投訴1761886件,同比上漲32.62%,其中,通訊類產品投訴達83416件,同比增長52.88%,華為、小米、vivo成手機品牌前三。
聽起來數字十分嚇人,這些鼎鼎大名的手機,真的有這么嚴重的質量、服務等各類問題嗎?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數據的來源與具體的構成,以方便做一個客觀的評析。
首先數據統計機構消費保為中國電子商會旗下消費服務保障平臺,中國電子商會(CECC)成立于1988年,在國家民政部登記注冊,是一個由生產經營電子信息產品的單位團體及行業組織自愿組成的行業性社團組織,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另外中國電子商會是國家一級商會,在全國電子信息行業中占有重要位置,并在國內外電子信息產業界享有很高的聲譽。擁有直屬會員、分會會員、專業會員10000多家,會員的年銷售額占中國電子信息行業銷售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
也就是說,這并不是什么山寨野雞機構,而是有一定知名度、專業性、影響力和美譽度的由相關企事業單位和團體自愿組成的行業性社團組織,那么旗下的消費保平臺進行的數據統計,也是有一定的公信力的。
其次,統計周期內(2024年1月~10月31日),華為的投訴量為10117件,占比36.49%,小米投訴量為6153件,占比22.19%,vivo的投訴量3275件,占比11.81%,蘋果投訴量3230件,占比11.65%,這四大品牌總投訴占比超過行業的八成。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華為、小米、vivo和蘋果的投訴量名列前茂,但是不能忽視這些品牌的銷量同樣是名列前茂的,除了小米之外(實際按Canalys的統計,2024年,小米位列出貨量第六),華為vivo和蘋果都是TOP 3選手。
銷量火爆,相應的,顧客的投訴量高,似乎也符合邏輯,如果一年國內都賣不到幾千萬臺,又哪來那么多客戶閑著沒事去投訴你呢?當然,這不是說,顧客的投訴廠商不應該重視,而是要客觀看待投訴量高這個現象。
3月14日,新聞晨報報道了一起iPhone14充電中接口燃爆的事件,蘋果客服的回應是,燃爆原因需廠檢測判斷,還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流程,因為檢測周期短則2周,長則2個月……最終能否順利維權,可能還需要等蘋果的回應。
也就是,不光是國內大牌可能會發生質量故障,像蘋果這樣的國際大牌產品,同樣難免,而且,媒體報道的配來看,充電口處都燒黑了,萬一引發火災,后果不堪設想,這么嚴重的事,蘋果卻處理得不緊不慢(蘋果有自己的流程,肯定會處理),市民鐘女士氣憤與失望,確實能理解。
同樣是在3月14日下午,深圳市場監管官方賬號發布一則情況通報,稱高度重視媒體報道的華強北市場有翻新手機流入某電商平臺“百億補貼”活動,已第一時間組織執法人員到華強北及周邊手機銷售市場進行核查。
而深圳市場監管提及的現象,與新京報旗下的貝殼財經于今早時分揭露的百億補貼下的灰產漩渦一文不謀而合,涉事的機型為最熱門的高端機蘋果iPhone16 Pro Max,這樣的翻新機賣給顧客8299元,奸商得“含淚”賺多少利潤?
梳理下來,不難發現,在315之前,將這些消費者關心的、品牌存在的一些投訴情況和黑灰產給悉數曝光,其實是很好地行使媒體的監督權的體現,于消費者而言,更是確保了他們的知情權!
在筆者看來,基于事實的客觀報道,對整個手機行業和全體消費者,并不是壞事!
但不要因為媒體曝光了這些大品牌就對這些手機望而卻步,在日后的消費選購中,反而更應該要優先選擇這些品牌的產品。
Why?
3月13日,董明珠對老對手雷軍火力全開,分分鐘把暗諷炒高股價成首富、靠低價消費者是最大受害者和某科技企業在做流氓行為等話題沖上了熱搜,引發了陣陣熱議,但其實在一些業內人士眼里,今時今日的小米,早已闊別了那個1999就發燒的時代!
小米15 Ultra高端手機和小米SU7 Ultra豪華新能源汽車的熱賣,無不證明了小米的高端化戰略,已獲得了實質性的階段勝利,這背后,恰恰是小米不斷提升技術修為和產品品質與品牌實力的綜合結果。
就在上個月的海淀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會期間,雷軍透露了一組小米研發的核心數據,他表示:2021年~2025年,小米投入了1050億元研發核心技術,其中2025年預計投入300億元,這個投入絕對值和投入強度,可以說是格力電器難望項背的。
截至2024年9月30日,小米全球專利數量超過了4.1萬件,其中5G標準必要專利聲明量有效全球專利族企業排名,小米排名全球第8,中國第三(僅次華為、中興),如果還以沒技術的組裝廠,來看待小米,顯然不客觀不公正。
小米尚且如此,華為和蘋果這兩公認的高端品牌就更不必說了,一年數千億級別的研發投入擺在那里,放眼整個手機行業,誰是對手?甚至放眼全球所有科技行業,蘋果和華為的研發投入都是TOP 10級別。
再看看線下渠道,截至2025年3月,華為全國涵蓋體驗店、直營店和授權店的總門店數量達到5.6萬家,小米大陸授權門店已超1.3萬家,計劃2025年底前擴張至2萬家,從一二線城市到五六線城市,都不愁找不到門店體驗產品。
以及最核心的一條,蘋果、華為、小米都自帶流量,有大量的真愛粉和黑粉,近年來,穩穩地維持著手機行業十大熱搜品牌榜的TOP 3,這樣的品牌產品,真出了問題,品牌方各種推諉,消費者但凡找媒體,都極易獲得最大范圍的曝光。
So,買這些大品牌的手機,有啥好不放心的?
參考資料:
央視新聞、消費保數據研究院、網易財經、新聞晨報、公開報道、微博熱搜,封面圖源文心一言AI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